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品:《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李建国亲自送梁金涛到办公室门口。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外,才转身回屋,拿起电话就给县招待所打了过去。


    他得提前订好房间,万一客商真的来了,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办公室里的吊扇还在转着,槐花香依旧飘着,可李建国的心里,早就被即将到来的 “政绩” 填得满满当当,连空气都觉得甜了几分。


    梁金涛出了柳河乡政府大院,往东边走了几十米,坐进邱富海的桑塔纳。


    俩人一起返回县城,在邱富海家吃过中午饭,他就坐上班车回家了。


    回到峡口村时,日头已经西斜。


    坐在韦小强骑着的自行车后座上,就看见碾麦场上乱七八糟堆着好几家收割回来的麦秸。


    几个半大孩子正拿着木头刀剑在旁边比划,金黄的麦芒在夕阳下闪着光。


    到了家门口,他跳下车,跟韦小强说了声谢,就听见院子里传来熟悉的声音:“爸!”


    梁念平穿着件蓝布小褂,手里攥着个麦穗,颠颠地跑过来,小短腿在青石板上踩出 “哒哒” 的响。又收了一大车药材,让你有空的话过去看看质量。”


    “让他自己掂量着就行了,” 梁金涛弯腰抱起儿子,在脸上亲了口,“替他做事的代办都有十好几个,对药材的熟悉程度早就今非昔比了,我就不去碍人眼了。”


    媳妇,跟你说个好消息,李耀光他们又订了一万四千斤的货,我这一次里子面子都给足李建国了。”


    赵秀芬眼睛亮了亮,伸手帮他拍掉肩上的灰尘:“那太好了!我这几天照着你买回来的书也学到了一点东西。”


    她晃了晃手里的笔记本,“你给我的那本《企业管理基础》,我都看完半本了,里面说的‘成本核算’‘库存管理’,跟收购站的事还挺对得上。”


    梁金涛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欣慰。


    他有意识地让赵秀芬接触企业管理,就是想让她以后能帮自己打理省城的酒厂,还有以后其他公司的事务。


    现在看来,她学得很用心。


    两人刚往院里走,就看见八爸梁福朝扛着个竹筐从外面回来,筐里装着刚割的韭菜,绿油油的泛着光。


    “八爸,您这是去地里了?”


    梁金涛迎上去,接过竹筐。


    梁福朝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可不是嘛!麦收快到了,地里的韭菜得赶紧割了,不然长老了就不好吃了。


    收购站那边我跟你六爸上午去了趟,韦小强把药材分类摆得整整齐齐,账也记得清楚,这孩子越来越能干了。”


    正说着,六爸梁福圭也从外面回来,手里攥着把镰刀,刀刃上还沾着麦茬:“金涛,你回来了!


    西坪的麦子已经黄了,估摸着后天就能开割。


    我跟你爸商量了,明天先把家里的镰刀磨好,再把场扫干净,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夏收陆续开始了,峡口村的家家户户都在忙——有的在磨镰刀,有的在修补麦囤,还有的在给牲口添料,准备麦收时拉麦子。


    他想起小时候麦收的场景,一家人天不亮就下地,割麦子、捆麦秸、拉到场院晾晒,等大晴天了才开始碾麦子,忙到深夜才能歇。


    那时候的麦收,缴够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关系到全家人一年的温饱,容不得半点马虎。


    “收购站那边,最近就辛苦韦小强了,” 梁金涛对几位老人说,“麦收期间,村民们都忙着割麦子,药材收得少,回头提醒他别太累,每天把账记好就行。”


    “放心吧!”梁福圭拍着胸脯,“我跟你八爸每天都会去看看,有啥问题我们先盯着,等你有空了再处理。”


    晚饭时,廖凤英端上土豆面条子,还有炒韭菜、凉拌黄瓜,都是地里新鲜的菜。


    梁金涛一边吃,一边跟赵秀芬说:“明天咱俩去收购站,问问韦小强有什么困难,顺便教你怎么核对药材的质量——过段时间你就正式练手,我好有更多精力盯省城酒厂的事。”


    如今梁金涛的药材生意,像金天恩这样的一级代办就有八个,每天的成交量超过了一万斤,早就形成规模了。


    赵秀芬停下筷子,眼里带着点犹豫:“我能行吗?我怕做不好,耽误了收购站的生意。”


    “肯定行!” 梁金涛给她夹了块黄瓜,“你学得快,又细心,比我还适合管这些事。再说,还有八爸、六爸帮你,有啥不懂的,你们一起商量。”


    八爸梁福朝也跟着点头:“秀芬,你就放心学,有我们在,出不了错。”


    第二天上午,梁金涛就带着赵秀芬去了收购站。


    韦小强早就到了,正指挥着几个临时工给药材分类,看见他们来,赶紧站起来:“哥,嫂子!你们来了。”


    “小强,这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梁金涛拍了拍他的肩膀,“今天跟你说个事,我跟你嫂子过来,是想让她跟着你学学收购站的管理,你小子我以后另有重用。”


    韦小强眼睛一亮:“太好了!嫂子能来,我就能轻松不少。


    我这几天记的账,正好让嫂子帮我看看,有没有错的地方。”


    正说着,六爸梁福圭和八爸梁福朝也来了。


    梁福圭手里拿着把磨好的镰刀,笑着说:“金涛,秀芬,你们在忙啊?我跟你八爸过来看看,等会儿去地里割麦。”


    梁金涛往收购站外面望了望,已经有村民拉着架子车往麦地走了。


    复兴渠北岸庄稼地里金黄的麦子在阳光下闪着光。


    他心里忽然觉得踏实——一边是即将到来的麦收,关系着村民的温饱;一边是收购站的管理,关系着家里的生计;还有省城的酒厂,关系着未来的希望。


    虽然事情多,但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赵秀芬放下账本,笑着说:“六爸,八爸,你们去忙吧,收购站这边有我跟小强呢,保证不会出问题。”


    梁福圭和梁福朝放心地点点头,扛着镰刀往地里走。


    梁金涛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认真学习的赵秀芬和韦小强,心里满是期待。


    峡口村的麦收季开始了,而他的新生活,也像这金黄的麦田一样,充满了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