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一声春雷

作品:《带着空间穿七零,救个兵王伴一生

    祁哲成一言难尽地看着小媳妇,“宁宁,两个男的哪能说配?外祖家只剩小舅一根独苗了!”


    郭攸宁附在他耳边,灌输新思想,“老公,你别那么古板,爱情不分年龄,不论男女,心心相印即可。没孩子怕啥,找人代孕……哦,不知国外人工授精技术是否成熟,大不了领养一个。”


    祁哲成看她一副见怪不怪,还兴致勃勃的样子,慢慢冷静下来。


    好奇地问:“后世这种现象很普遍吗?”


    郭攸宁搂着他的胳膊点头,“不少国家同性婚姻是合法的,当然我国除外,不过大家也不会过度排斥。”


    顿了一下,郭攸宁继续,“港城是个开放的城市,但原住民和移民大多是我们的同胞,思想开放度还是有限的,他们相爱相守应该不易,也许会遭受不少非议。


    咱们是亲人,也是后盾,要给予最大的包容和祝福,你不可以用有色眼睛看他们。”


    两男人搂搂抱抱他看了眼疼,若不是媳妇儿这通话,说不定就冲过去找小舅谈话了。


    媳妇儿见多识广,听她的准没错。


    祁哲成叹着气点头,“祝福暂时有点难,我就当不知道吧。”


    郭攸宁在他脸上轻吻了一下,“咱家钢铁直男,第一次见识能有这接受度,值得表扬!”


    聊天中绚丽的大烟花放完了,小舅两人重回大家视野。


    和众人一起带着小不点们,放了不少供销社买的手持小烟花、二踢脚、窜天猴,玩闹到九点多才进屋。


    爷奶和三个宝贝全累了,先回房睡了。


    郭攸宁夫妻和小舅袁先生,在客厅玩两副牌的升级,一直到十二点,互道新年快乐后才各自回房。


    大年初一,大部队一起参加了中山公园游园会。


    初二上午,小舅和袁先生带着大家准备的礼物,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祁哲成一早赶回军区,师公也重返工作岗位,年就这样过完了。


    送走小舅他们,祁爷爷领着除祁哲成外的一家子,回了翻修好的祖宅。


    这是一处砖瓦结构的凹形院子,正屋和东西厢房各三间。


    郭攸宁刚带着孩子们转悠完,就有不少沾亲带故的村民上门拜年。


    见到三个玉雪可爱的孩子,人人夸赞。


    爷爷在两个少时玩伴来串门时,扬眉吐气地显摆了一番三个宝贝。


    祁家好几代都人丁不旺,年幼时没少被人奚落他是独苗。


    如今算是扳回了一成,还不得放肆嘚瑟。


    跟老伙计们叙完旧,一家子悄悄去了后山上坟。


    祁爷爷在他爸妈的坟前絮叨了挺久,大意就是祁家在他的手里枝繁叶茂起来了。


    三个小不点全规规矩矩地给老祖宗们磕了三个响头。


    稍稍整理了一番坟茔,简单祭祀过后,没在祖宅过夜就回了城。


    初三回了趟娘家后,一家子搬回了军区家属院。


    转眼孩子们两岁了,再一晃她在龙沟村大队的养猪场办起来了,不经意间她的肚子愈发大起来。


    五月三十号,她在师公所在的中医院,顺利产下一对龙凤胎,圆了想要小棉袄的梦。


    七月份,她的好姐妹李宛柔也生产了,喜得六斤六两儿子一个。


    八月下旬的一天,军区大院的家里来了两名不速之客。


    他们是来找奶奶的,送走他们时,满头银丝的奶奶热泪盈眶。


    拭去喜极而泣的泪水,喊来在卧室摇篮边逗孩子的郭攸宁。


    喜气洋洋地开口:“宁宁,咱们一直等待的好时候终于来了!刚才来的是京市教育局的廖主任和京大副校长,他们请我回校帮忙,听他们话中的意思,高考有望恢复,我已答应下周一去报到。”


    郭攸宁脸上露出明媚的笑容,新时代即将来临!离她大展拳脚的时候也不远了!


    她握住奶奶的手,故作惊喜,“真的吗?太好啦!没体验过大学生活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李奶奶反握住她的手,一脸欣慰,“宁宁,你都是五个娃的妈了,还有这种求知的欲望太难得了,接下来要抓紧复习初高中知识。


    孩子们让柳姨和你爷爷多费心,安安乐乐陶陶上了育红班,只用接送你爷爷就能搞定,浩浩、玥玥还小,咱们物色个能干的人来帮忙。”


    才刚有恢复高考的苗头,奶奶就为她设想好了一切,这样的家人怎能不爱?


    郭攸宁脑袋搁在奶奶肩头,撒起娇来,“有您真好,我一定高分考进京大,给您长脸。”


    李奶奶揉着她的脑袋,轻笑出声,“好,奶奶等着那一天,等着在京大校园里迎接你。”


    她们祖孙俩是高兴了,晚上回来的祁哲成,听到媳妇要上大学的事,表面喜悦心中却凄凉一片。


    宁宁真上大学去了,自己在军区忙着,一周都不一定能见上一面。


    他家宁宁这般花容月貌,大学里又全是精英,他的颜控媳妇,万一移情别恋,或被别人撬墙角了可怎么办?


    郭攸宁不知他的担忧,从那日起,生活里多了一项事,那就是翻阅课本。


    她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需要读背的内容对她来说,全是小儿科。


    需要动脑子的看过例题后,立马就能举一反三。


    两个月不到就将初高中课本全吃透了。


    时间流转到十月二十一号,恢复高考的消息,通过《人民日报》、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


    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知青等,废除推荐制,恢复统一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这消息如一声春雷,震撼了全国,激发了无数青年的希望。


    柳湾村大队的知青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全激动疯了。


    只是高考于十二份举行,对于丢下课本多年的他们,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复习好,时间太紧张了。


    住在后院的王林、廖翰杰、黄桂花,还有为这事特意赶回来的顾卫国却笑开了颜。


    同样开心的还有村长家的两位孙子,他们全听了郭攸宁的话,早早就开始了复习。


    在其他人还在四处搜罗课本时,他们早已学完了第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