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苏府家业
作品:《大乾闲人》 乌达悍那思索的瞬间,细微的表情变化被庄函敏锐捕捉。
庄函心里明白,眼前这人显然有上位之心。
在安镇这个地方,实力才是硬道理,经济固然重要,但手握人力与武力更是关键。王朝内外,概莫能外。
“你如今身为北营都督,确实在经济实力上有所欠缺,而最重要的是,得有一颗为安镇发展尽心尽力的心。”
庄函的提醒,犹如醍醐灌顶,让乌达悍那顿时清醒。
乌达悍那笑道:“城主所言极是,我确实还缺些东西。可眼下我就只有这家酒馆,其他的我也不知从何下手啊!”
瞧着乌达悍那一脸真诚的模样,庄函有心提点一二。
他缓缓说道:“当前,安镇的防卫至关重要,其中对外运输保障这块也急需加强。”
说着,庄函意味深长地继续道,“大乾境内山路崎岖,响马山贼横行,这对商人来说是极大的阻碍。
同样,通往你们草原的路也不太平,会遇到居心不良的野蛮部落。”
“倘若这些情况一直存在,商人遭受的损失可就不仅仅是货物,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不保。所以,他们急需更多人来保护。”
乌达悍那听庄函这么一说,顿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赶忙问道:“是不是我们可以替他们押运货物?”
“没错,如果能在草原和关内构建起一个庞大的运输网络,甚至我们参与其中,不仅能从中获利,还能帮助到许多有需要的人。”
庄函此刻阐述的思想理论,实则是鲁修之前与他提及的。
今日说这些,就是想借助乌达悍那等人在当地的影响力,将其发挥到极致,推动安镇发展。
“既然城主已有想法,想必也知道该如何操作吧。”乌达悍那问道。
“嗯,目前有两个方法。其一,组织一批人成立专门的护送队,负责将货物运输出去,以加价的方式送到需要货物的人手中。”
“其二,我们在不同地域,培养大部落中的商人,让他们往来运送货物,逐步搭建起一个商业网络。”
“两相比较,第一种利润丰厚,但前期投入大,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利润虽稍薄,但货物总量会增大,而且相对轻松。”
庄函所说的,正是鲁修制定的安镇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旨在同化贸易商人的思维。
乌达悍那思索片刻,觉得后一种方式难度不大,自己应该能够做到。
“就按城主说的,我召集些人,往草原各部送货。”
庄函对今日的这番对话颇为满意,如此一来,安镇的贸易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便在一起,举杯共饮,畅谈安镇的未来。
……
苏定山之所以回到幽州,是因为接到云州传来的急报,匈奴犯边。
此时他的身份已不再是镇北王,自家府邸的门匾,也由“镇北王府”换成了“苏府”。
前来接任的大将军名叫马德华,得知苏定山归来,便带着一行人亲自前往苏府拜访。
苏定山心里清楚,这名为拜访,实则是催促自己尽快带着人前往武州。不过,他也不好拒绝,怎么着也得给对方一个答复,让其安心。
“马将军的好意我心领了。武州有刺史姜晨欣在,料想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幽州这边有些家业,我也带不走,我打算让次子留在苏府,还望马将军日后多多照应。”
马德华此番前来,就是想知道苏定山何时离开。
毕竟苏定山手上还有近三千兵力,对马德华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皇帝曾下过密旨,千万不能让苏定山在幽州起兵谋反。
至于苏定山留下家业和次子在幽州一事,马德华并不知晓,这其实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已然得知西山工坊及其制造能力,但又不能公然抢夺,最后便让苏府家业可留于幽州,最好还能留一子在幽州打理。
昨日苏定山回来时,苏昶与他一同归来。
这些年,苏昶一直在京都,擅长舞文弄墨,可对于领兵打仗以及经商之事,却一窍不通。
回到家中,苏定山的妾室沈梅、次子苏朝阳,陪着苏昶和苏伶一起,商议谁留在幽州,来打理苏家在幽州的产业。
沈梅心里明白,苏定山的所有资产都在幽州,谁留下便占据了主动权。
“王爷,我和朝阳留下吧。昶儿刚回到您身边,您身边也需要有人照顾。”
苏定山没想到沈梅会主动提出留下,听起来似乎也在理。
“武州局势凶险,苏昶和苏伶都不适合前往。我打算让他们去新州或者妫州,可那边又没有产业,去了怕是要吃苦。”
苏定山这话倒是肺腑之言,尤其是苏伶一个女孩子,去了那边生活确实需要人照料。
他先是想到了楚云飞,而后又想到了鲁修。权衡之下,鲁修在他心中更为靠谱。
想到这儿,他对沈梅说道:“幽州这点家业,收益也不算多,好在西山那边有两个作坊,目前收益还不错。
只是纺织工坊原本是为燕云之地的将士服务的,现在看来也只能有所变动了。”
沈梅不太明白苏定山这话的意思,但她知道纺织工坊生产能力可观,即便在让利的情况下,依旧能充实库房。
“王爷放心,我会安排家丁守护好西山的工坊。武州若有需要,派人回来取便是。”
苏定山听后,点点头说道:“现在已没有王爷这个称呼了,以后就随民间的叫法吧。”
说罢,他转头看向苏伶道:“工坊移交应该没问题吧?要不带着你二哥熟悉一下?”
苏朝阳去西山的事情,苏伶是知道的。如今若将工坊交出去,里面有些人恐怕会遭到报复,
甚至那些招募进去的员工,也很可能会被苛待。
想到这儿,苏伶说道:“西山工坊并非我苏家一家的产业。纺织工坊的股权,王府占三成,让利三成,剩下的四成,我与鲁都尉各占二成。”
这便是纺织工坊最终确定下来的股权分配,其中让利这一情况,苏定山并不知晓。
所谓的让利,指的就是他们的批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