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图纸惊魂,鸦雀无声

作品:《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弹洗地

    林舟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继续介绍:


    "这种构型有三个核心优势:


    一,极低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使其能够有效规避敌方雷达探测;


    二,出色的升阻比,显著提高航程和燃油效率;


    三,更大的内部空间,可搭载更多燃料和武器。"


    他指向图纸上的关键参数表:


    翼展:67米


    最大起飞重量:150吨


    最大航程:12,000公里(不加油)


    巡航速度:0.85马赫


    最大速度:1.2马赫


    实用升限:18,000米


    雷达反射截面积:不足0.1平方米(正面)


    "各位请注意这个数据——雷达反射截面积不足0.1平方米。这意味着,在敌方雷达上,这架巨大的轰炸机的回波信号甚至比一只鸟还要小。"


    空军某研究所的王教授下意识地推了推滑落的眼镜,手指微微颤抖:"这...这不可能...物理规律不允许..."


    "传统观念认为,大型飞机必然具有大雷达反射截面,这没错。"


    林舟点头道,"但这种设计采用了全新的隐身原理——通过特殊的外形设计和表面处理,使雷达波发生定向反射,而不是向发射源方向散射。"


    他翻到下一张图纸,那是飞机表面材料的详细剖面图:


    "此外,飞机表面涂覆特殊的雷达吸波材料,能够将入射雷达能量转化为热能,进一步降低反射信号。"


    航空研究院的李副院长猛然站起身,几乎是冲到图纸前:


    "这种材料...这种构型...这完全是..."


    他说不下去了,只是不停地摇头,眼中满是震惊。


    林舟平静地继续:"接下来是变循环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工作人员分发了第二组图纸。当与会者们看到这些图纸时,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种发动机的设计与传统的涡轮喷气或涡轮风扇发动机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的核心是一套可变几何结构,能够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整涵道比,实现从涡喷到涡扇的平滑过渡。


    发动机设计所的陈老院士手中的烟袋"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他甚至没有弯腰去捡,只是目瞪口呆地盯着图纸:


    "这...这是完全颠覆性的...甚至比星条国的最新型号还要..."


    林舟指向发动机的核心参数表:


    类型:双转子变循环涡轮风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5,000千克力


    推重比:8:1


    涵道比:0.3-1.5(可变)


    压气机压比:16:1


    涡轮前温度:1,350K


    巡航油耗:0.7kg/kgf·h


    使用寿命:3,000小时


    "请注意推重比这个数据,"林舟强调道,


    "8:1的推重比意味着每千克发动机重量能产生8千克的推力。当前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勉强达到5:1。"


    发动机研究所的王院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翻看着图纸,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刻进脑海。


    "别忘了涵道比,"林舟继续道,"0.3到1.5的可变范围,意味着这台发动机能够同时满足高空高速和低空低速的性能需求,大幅提升全飞行包线内的效率。"


    他指向压气机部分的详细图纸:"这套压气机采用了全新的三维叶片设计,通过精确控制气流,实现了16:1的压气比,远超当前任何在役发动机。"


    发动机研究所的技术专家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他们清楚地知道,当前龙国最先进的涡喷发动机压气比还不到8:1,而林舟设计的这种发动机直接将这一数值翻了一倍。


    "最后,"林舟指向涡轮部分,


    "高温涡轮采用了特殊的冷却结构和先进的高温合金,使涡轮前温度达到1,350K,比当前最先进的发动机高出近200度。"


    一位材料专家忍不住发问:


    "这种温度下,有什么合金能够长期工作而不变形?"


    林舟微微一笑:"请看这个。"


    他拿出一张新的图纸,上面详细标注了一种特殊高温合金的成分和制备工艺。


    "K417G改进型高温合金,镍基,添加了适量的钴、钨、铝、钛等元素,通过真空感应熔炼加方向凝固工艺制备,能在1,100℃以上长期稳定工作。"


    材料研究所的专家们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


    这种合金配方和制备工艺,完全超出了当前龙国材料科学的水平,甚至可能超越了星条国和北极熊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三项技术,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林舟平静地宣布,仿佛没有注意到会议室内已经凝固的空气。


    当第三组图纸发到与会者手中时,电子工业部的几位专家几乎同时发出了低低的惊叹声。


    这是一种在当时的龙国完全闻所未闻的雷达系统。


    与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不同,这种雷达没有物理旋转的天线,而是由数千个独立的T/R(发射/接收)组件组成的平板阵列。


    "相控阵雷达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精确控制每个T/R组件的相位,实现波束的电子扫描,无需任何机械运动。"林舟解释道,"这种技术能够在毫秒级别内改变波束方向,实现多目标同时跟踪和打击。"


    他指向雷达的关键参数表:


    类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


    峰值功率:15千瓦


    T/R组件数量:1,500个


    探测距离:200公里(战斗机目标)


    400公里(轰炸机目标)


    角度精度:0.5度


    距离精度:10米


    同时跟踪目标数:100个


    同时攻击目标数:24个


    电子扫描范围:±60度(方位)±45度(俯仰)


    抗干扰能力:信噪比提高15dB


    "同时跟踪100个目标,攻击24个?"雷达研究所的李总工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关键在于T/R组件的设计,"林舟翻到下一页,展示了一个微型T/R组件的放大结构图,


    "每个组件都包含独立的发射、接收和控制电路,通过特殊的微电子技术集成在一个小型模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