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第二场结束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只花了大半日,便将所有的算题全部解出,剩下的时间,她便看向后面这一道赋题......


    .......此次会试不是作诗,而是写赋。


    这两日的饭食,还是那让人熟悉到已经开始有些发毛的两菜一汤,一盘青菜、一碟酱瓜、以及一碗热汤。


    再好吃的饭食,连续吃四五日,谁也没了胃口,尤其是在许多考生被连日折腾的情形下.......


    去年乡试的时候,正值八月酷暑,那时节不过是不能沐浴更衣,还要忍受蚊虫的折磨,臭是臭些,但不少人还是能扛住的。


    而此时在三月,夜里都还能冻死猪狗,大家又在贡院里,还不能烧炭火取暖,光是夜里冷得睡不着的比比皆是。


    天凝地闭,衾寒枕冷。


    夜里,姜如初的被窝一整晚都是冰冷的,每日晨间醒来,腿脚都能冻到没有知觉。


    可想而知.......


    这第二场,本就有一些考生得了风寒,是强撑着到现在,再连续的吃不好也睡不好,还要受冻的状态下,终于还是支撑不住。


    所以,在第二场第二个晚上,半夜里,光是姜如初所在的这个号巷里,竟就接连有三位考生坚持不住。


    大半夜摇响铃铛,被抬了出去。


    姜如初蜷缩在号板上,迷迷糊糊被号房外头的喧哗声吵醒好几次,但她实在无力起身,光是缩在被子里,也能听明白发生了什么。


    “快快,先灌碗姜汤,再抬出去......”


    就算抬出去,也不过是在通铺放着,也不能出贡院,所以若是不先灌碗热乎的,那位被冻晕过去的考生,怕是明早人就先没了。


    这里的每一位,可都是已经身有功名的举人,监考官们也实在忍不住忧心.......


    于是第二日一早,号舍里剩余的每一位考生,都分上了一碗热乎乎的姜汤。


    姜如初本秉着不想上大号的心思,一直吃得很少,只是每顿都将那碗热乎乎的汤喝得一干二净,但到如今......


    她感觉夜里身子实在发冷,隐约也似乎有些受不住的趋势,便也无所顾忌了,彻底放开了吃,即使吃不下,也强迫自己多吃一些。


    这才第二场,还有第三场,只有吃好睡好,她才能保证身子骨扛得更久一些。


    此时,刚吃过午饭,姜如初再次愁眉看向眼前,此次会试的这道赋题.....作诗写赋,其实一直不是她擅长的。


    但这些年经过老师无数的锤炼,作诗对于她来说其实已经可以算是手到擒来,不说多么的艳惊四座,让人眼前一亮也是不在话下的。


    而赋,却又与诗不同.....


    赋文是一种传统文体,既不归文,也不属于诗,界于诗文之间,排偶、藻饰、押韵以及用典,都是赋文最关键的。


    简单来说,就是词藻要足够华丽,声律和谐,铺陈夸张,就是赋文的特点。


    时下文人在各种文会雅集上,便最喜欢以写赋为乐,一篇足够出彩的赋文,最能体现才学深厚......放在科举考试中,也是最能直接看出考生文学功底的一道试题。


    因为光是这题目,就是一个门道。


    姜如初看向赋题的题目:纱窗宿斗牛赋。


    限“门”字韵。


    纱窗宿斗牛,源自先人的一句诗,“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描绘的是诗人夜晚宿于云门寺阁时,透过纱窗可见天上的星群。


    而题目又限了“门”韵......


    关键的是,题目的原诗句出处,与“门”字表面看起来是毫无关系的,作为考生,自然是要找出其中的关联。


    姜如初第二日一整天,都用来思考这道赋题了,一整日,她的眉头都未松散开.......


    这样难度的赋题,实在是刁钻,想必此次会试,不少人都连题目都找不到,更别提答出来。


    号舍外,巡视官正挨个查看每间号房。


    “若是有支撑不住的,一定要提前摇铃,这考试再重要,也不如各位自个儿的性命重要哦.......”


    可是,已经走到此处的,谁能轻易放弃啊,一但放弃,又要再等三年。


    巡视官们喊多少遍,还是没有用,第二场的最后一晚,还是又有两个虚弱到直接晕过去,才被守门的号军发现,抬出来的。


    这是最后一晚了,姜如初还在想那道赋题,三根蜡烛已经燃尽两根,关于“纱窗宿斗牛”她才有些许思路.......


    此韵属于“十三元”的平水韵,首先便要押对韵,若是误以为是“十四寒”或是“十一真”,词藻填得再好,也是枉然的。


    “斗牛”二字,其实,也可以不是星群,而是“气冲斗牛”的凌云壮志。


    寺门是门、星门也是门、天门更是门,门字不在题中,却可以有很多解读.......


    遥望天门,生出凌云志,此时此刻,在最后一晚,姜如初才终于想通这篇赋文的中心。


    到这时,她的第三根蜡烛也将要燃尽。


    姜如初便没有继续,而是等到第二日一早,天光彻底大亮后,这才立马开始提笔。


    《赋得纱窗宿斗牛得门字》,第一句便是:香阁倚云根,星辉近寺门.......


    她自觉这篇赋文算是切了题,但并不算出彩,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第二场最后一日,姜如初并没来得及提前交卷,而是反复思考这篇赋文,逐字逐句的斟酌,直到交卷的最后时辰到来。


    她这才眉头不展的,闷声交卷出来。


    不料,当姜如初从号巷里走出来,外面的情形却很是古怪.......考棚附近正聚集着无数的考生,众人神态对比鲜明。


    有的考生一脸欣喜若狂之色,正在欢欣鼓舞,有的考生一脸惨白,正在抱头痛哭,更有的一脸悔恨莫及,神情麻木.......


    “姜女郎,你出来了.......”寇伟抬眼看到她出来,朝她这个方向招了招手。


    姜如初见附近这情形,正有些怔然,看到寇伟招手,当即便杵着拐杖走过去。


    “他们这是.......”


    待彻底走近,她这才陡然发现,寇伟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唇色竟是苍白一片。


    姜如初神情意外,“寇郎君,怎么了?”


    寇伟抬眸看她,哑然一笑,扫了一眼附近那些几乎是高兴到发狂的考生,这才收回有些空洞的视线。


    缓了缓,轻声道:


    “有人压中了会试题.......就是之前国子监流传的那份观风题,听闻是压中了一道算题,和最后那道赋题.......”


    姜如初霎时一愣,被镇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