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取利
作品:《朱厚照穿越水浒,马踏汴京》 朱寿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俊朗的赤袍帅哥。
此人叫马植,朱寿在燕云混了这么久,早先就听过他的大名。
这人确实口若悬河,从刚进门到现在嘴就没停过。
不愧是能忽悠得大宋那些官场老狐狸给他升官的人。
如果没有他联金灭辽的计策,华夏的历史或许会完全不一样。
马植的眼中有着浓浓的自信,他气度不凡,应该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
朱寿有些玩味地看着他,纵横家已经过时了,在这严寒残酷的时代只有一条路,尸山血海之路。
什么样的计策也不如刀子实在,承平日久长了,有些人不清楚自己的分量。
他不想听马植鬼扯,只想要实际的好处,给王伦使了一个眼色。
王伦当即说道:“马大人,不知我等归宋以后,朝廷具体如何安置我等?”
“朝廷自是不会亏待义士,中原将供应兵甲军械粮草以达北伐大业。”
这是原时空里宋朝对燕云降将郭药师的安排,后勤补给那确实供给充足。
不过夹在大国边境实乃不智,郭药师就接连被辽、宋坑。
作为汉人起义军,朱寿最理想的还是回到中原慢慢发展。
不过当下不能直接太过露骨地表露意图,谈判需要循序渐进。
“除此之外呢?你可知道辽国也找到我家将军并且许以爵位加节度使……”
王伦拿捏着腔调侧目说道,心中颇为愉悦。
郁郁不得志的落第书生今天可以为难宋廷朝堂上的大才,好不快哉?
马植没想到辽国这么软骨头,居然向反贼屈服还许这么多利。
“其实朝中诸公颇为看重将军,愿以将军为社稷肱骨之臣,只是……”
说到这马植有些踌躇,辽国那无形中带来的竞争有些打乱他的计划,红巾军的实力也比他领旨外出前要强。
朱寿没什么表情,好像并不在意他说什么,只是一昧在那擦拭手中重斧。
马植吞了一口口水,也不管什么谈判的要义和大佬们的交代了,自己的小命更重要。
“本朝军制特殊,想来大人也有所耳闻吧?”马植试探性看向朱寿。
朱寿微微颔首,眼睛还是没抬起来看他一眼。
“不知将军可愿移镇?移镇以后也不会拆散将军部众,一切以北伐为重,很多东西可以慢慢商量……”
“还有神臂弓、步人甲等精良装备朝廷自会为将军配齐,日后北伐还要仰仗将军……”
朱寿面不改色,心中想道这小子倒是颇为上道,知道讲重点。
北宋讲究重文抑武,各地驻军采取轮戍,以此杜绝唐朝节度使分裂割据的情况。
只有加入了这套禁军的体系才能算作自己人,才能进入中原。
朱寿是非常愿意的,幽辽这一片确实是王霸之基,可在冰期完全就发展不起民生经济。
“洒家并不是想要分疆裂土的狼子野心之辈,只要是为国家出力,洒家无论在哪里都愿意。”
朱寿一副赤胆忠心的样子看得马植有些懵。
“我家将军为了大宋那是忠不可言,连大辽许诺的驸马之位都放弃了。”王伦为朱寿找补道。
马植看事情有了进展,绷紧的心弦微微放松,这朱寿看上去比女真国主还要凶残,现在燕云大地都在传“当明王斧者,人马俱碎”。
这朱寿那庞大的身躯就像一只胖虎披了甲,这雄健的体魄让文人看了就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安抚了一下自己受伤的心灵,马植心想大事好歹是差不多敲定了。
“官家最喜欢将军这般心系国家的猛士,归国后必定委以重任。”
能拿回易、蓟等地,马植已经立了大功。
原先朝中大佬是让他先稳住朱寿,敲打拿捏这支北方劲旅,争取拆分这支部队。
可是红巾军太猛了,斩首八百余名契丹正兵,这战斗力简直是恐怖如斯。
错估了义军实力,马植也不敢太过放肆,只想把这杀材先弄回大宋,怎么用是诸公的事情了。
如今看样子是不好拆分义军了,不过也正常,大宋这些年为了应对边境战事军制还是有所改革的。
西军以种家为首让兵将相知,战力提升了一大截。
现在为了收复燕云,在北边拉一支劲旅,然后给些特殊待遇也是朝堂能接受的。
朝堂的底线是让义军世代镇守北疆,现在他能把队伍拉回中原已经是大功了。
起码不用担心弄出第二个李元昊来,相比起种家这种朝廷嫡系,地方归附势力总让宋廷不安心。
红巾军愿意回中原移镇可以说把独立性降到最低了。
这波谈判下来,宾主尽欢,大家起码达成了共同利益,在战略上初步达成共识。
朱寿下令:“酒肉摆上来,为上官接风,今晚不醉不归!”
