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新州毛纺厂

作品:《大乾闲人

    苏定山一行人快马加鞭,率先抵达新州。


    踏入这片土地,他举目四望,神色中透着几分沉稳与思虑。


    稍作停顿后,便精心将苏伶和苏昶安排在一处住所安顿下来。


    只见他亲自领着二人,穿过庭院,仔细查看每一处房间,还不时叮嘱几句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项,确保他们能在此安心居住。


    安排妥当后,苏定山便带着秦怀道,毅然踏上前往武州的路途。


    秦怀道,本是堂堂朝廷任命的官员,往日里威风凛凛。


    然而,马德华的到来,宛如一阵狂风,瞬间将他的地位狠狠拉下。


    不仅如此,手中那至关重要的兵权,也被无情剥夺。


    秦怀道心中满是无奈与不甘,暗自叹息数声后,最终只能辞去幽州大将军的职务,选择跟随苏定山一同前往武州。


    他身为武将,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坚信自己在武州定能寻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与此同时,来福率领一个中队的人马,也一同来到新州。


    他们怀揣银票,脚步匆匆地赶到县衙。来福将银票郑重地交到县衙官员手中,办妥相关事宜后,便即刻率领众人奔赴深井镇。


    深井镇,原名深井,这新名字还是鲁修买下此地后特意取的。


    彼时的深井镇,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荒凉景象。


    偶尔能瞧见几户人家,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这些人家大多以打猎为生,在这荒芜之地艰难求存。


    来福带来的人,加上从西山迁移过来的,总计有千人之多。


    一到深井镇,众人便立刻投身于建设工作。


    六月的北方,夜晚依旧带着丝丝凉意,微风轻轻拂过,让人不禁打个寒颤。


    好在众人出发前就准备好了帐篷等物,他们熟练地搭建起帐篷,为自己在这陌生之地暂时安了个家。


    深井镇地处高原盆地,四面皆被山峦环绕。


    其中,主要山脉有平顶山与歪头山。境内最高峰便是平顶山,这里的土壤呈现出黑褐色,乍一看有点类似黏土,但实际上含铁量极高。


    当地居民无奈,只能种植一些豆类作物,其他农作物在此地着实难以生长。


    然而,这一切在来福眼中,似乎并无异常,他根本没意识到,这里其实是一块盐碱地。


    所谓盐碱地,乃是盐类大量集积的一种土壤类型,土壤中所含的盐分,会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来福带来的众人,在山脚选定一处合适的位置,齐心协力开始建造砖窑。


    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石块和泥土,有的则忙着搭建窑体结构。


    众人挥汗如雨,不一会儿,砖窑便初见雏形。


    随后,他们点燃窑火,开始烧制砖块,为后续建设坞堡做着充分准备。


    随着工程的逐步推进,后续从西山赶来的人越来越多。


    陆陆续续地,总人数达到了三千人,其中还包括被解散的一千王府亲军。


    这些人汇聚于此,为深井镇的建设注入了更多的力量。


    鲁修带领着一行人抵达新州后,径直前往苏伶暂时居住的地方。


    那是一处颇具规模的三进院子,看起来年代久远,四下里的树木粗壮无比,一人伸出双臂都难以合围。


    六月的骄阳高悬天空,炽热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在树荫下,给人一种宁静而庇佑的感觉。


    鲁修走进院子,来到石桌旁,轻轻拂去石凳上的灰尘,而后静静地坐下,等待苏伶出现。


    不多时,苏伶和苏昶一同从屋内走出。


    鲁修赶忙起身,恭敬地拱手说道:“幽州那边的搬运工作差不多已经完成了,留下来的产业如今由二公子负责打理,我们也安排了人手在一旁照应一二。”


    苏昶斜眼看了鲁修一下,心中暗自觉得眼前这人浑身透着一股铜臭味,满心不喜。


    于是,他冷哼一声,坐在一旁,双臂抱胸,一言不发。


    苏伶微笑着说道:“如此甚好,不过你将这些事务安排到新州,究竟有何打算呢?”


    鲁修神色认真地回答道:“重工业肯定不适合放在新州城内,而轻工业需要人力,为了能惠及新州百姓,我打算在新州开设一个工坊,专门进行毛纺加工。”


    鲁修提及“毛纺”,苏伶一脸诧异,她从未听闻过这个词,不禁好奇地问道:“什么是毛纺呀?”


    鲁修耐心解释道:“毛纺就是将羊毛之类的原料进行纺织加工,我们也可以把棉麻之类的原料与之混合在一起,进行混纺。”


    尽管鲁修解释得很详细,但苏伶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她心里清楚,鲁修既然能说得出来,想必就有把握做到。


    一旁的苏昶本来只是想听听两人交谈,当听到鲁修说到毛纺时,他不屑地站起身来,冷哼道:“简直不知所谓!”


    说罢,一甩衣袖,头也不回地离去。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鲁修顿时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苏伶尴尬地笑了笑,无奈地解释道:“我哥读书读得多了,听不得别人说一些他认为不切实际的话。”


    鲁修脸色微微泛青,问道:“我说的真的不切实际吗?”


    苏伶陪着笑,无奈地说道:“你说的我当然知道可行,但是对于像我哥这样的读书人来说,就会觉得你说的不可理喻。”


    鲁修明白,此事没必要跟苏昶过多解释,于是转而叮嘱道:“现在我们仅有十架纺机,要是大规模生产的话,还需要再制作一些才行。”


    “我知道新州设有匠作监,我们可以把一些耐用的部件交给他们制作,一些精巧的部分找手艺好的人去做,部分铁器零件再另找人负责,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


    苏伶听了鲁修的话,点头说道:“这件事我会安排人去做好的,那么作坊的地址选在哪里呢,我们需要去查看一下吗?”


    鲁修回答道:“我们来的时候,我留意到有条河,向西五里外,距离城中十里的地方,是个非常合适的地方,主要是那里有水源,毛纺加工可离不开水呀。”


    鲁修来之前就已对周边进行了仔细考察,苏伶一问,他便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苏伶说道:“那好,明天你带人先去看看那里是否可行,到时候要建什么样的厂房,就由你决定吧。”


    既然鲁修已有想法,苏伶自然依照他的想法去做,毕竟在这方面她确实不太懂。


    鲁修也没客气,见事情已经交代清楚,便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