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安置伤员
作品:《大乾闲人》 郑志宝虽中了箭,可他手中长枪的攻势依旧凌厉,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径直朝着张扬狠狠刺去。
张扬正对面,眼睁睁看着郑志宝身形猛地一个趔趄,却见那长枪毫不留情,来势汹汹且丝毫未减。
他心中大惊,急忙侧身一闪,双手下意识地死死抵住枪杆。
紧接着,他便瞧见一个人重重地倒在自己跟前,背后赫然插着一支箭,整个人看起来气息微弱,仿佛随时都会断气。
不远处,张诺缓缓放下手中的弓,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张扬见状,冲着大哥竖起大拇指。
此时,芦苇荡里喊杀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
剩余的镖师们虽势单力薄,却依旧顽强抵抗着。
然而,终究寡不敌众,一番激烈厮杀过后,镖师们纷纷朝着崔家坊方向节节败退。
张诺见此情形,从地上随手捡起一柄钢刀,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交战的人群走去。
镖师们此时仅剩下十多人,又不见镖头郑志宝的身影,撤退的速度愈发加快。
狠人张诺赶到后,手起刀落,一连砍倒两名镖师,镖师们这才仓惶逃走。
张扬拄着郑志宝的长枪,一瘸一拐地朝着马车方向艰难走去。
“抓紧时间,把马车赶到河边,物资全部搬上船!”张诺的声音在芦苇丛中回荡开来。
片刻之间,绿洲上便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具尸体,只留下萧萧风声在四周呜咽。
逃走的镖师们一路奔到崔家坊,花了些银钱,喊来庄丁和庄户。
等他们找到郑志宝时,那背后的箭矢已没入肉中一寸有余,人还有一丝气息尚存。
众人将郑志宝带回崔家坊,赶忙找来郎中为他敷药,可他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
此事很快便传到了幽州。
苏伶得知情况后,立刻唤来闫宽,商议该如何处理此事。
“小姐,既然是匪徒作案,必定会留下些蛛丝马迹。我带人前去,先查看一下现场,顺便将郑志宝接到咱们自己的地盘。”闫宽说道。
苏伶思索着事情发生的地点,那地方距离最近的大兴有一百里路,离青河镇同样也是一百里,正好处于两地的空白地段。
她微微皱眉,凝声道:“崔家坊附近是我苏家镇,实在不行就在那里修整吧。要是有机会,也可以考虑在那里发展一番。”
大乾时期,霸州还只是一个镇,位于苏家镇东三十里处。
霸州镇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此地建有益津关,与瓦桥关、淤口关并称“北三关”。
实际上,这里的每个镇基本都修筑成了堡垒模样,颇具威严之势,以中间的益津关为中心,故而得名霸州。
苏家镇看似普通,却出过不少名人。
这里有苏、刘、穆、肖、丁、杨、沈、杜八大家族。
苏家一门三公,杨家三代为将,刘、穆、肖三家出了三个女将,丁家是药商世家,沈家和杜家也是当地的大户。
其中苏定山的二房沈梅,便出自沈家。
正因如此,苏伶才让闫宽带着郑志宝前往苏家镇,这样也便于查案。
闫宽领命,带着人赶到崔家坊,将受伤的郑志宝接上,径直前往苏家镇。
此时,沈梅的儿子苏朝阳,收到了苏定山的信件,信中告知他今年将在幽州为他举行加冠之礼。
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在古代汉族,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举行加冠之礼。
这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象征着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加冠之后,贵宾会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符的美“字”,使其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不论男女都蓄留长发,到一定年龄时要为他们举行“成人礼”仪式。
男子行加冠礼时,需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苏朝阳读完信,心中明白父亲信中的深意。
作为儿子,也该去帮父亲处理一些事务,诸如带兵打仗之类的事情。
苏朝阳的生母沈梅本打算等过完年,天气转好再出发,况且苏朝阳的生日在六月份,所以他们并不着急。
不料,苏府收到一份拜帖,指名要见苏朝阳。
苏朝阳颇感奇怪,他所熟知的人前来,一般不会递拜帖,显然这来人他并不知晓是谁。
“可问清楚来者是何人?”他问道。
“禀公子,来的是王府的人,但我不太熟悉。”回话的是苏家镇老宅的管家苏离。
苏离年近花甲,在苏府已侍奉了四十多年,此时正恭敬地站在苏朝阳面前。
“王府的下人?”苏朝阳追问道。
“应该是护卫,以前好像跟着王爷回来过。”
“回来过都记不清,看样子你真是老了。”苏朝阳小声嘟囔着,信步朝着大门方向走去。
苏府大门前。
闫宽见大门敞开,定睛一看,出来的正是苏朝阳,赶忙上前恭敬行礼:“镇北王府锦衣卫指挥使闫宽,见过公子!”
苏朝阳上下打量了闫宽一番,身子微微一晃,说道:“锦衣卫?王府的?来接我?”
“公子,锦衣卫下一批货,途经前面崔家坊时,被匪徒劫了押镖货物,还死伤了七八人。王爷命我们前来调查。”
闫宽依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一字一句清晰地说明来意。
老宅前的街道上,行人本就不多,可看到数十人在大门前停留,还是引得过路之人纷纷驻足观望。
苏朝阳听完闫宽的话,指了指后面一群人,满不在乎地说道:“这么说,是打算把他们安排进老宅?这事儿我可做不了主。”
闫宽见苏朝阳如此态度,急忙压低声音道:“我这儿有小姐的一封信,请公子先过目。”
在大街上讨论此事,显然苏朝阳行事有些不妥。
虽说锦衣卫属于亲卫队列,可闫宽来之前递过拜帖,也说明了来意。
然而,苏朝阳却高傲得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将人堵在门外。
至于闫宽带来的信,的确是苏伶所写。
信中并未详细说明闫宽前来的目的,只是提及苏家镇有一处院子,是苏家在镇上的仓库,主要用于储备过冬的部分粮食以及柴火等物资。
如今冬季已过,肯定空出了不少房间。苏伶的意思是腾出一些房子,给闫宽等人临时居住。
像这种事情,对于苏家这样的大家庭而言,不过是临时的调度安排。
可在苏朝阳眼里,却觉得这是苏伶在乱发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