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带着老手艺走新路

作品:《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邹师傅看着梁金涛真诚的眼神,心里的天平渐渐倾斜。


    他想起颖颖每次拿到奖状时兴奋的样子,想起孩子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时的眼神,终于叹了口气。


    把烟袋锅往桌上一磕:“你说得对,是我太保守了。颖颖要是真能考上大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梁金涛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笑着给邹师傅满上酒:“这就对了!您放心,颖颖的事,我一定帮您盯紧了,保证让她在省城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


    他心里的真实想法其实是,即便邹颖颖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也没关系,因为三年后,甘省梁氏柳河实业公司绝对今非昔比,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到时候给邹颖颖安排一个职位很容易。


    相信到那个时候,已经真切感受到甘省梁氏柳河实业公司实力的邹师傅,也不会多说什么。


    读书为谋生,只要有份收入好又稳定的工作,就能够堵住很多人的嘴。


    邹师傅的眼睛亮了亮,却又很快暗了下去:“这可不是小事,得跟孩子她爸妈商量。


    颖颖她妈在县医院当护工,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不愿意像我一样酿酒,这几年地也不种,跟着工程队混日子。


    要是我去省城,颖颖妈也得辞职跟过去照顾孩子。


    一家人都得挪地方 —— 哪有那么容易。”


    他夹了口凉透的韭菜,慢慢嚼着,“而且药酒厂这边,虽说我对现在的情况不满意,可毕竟待了二十多年,这酒窖里的陈酒,就像我看着长大的娃,真要走了,心里舍不得。”


    梁金涛理解地点点头,没再催促:“邹叔,我不逼您。


    您可以慢慢想,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我省城的厂房,最快也得一两个以后才能定下来。正式投产的话也到九月份了,您要是愿意来,随时都有您的位置;要是不愿意,咱也还是朋友,我省城的厂子需要的陈酒,全部从您‘邹记酒坊’购买。”


    邱富海终于从梁金涛宏伟的规划中反应过来了。


    这时适时开口,笑着打圆场:“邹叔,这事儿急不得。


    你先跟家里合计合计,颖颖的事要是需要帮忙,不管是金涛还是我,都能搭把手。


    咱们今天先不说这个,先把一万四千斤陈酒的事定下来,别让金涛的客户等急了。”


    邹师傅点点头,拿起烟袋锅,终于点燃了旱烟。


    烟雾在他眼前散开,模糊了脸上的表情。


    他吸了口烟,缓缓吐出:“陈酒的事,我明天就安排工人加班灌装,下周肯定能给你凑齐一万四千斤。


    至于去省城的事……


    我得等颖颖考完试,跟她妈好好聊聊。”


    梁金涛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他端起酒杯,跟邹师傅碰了碰:“谢谢您,邹叔。


    不管您最后怎么选,我都谢谢您这些年的帮忙——没有您的好酒,就没有‘柳河劲酒’的今天。”


    夕阳透过小饭馆的窗户照进来,落在邹师傅的肩膀上,给他花白的头发镀上了层暖光。


    老人端着酒杯,没说话,只是慢慢喝着酒。


    邱富海看着这一幕,心里突然明白。


    梁金涛要走的,不仅是离开柳河药酒厂的路,更是带着老手艺走向更大世界的路。


    而邹师傅心里的犹豫,不过是对“家”的牵挂,对“手艺”的坚守,这两样,都重得很。


    小饭馆的门被推开,一阵凉风灌进来,带着柳河乡的麦香。


    梁金涛望着窗外,心里知道,不管邹师傅最后愿不愿意跟他走,他在省城的新酒厂,都离不开邹师傅亲手酿出来基酒。


    ......


    柳河乡政府副乡长办公室里。


    老式吊扇慢悠悠转着,把窗外飘进来的槐花香吹得满屋子都是。


    李建国坐在办公桌后,手指捏着梁金涛递来的物品清单,眉头越皱越紧。


    纸上密密麻麻列着 “灌装软管 50 米”“消毒喷雾 20 瓶”“封口铝盖 10 万个”。


    都是些零碎物件,可每样的数量都不少,看得他心里犯嘀咕。


    “金涛,这才几天啊,怎么又要添东西?”


    李建国把清单往桌上一放,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敲着。


    心里不停琢磨着,前阵子刚加了十几号人,每个月的工资开销又多了一笔。


    药酒厂现在是热门单位,不少人盯着,塞进来的都是有背景的,就算再来十几个,总能找位置安顿。


    可这清单……”


    想到这里,他又拿起清单扫了一眼,“看着都是小钱,可架不住量大啊!


    照这么添置下去,药酒厂那点利润,不都得砸在这些零碎上?”


    他清了清嗓子,刚要摆出“领导”的姿态,劝梁金涛 “省着点花”,就见梁金涛又从手提包里掏出一张纸,轻轻放在他面前。


    李建国低头一看,眼睛瞬间瞪圆了——纸上 “订货量:14000 斤” 几个字格外显眼。


    下面列着每位销售商的信息以及订货量。


    他下意识地念出声:“一万……一万四千斤?!”


    刚才还紧绷的表情瞬间垮了。


    李建国赶紧调整坐姿,脸上堆起笑,伸手做了个“请坐”的手势:“金涛,快坐快坐,站着干啥?我这办公室有才买来的菊花茶,给你泡一杯。”


    “不了李乡长,”梁金涛笑着摆手,双手捂着腰,两脚以膝盖为轴轻轻划着圈,“从省城坐班车回来,晃了三个多小时,腰都坐僵了,站着活动活动舒服点。”


    李建国也跟着站起来,绕到办公桌前,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急切:“兄弟,你跟我说实话,这一万四千斤……


    是客户预定的?还是已经确定要的?


    别是你为了申请添东西,故意报高了吧?”


    他太清楚药酒厂的月产量了——平时满负荷生产,一个月也就产出一万斤左右,突然多出来一万四千斤的订单,这可不是小数目。


    梁金涛从帆布包里掏出几张签满名字的订货单,往李建国手里一递:“李乡长,您看,都是板上钉钉的。


    省城的李耀光、雍凉的张老板、成纪的刘老板……


    一共六位代理商,最少的订了一千斤,最多的订了四千斤,加起来正好一万四千斤。


    而且他们催得紧,最迟下周就得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