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产业

作品:《大乾闲人

    苏伶如此介绍西山工坊,目的便是给苏朝阳提个醒,让他心里有数,莫要以为这工坊归了他,便能肆意妄为。


    苏朝阳听了苏伶的话,又怎会不明白其中深意。


    不过,他心里暗自盘算,这里面除去鲁修所占的二成股份,其他的基本都算是苏府的产业。


    日后自己掌管了工坊,还不是想怎样就怎样?


    他脸上堆起笑容,微微行礼道:“小妹放心,我接手之后,定会用心打理工坊。”


    苏伶自觉意思已经表达清楚,再继续纠缠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剩下的事,她也无力左右。


    于是,两人商定,次日便去西山进行交接。


    ……


    鲁修得知镇北王的局势发生变化,又听闻苏府二少爷即将接管西山工坊,心中早有了一番打算。


    老苌等人一回,便立刻着手对西厂进行扩编。而且,东厂的人也一同迁至西厂办公。


    东厂主要负责商务事宜,而西厂则着重负责西山的安全保卫工作。


    当然,鲁修对西厂另有培养方向,准备让其专门从事一些见不得光的隐秘事务。


    崔自强被除掉后,鲁修深知崔家不会轻易罢休,因此他也在加紧时间筹备应对之策。


    其实,西山最关键的所在,并非纺织和酿酒工坊,而是门前沟以西的蒸发器。


    借助这蒸发器,能够从洗煤厂的脱硫废水中提取硫磺,甚至还能制作其他化工产品。


    也正因如此,在遇到紧要关头,必须毁掉这些装备,绝不能让其落入他人之手。


    西山煤矿已然公开,洗煤工艺也不仅在幽州存在,武州、蔚州乃至云州都有。


    如今各州被分割开来,所幸只有武州设有洗煤厂。


    这也是苏定山坚持要在武州任职,而非涿州的原因。


    云州和蔚州目前发现的皆是露天无烟煤,暂时无需洗煤,可幽州西山的煤,若不经过洗煤处理,根本无法使用,其中所含杂质实在太多,尤其是硫的含量高得惊人。


    鲁修思来想去,觉得若是他们离开,来年幽州恐怕就没有煤炭可用。


    纠结许久之后,最终决定保留西山煤矿以及配套的洗煤厂。


    不过,不再使用废水进行蒸发作业,而是就地挖坑收集废水,等待日后有机会,再对那些经自然吸收和干涸后的土壤进行处理,从而获取高质量的硫。


    至于烧砖的窑也保留下来,毕竟还要留部分人在此,总得有一些产业维持生计。


    冶炼钢铁的高炉,待将剩下的铁矿冶炼完毕后,便不再继续运作,一切相关设备都要打包带走。


    苏朝阳和苏伶来到西山工坊时,纺织工坊的生产任务已不像往日那般繁忙,生产线上仅有二十台织机在运转,而且生产的只是平纹织物。


    提花和纹板等设备早已不见踪影,工坊甚至空出了一半。


    苏朝阳一下子就察觉到了异样,织机空缺的位置太过显眼,让他难以忽视。


    他强压着心中的不悦,旁敲侧击地问道:“小妹,这工坊是不是有纺机被搬走了?”


    “二哥,你说的没错,拆掉了一些旧机器,之后会在这里补充新机器。”


    苏伶神色从容地回答,她自然不会告诉苏朝阳,拆除的都是能提花的关键机器。


    “哦……”苏朝阳信以为真,他虽不太懂这些,但也明白旧机器可能存在损坏问题,既然要换新的,他倒也乐意接受。


    看完纺织工坊,酿酒厂的情况着实让他摸不着头脑。


    尤其是以前的蒸馏工序,如今变成了许多坛子存放,而且这些酒一看就知道并非成品。


    不过,他还是强压着性子问道:“为什么这些酒不放在大缸里封存,却要放在小坛子里?”


    其实苏伶对酿酒工艺也不是很了解,一时不知如何圆谎。


    一同陪同的杨松见状,赶忙上前解释道:“我们的造酒工艺有所不同,用小坛子装酒糟,是为了方便下一道酒水分层工序。”


    苏朝阳听得似懂非懂,不过他见过米酒取酒时,上面需压个竹篓,再用取酒器取出。


    “哈哈,原来如此。”他兀自说了这么一句,佯装自己已经明白。


    门前沟东岸仅有两个厂,西岸的造纸厂醒目地矗立在眼前。


    众人走出工坊往回走时,苏朝阳指着对面的厂房问道:“小妹,河岸那边也是我苏府的产业吗?”


    苏伶其实挺反感苏朝阳喊自己小妹,在她心里,只有自己和苏昶才是一家人。当年母亲生病,正是父亲的妾室没有及时请人医治,才导致母亲病情恶化。


    苏定山回来得知妻子病入膏肓,也知晓了一些缘由,虽对沈梅有所责怪,但终究她不是故意为之,此事也不好公开宣扬。


    在苏伶的坚决坚持下,沈梅没能上位当家,而是被打发回了祖宅。


    这么多年过去,有些事情虽已改变,但在苏伶心中,她永远不会认同沈梅以及沈梅所生的孩子是自家人。


    眼下西山工坊要交给苏朝阳打理,面对他的提问,她不得不回答。


    “那是一间造纸工坊,由于原材料不足,且工坊技术有限,造出来的纸不方便书写,所以已经停产了。”


    苏伶并未告诉苏朝阳,这间造纸厂生产的是卫生纸。


    听到苏伶这样说,苏朝阳又指向更远的地方问道:“那一片是什么?”


    苏伶知道他问的是冶炼厂的位置,因为鲁修特意交代过,那些地方的情况绝不能对外透露。


    “哦,那些地方有些是当地人居住的房屋,还有砖窑和煤矿,不过都不属于我们的产业。”


    苏伶说到此处,便是想断了苏朝阳的念想。


    然而,苏朝阳却不死心,追问道:“那里是谁的产业呢?”


    “砖窑当初是为了修建这边厂房而设,厂房建好后,自然就停用了。煤矿挖掘起初是为了烧砖窑,后来经过改进,冬天取暖也能用上。”


    苏伶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一个字也没提。


    心思细腻的苏朝阳瞬间明白,所谓的煤矿和砖窑,虽说是停业状态,但必定与以前的镇北王府或幽州府有关,


    他暗自决定,一定要调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