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水土不服

作品:《大乾闲人

    次日清晨,鲁修领着县衙的一众公差,一路朝着石子坡方向行进。


    待众人抵达石子坡,只见此地一片萧索,土壤贫瘠得厉害,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株枯黄的野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举目四望,人烟稀少,尽显荒芜之态。


    这般景象,任谁瞧了,都会觉得在这儿建工坊简直是异想天开,如同胡闹一般。


    然而,鲁修心中却自有打算,他是以后世的眼光来选定此处的。毕竟毛纺工序复杂,在加捻之前,清洗、染色等环节会产生严重污染。


    若将工坊置于城池之中,不消一年,恐怕就会因污染问题被驱赶。


    所以,石子坡无疑是进行毛纺加工的绝佳选址。


    县衙众人见鲁修态度坚决,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最终几乎是以半卖半送的方式,让鲁修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这片土地,甚至还慷慨地搭上了一段十里河道的使用权。


    与此同时,在百里之外的深井镇,造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工地上,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窑火熊熊燃烧,映红了半边天。


    但为了加快整体建造进程,仍不得不从百里外的武城购置砖块。


    苏定山抵达武城后,本欲全力加速武城外的防御建设,计划高筑城墙,以固城防。


    然而,当他得知深井镇和新州工坊对砖块的需求如饥似渴时,不禁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目光坚定,毅然下令让官兵参与砖块运输工作。


    短短十日之内,大量运往新州工坊用于建造房屋的砖块便已到位。


    这些砖块本是为修筑城墙所备,个头极大,一块砖的大小足顶得上普通民用砖的好几倍。


    不仅新州工坊这边砖块充足,深井镇那边也运送了不少城砖过去。


    这段时间,谢梓和来福整日在工地上奔波忙碌,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他们,两人都被晒得黝黑。


    此刻,来福看着谢梓那黑黢黢的模样,忍不住打趣道:“我估摸着鲁都尉来了,怕是都认不出你咯!”


    谢梓白了来福一眼,不以为然地回应:“你也别光笑话我,你自己不也跟我半斤八两,好不到哪儿去。”


    来福收起脸上的笑容,一脸苦闷地抱怨道:“你说这儿离幽州也就几百里地,咋这太阳比幽州的毒这么多呢?”


    六月的天,白天地表温度足有三十多度,这般酷热在大乾着实少见。


    面对来福的疑问,谢梓也一脸茫然,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你这问题我可答不上来。不过按照老大给的图纸,咱们这院墙都快圈好了。”


    说着,他抬手朝着四方八门的方向指去,接着说道:“这四个城角的位置,我琢磨着修成碉楼挺合适,四门那儿也一样,先把碉楼建起来。”


    来福顺着谢梓手指的方向看去,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你说得在理,这内城修碉楼就够了,外城到时候得修得厚实些。


    内城可是要住重要人物的,得先把驻军的营房修好,再建些住房。


    对了,可别忘了给老大的府邸预留好位置,他可是说过要亲自设计房屋样式的。”


    来之前,鲁修确实特意交代过谢梓,自己日后的住所要亲自设计,让他预留好位置。


    两人正说着,一个小兵神色慌张地跑过来,


    气喘吁吁地说道:“两位大人,不好了!最近有好些人都病了,也不知道咋回事,身上发紫,浑身没劲儿。”


    来福一听,脸色瞬间大变,急忙看向谢梓说道:“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你看是不是得去趟新州,找鲁都尉把这儿的事儿汇报一下?”


    谢梓听来福这么一说,觉得有理,当机立断道:“行,我这就安排。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新州,把情况跟都尉说清楚。”


    说罢,谢梓即刻带着一名黑蛟卫,飞身上马,扬尘而去,朝着新州的方向疾驰。


    鲁修得知这一情况后,不禁眉头微微一蹙。


    他也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这究竟是何缘由。


    思索片刻后,他决定前往城中的回春堂,向那儿的大夫请教。


    回春堂中坐诊的大夫名叫焦发起,是一位身体健硕的老者,两鬓斑白,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在这新州行医已有四十余载,经验丰富,声名远扬。


    鲁修见到焦发起后,赶忙将病人的症状详细描述了一番。


    焦发起听完,微微颔首,缓缓开口道:“听你所言,这般情况,应是他们饮用了当地的水源,有些水土不服。”


    鲁修听闻,心中知晓确实存在水土不服这一说法。


    可他们皆是从幽州而来,两地地理位置相距并不算远,怎会出现如此状况呢?


    于是,他疑惑地问道:“焦郎中,我们从幽州过来,距离此地并不甚远,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出现这般症状呢?”


    焦发起今日病人不多,倒也耐着性子解释道:“这水土不服之症,并非仅取决于路途远近。你所说的症状,与当地的水密切相关。”


    说着,他抬手朝着城外的方向指了指,继续说道:“城外那条河水,可不能直接饮用。我们这儿的人,大多饮用井水,或者去儒州取水生活。”


    鲁修闻言,似是想起了什么,连忙追问道:“莫不是城外的河水有问题?”


    “正是如此!少量饮用或许不会有明显症状,但长期饮用,便会如你们那些人一般。”


    焦发起一边摇头,一边轻轻摇着手中的蒲扇,不紧不慢地说道。


    “若真如焦郎中所言,我大概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水了。”


    鲁修心中有了主意,赶忙抱拳向焦发起致谢,而后急忙拉着谢梓走出了回春堂。


    焦发起被鲁修这话弄得一头雾水,心中暗自思忖:怎么就能处理河里的水了?处理之后真能让那些人生病的状况好转吗?


    正想着,忽然想起鲁修走得匆忙,竟忘了给问诊的诊金,气得他用手狠狠拍了一下桌子,无奈叹道:“也罢……”


    被鲁修拉着走出回春堂的谢梓也是一脸茫然,忍不住问道:“老大,你知道是咋回事儿了?”


    “没错,这情况和咱们西山的水有些类似。回去后得赶紧建水塔,这些河水得处理之后才能饮用。另外,回去的路上多买些糖,让得病的人赶紧喝些糖水。”


    鲁修一边快步走着,一边说道。


    在他的认知里,这河水想必是融入了多种矿物质,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当务之急便是对水进行处理。


    谢梓领命而去,在鲁修的授意下,购置了大量红糖后便匆匆返回。


    他深知修建水塔、处理河水刻不容缓。


    水处理这事儿,在西山时他们便已有经验。


    经过过滤、吸附后的水,饮用起来便没了那股苦涩味儿。


    谢梓回到深井镇后,将病情缘由通报给众人,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水土的问题。


    再一听说像西山那样修建水塔就能解决问题,那些在西山生活过的人这才恍然,原来用水不当也会致使身体出现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