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千锤百炼
作品:《重生78搞科研,怎么全球都慌了?》 周宇将意识,沉入系统空间。
一个崭新,充满科技感的虚拟实验室,展现在周宇面前。
各种原材料的数据模型触手可及,加工设备的参数可以任意调整。
周宇没有浪费时间,立刻开始了模拟。
他首先选择了,最主流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路线。
输入配方,设定预氧化,碳化,石墨化的温度,压力,时间等一系列参数,点击开始模拟。
虚拟的生产线开始运转,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
很快,第一批虚拟的碳纤维成品生成了。
系统自动进行性能测试——强度,模量,韧性……结果出来了,还行,比现实中陈安他们搞出来的强不少。
但距离周宇的目标,还有差距。
“不行,再来。”
周宇调整参数,改变催化剂,优化温度曲线……
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模拟。
他又尝试了煤沥青基和黏胶丝基的路线,希望能找到更适合当前国内条件的替代方案。
虚拟实验室里没有时间流逝的概念,但周宇能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在高度集中下快速消耗。
最初几次的模拟,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要么强度够了,韧性不足。要么性能达标了,工艺过于复杂,成本高得离谱。
连续几天,周宇几乎是一有空闲,就沉浸在系统空间里,进行着枯燥却至关重要的模拟实验。
现实世界里,他看起来只是在闭目养神或者发呆,但脑海中,无数次的失败和微小的进步正在飞速上演。
期间,陈安焦急地来找过他几次,询问具体的生产工艺安排。
毕竟,生产线的架子搭起来了,总不能一直空着。
周宇随手从模拟结果中挑选了几种相对成熟,效果尚可的方案,简化后写了出来,递给陈安:“老陈,这几个方案你们先试试看,小批量搞点样品出来,测试一下实际效果。”
打发走陈安,周宇再次沉入系统。
他知道,刚才给陈安的那几个方案,其实已经足够满足当前歼12的需求了,甚至比国外现有的材料还要好上一些。
但是,周宇的目标绝不止于此。
军工材料,人命关天,必须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他要的,不仅仅是够用,而是要做到这个时代条件下的最好,甚至超越。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眼神再次变得专注,继续投入到那无尽的虚拟实验之中,一次次调整,一次次模拟。
在虚拟世界里对那看不见的纤维,进行着千锤百炼。
……
又是半个月过去。
这半个月里,周宇几乎将所有醒着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系统空间中。
数万次的模拟实验,数不清的材料配比和工艺参数调整,让他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
而现实世界里,陈安那边也没闲着。
他按照周宇之前给的那几个方案,小心翼翼地组织人手进行小批量试制。
结果出来,把整个试制小组都惊呆了。
“成了,真的成了。”
陈安拿着最新一批样品的测试报告,激动得手都在抖。
报告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这批碳纤维的强度,模量等关键指标,不仅远超他们以前搞出来的民用级产品,甚至比他们能接触到的国外样品还要好上一截。
这简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陈安兴奋地想立刻去找周宇报喜,但又想起周宇这半个月几乎是闭关状态,似乎还在钻研着什么,怕打扰到他。
犹豫再三,他拿着测试报告,激动地找到了陆总设计师。
“陆总,您看。”陈安把报告递过去,“周院士给的方案,成了。”
“这质量,绝对是世界顶尖水平。”
陆总接过报告,仔仔细行,越看眼睛越亮,最后也忍不住拍案叫绝:“好啊,太好了。我就知道,那小子肯定行。”
“那……陆总,咱们是不是可以,开始准备批量生产了?”陈安试探着问道。
陆总沉吟了一下,想起周宇那似乎永无止境的钻研劲头,摇了摇头:“先别急。样品测试成功是好事,但既然周宇还在研究,说不定……他还能拿出更好的东西来。”
他拍了拍陈安的肩膀,眼中带着一丝期待:“这小子,总能给人惊喜。”
“再等等,不差这几天。”
陈安虽然有些心急,但也觉得陆总说得有道理,只能按捺下激动的心情。
就在同时,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发生了。
之前陈安联系的那个樱花国钛合金供应商,突然主动联系了他。
表示之前谈好的那批高标号钛合金,因为国际市场波动。
需要临时加价,而且幅度还不小。
陈安接到电话,先是一愣,随即冷笑起来。
早不加价,晚不加价,偏偏在这个时候加价?
他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肯定是樱花国那边听到了什么风声,知道了华夏可能要在战斗机上应用新材料,故意在这个节骨眼上抬高钛合金的价格。
想趁火打劫,或者干脆就是想恶心一下人。
“不好意思,我们暂时不需要了。”陈安直接挂断了电话,理都懒得理。
以前求着买的时候你爱搭不理,现在想趁火打劫?
晚了!
有了周院士给的碳纤维,谁还稀罕,你那又贵又重的钛合金?
……
整整一个月。
周宇几乎是以一种自虐般的方式,沉浸在系统空间的材料模拟中。
这天早上,当沉可心照例来送早餐时,看到的是双眼布满血丝,脸色惨白,却眼神异常明亮的周宇。
他似乎,刚刚从某种极度专注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你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怎么出过门了。”沉可心看着他这副样子,眉头微蹙,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跟我出去走走,透透气。”
“再这样下去,人会垮掉的。”
说着,也不管周宇同不同意。
她几乎是半拖半拽,将周宇拉出了宿舍。
周宇有些无奈,但也知道沉可心是好意。
而且,昨天晚上,他终于在系统空间里,找到了当前技术条件下,性能最优,成本可控,工艺相对成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配方和量产方案,并且已经将详细资料交给了陈安。
今天,他本来也打算去车间看看实际的试制情况。
两人沉默地走向碳纤维试制车间。
而此刻,车间内,陈安正对着一卷刚刚下线,散发着特殊光泽的碳纤维预浸料发呆,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极度震惊后的懵逼状态。
就在刚才,对这批按照周宇最新方案,生产出来的材料,进行的初步测试结果出来了。
数据简直亮瞎了他的眼。
强度,模量,耐高温性能……每一项指标,都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所有预期,甚至比他能找到的,据说是漂亮国最新军用级别的样品数据,还要高出一截。
华夏几代材料人,苦苦追寻了几十年都难以攻破的技术壁垒,竟然……竟然真的被周宇这小子,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捅破了。
而且一出手,就是世界顶尖,甚至超越顶尖的水平。
这……这简直不是人。
当周宇和沈可心走进车间时,看到的就是陈安这副失魂落魄,如同见了鬼一样的表情。
“老陈,结果怎么样?”周宇明知故问。
陈安猛地回过神,看到周宇,激动得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一个箭步冲上来,也不管什么院士不院士的,一把就抱住了周宇,这个四十多岁的关西汉子,声音哽咽,带着哭腔:“周……周院士……成了,真的成了。”
“这玩意儿……比小鬼子和美国佬的都好。咱……咱们以后再也不用看他们脸色,再也不用受那窝囊气了……”
抱着周宇,他哭得像个孩子。
多少年的憋屈,多少年的渴望。
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