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要求层出不穷

作品:《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梁金涛摇了摇头,语气却比刚才更诚恳:“蒋厂长,五千块真的是我的上限了。


    您想想,我后续还要投入几万块修葺厂房、添置设备,资金压力也很大。


    而且我承诺安置工人,这也是在帮厂里分担责任。要是您觉得不合适,我也不勉强,咱们就当交个朋友。”


    蒋毅伟沉默了片刻,终于松了口气:“行!五千块就五千块!但你得保证,必须优先安置厂里的老工人,工资待遇不能低于你说的标准,而且三年之内不能退租。”


    “没问题!”梁金涛立刻点头,脸上露出笑容,“这些都可以写进合同里,我绝对不会反悔。您放心,我办酒厂是想长期做,不是短期投机,肯定会跟厂里好好合作。”


    蒋毅伟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站起身,跟梁金涛握了握手:“好!那咱们就先这么说定了,明早上我就召集其他厂领导开个通气会。


    至于合同,我让秘书去准备,完了你看过之后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再补充完善。


    今天已经是六月14号了,争取20号之前把合同签了,你把租金付了,咱们都放心。”


    梁金涛笑说道:“蒋厂长一看就是个爽快人,我就喜欢跟您这样的领导打交道。


    有责任,有担当,最主要心里装着工人同志们,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这一点尤为可贵啊。”


    蒋毅伟明知道梁金涛这是在吹捧自己,心里还是非常受用。


    喜笑颜开地说道:“我应该感谢你呀梁老板,希望你到时候能尽量多地安置一些我们厂的老工人,这样即便上面问起来租金怎么这么低,我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解释清楚。”


    梁金涛笑着点头,说:“我尽量。


    至于工人们的思想工作,就得蒋厂长安排人给他们做了。


    毕竟,猛地从端着铁饭碗的国营厂工人变成给私人老板打工,这落差有点大啊,有些人肯定接受不了。”


    蒋毅伟说的很坚决:“这有什么想不通的?


    厂子虽然租出去了,但每个月还有一笔生活补助金,你梁老板还会给上班的开一份工资,这就相当于每个月有了两份收入,算下来要比那些调走的工人拿的都多。”


    梁金涛笑说道:“话虽这么说,可是有些人就是转不过弯。


    对了蒋厂长,还有件事,你看能不能也写到协议里去?”


    蒋毅伟点头说道:“梁老板你说。”


    梁金涛说道:“那就是,如果你们厂有出售的意思,我作为租户,在相同价位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我目前就想到了这一条,您要是觉得合适的话,就让厂办主任写到租赁协议里。”


    蒋毅伟这一次没有那么快地答应,而是慢慢喝着茶深思起来。


    过了一会儿这才说道:“这一条,我个人先答应梁老板,至于能不能写到协议里,我一个人说了不算,得明早来开会的人举手表决。”


    你既是厂长,又是书记,绝对的一把手,别人不尊重你的意见,那岂不是要倒反天罡了?


    梁金涛在心里如是想,嘴上说的却是:“那就先谢谢蒋厂长了。”


    蒋厂长打了个哈哈,没说话。


    其实正如梁金涛想的那样,这种小事,还需要在会上举手表决吗?


    市第四针织厂的厂级领导满打满算一共有十一位。


    自从效益不好后,陆陆续续调走了三个,最近这一个多月,又走了两个。


    现如今,算上蒋毅伟,厂级领导还没有挪窝的只剩下六个了。


    最主要的是,其他五人,有三个都是蒋毅伟当上厂长以后力荐上来的,哪个敢不卖他的面子?


    会客厅里的阳光渐渐西斜。


    茶几上的产权证明还摊开着,梁金涛看着蒋毅伟爽快的样子,心里盘算着该把最后两个小要求提出来。


    他端起茶杯抿了口温水,放下杯子时,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依旧温和:“蒋厂长,还有两件小事,想跟您再确认下,要是方便的话,也希望能在后续的合同补充条款里提一嘴。


    蒋毅伟刚松下来的肩膀又微微绷紧,却还是笑着点头:“梁老板尽管说,只要不违反规定,能办的我都尽量办。”


    他心里有点嘀咕——刚才谈租金、谈工人安置都挺顺利,怎么还有“小事”?


    但转念一想,梁金涛毕竟是租户,多提两个要求也正常,只要不涉及核心利益,答应了也无妨。


    梁金涛看出他的些许顾虑,赶紧解释:“您别担心,都是无关紧要的小改动。


    第一个是关于厂区大门的 —— 我刚才看了下,现在的大门朝向西边,正好对着一条窄巷,将来拉原料的货车进出不方便,还容易堵车。


    租下来以后,我想把大门改到南边,对着主干道,这样运输能顺畅不少。您看这事儿可行吗?”


    蒋毅伟愣了愣,随即笑了,摆了摆手:“嗨,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这有啥不行的?厂子都租给你了,大门朝哪开、怎么改,你说了算!


    只要别把厂房主体结构拆了,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不用跟我报备。”


    他心里暗笑,这算什么要求?


    不过是改个大门方向,既不影响国有资产,又能让梁金涛方便经营,何乐而不为?


    又想到,到底是私人老板,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的很细致,讲究也挺多。


    打着方便货车进出的幌子改大门的方向,其实是在整封建迷信的一套。


    梁金涛心里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那太谢谢您了蒋厂长!您这么通情达理,咱们后续合作肯定顺畅。”


    他顿了顿,又接着说,“第二个要求也不算麻烦——我办的是酿酒厂,主要生产保健酒,将来产品出来了,也想多拓展些销售渠道。


    您在商业系统待了这么久,要是认识省外做酒类生意的朋友,比如批发商、零售商,或者机关单位负责采购的同志,能不能帮忙引荐引荐?


    当然,要是没有也没关系,我就是随口问问。”


    这话一出,蒋毅伟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端着茶杯的手顿在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