当满满一盆鲜切烤羊肉端进来,再配上烈酒,任何一个燕赵男儿都很难不心动。
马植虽然离开燕云在汴梁为官多年,可燕赵习性未泯,酒肉下肚后,也就不再拘谨,豪爽地说起这些年在东京见闻。
观察之后,朱寿发现这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士人,并不是那种卖国求荣的小人。
不过马植的观念太理想化了,恶劣气候变迁带来的严寒在中原的影响没有草原那么恐怖。
宋人无法想象北境已经进入必须南下,生存空间急剧压缩的北方诸族抱着必死的决心叛乱,辽国倒下后将是更南方的大宋。
所谓海上之盟不过是一个笑话,猛虎可不会和羊遵守约定。
-----------------
蓟城城北古刹里,踏过古朴的青砖,朱寿推开木门走了进去。
青灯黄卷,黄衫中年坐在那静静看书。
“耶律兄,今日怠慢了。”朱寿说道。
说罢,他就坐到黄衫男子面前,在桌上摆满打包过来的酒肉。
眼前的黄衫男子是朱寿抛开演绎评书以外,为数不多知道的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耶律大石。
西辽开国皇帝,挽狂澜于既倒的契丹救世主,远征西域的辽国可汗。
“兄弟今天应该没在斋日吧?”朱寿问道。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揭开包装的油纸,低头吃了起来。
“你打算回宋国了?”耶律大石一边吃一边问。
朱寿没有回答,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大石。
大家都是聪明人,没什么好装的。
耶律大石几天前就来了,做事非常周到,二人相处愉快,大石也知道朱寿并非池中之物。
对于朱寿,耶律大石已经有了一个战略评估,没必要硬打,此人志在天下,不会久留于此。
燕京城里的汉人老狐狸显然不想就这般吞下这个大亏,可却由不得他们。
那些阴谋诡计的施展都需要实力,没实力说个屁啊。
为了蓟、易之地,大辽赔进去了一万正兵,不能再打了。
等走完一遍流程,耶律大石就要走了,前方战事紧急,他迫于辽国那些腐朽贵族的压力才来的。
至于燕京那些汉人世族老狗,没有人会在意手下鹰犬的想法。
为了快速送走朱寿这尊大佛,他俩达成协议以百匹骏马为天寿公主嫁妆,朱寿在走前不再骚扰辽国。
朱寿欣然答应,虽然他好战,但他可不傻。
辽国看着不行了,可怨军加上各地边境契丹部族军战力还是很强的。
历史上,大宋就是想捡便宜被辽国狠狠教训。
现在可以得到百匹骏马,然后慢慢等大宋的任命与移镇,何乐不为。
就让辽国人和女真人去打生打死吧。
朱寿一边吃饭还一边给耶律大石这个辽国年轻将星支招怎么对付女真重骑兵。
沉稳冷静的耶律大石每每听朱寿讲起打女真,情绪都会热烈不少。
二人关系快速变好也正因如此。
喝得有些燥热,朱寿起身推开窗户。
晚风涌入,吹得有些冷。
“兄弟,下次见面不知是并肩作战还是刀兵相见?不过观当今幽辽大地,可称英雄者,唯君与寿耳!”
朱寿豪迈地说道,一向如同石头般木讷的耶律大石眼中也闪过一抹精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