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天降馅饼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程大人眉头微皱,温和儒雅的笑容里不禁闪过一丝疑惑。


    “这个书院倒是第一次听闻,本官只是听说你是在云川书院读的书,你的老师竟是位女夫子?看来你这师拜得是够早的。”


    他摇头笑叹,别有深意道:“其实啊,这拜师不能过早......”


    不过他没唠两句,就被许多上前来“请教”文章的举人们围了个严严实实,姜如初便顺势让出位置,打算回自己的席位。


    程大人脸上的笑容忙得没有停下来过,与崔大人那边的冷淡比起来,在这些举人的眼中,自然是这位和善可亲的副考官要容易亲近得多。


    今日这鹿鸣宴上,显然这位副考官的风头已是最盛。


    其他各府县的官员都坐在对面席位,受邀的几位世族的贵客亦是全都来齐,各自都正热情的寒暄着。


    周长济在姜如初的眼里一直是惜字如金的,毕竟从前他总是高高在上,如今瞧着已然不再目无下尘,也依然寡言少语的。


    不想今日这人寒暄起来竟也是张口就来,神情从容,溢美之词也是毫不吝啬。


    想来也是,周长济是世族嫡子,怎么可能不善交际,大约从前他也并非不会,只是不愿.......


    而且他笑容浅淡不谄媚,言辞简短不恭维,说出的话便不觉让人十分的信服,何止是善言辞,简直都能称得上是游刃有余。


    这一趟游学,竟能让一个人变化如此大。


    周长济一趟寒暄下来,收起笑容坐回席位,这时姜如初也正口干舌燥的回到席位上,二人相邻而坐,俱都奇异的沉默着。


    有些奇怪,对面那些人都只是时不时的打量这边,竟没有他们之前想象的明枪暗箭,也不知是不是还在酝酿......


    缓了片刻,身旁的人骤然出声:


    “对面席位,在你正前方左手边这位,正在擦手的,就是大兴府的知府大人......”


    “他身旁正与他交谈的,那位短胡子的,是明阳府的.......”


    听周长济是在给她介绍在场的官员,姜如初立马凝神牢记。


    自然不可能各个府县的官员都有资格前来,只有此次乡试高中人数较多的那几座府城的知府,和几座上县的知县能受邀到此。


    唯一一位从中县而来的知县,便是凤台县的知县。


    如今凤台县已不是原先的卢知县,他去年任满,今年刚刚调任,现在的县令是一位头发花白,已年过古稀的老县令,名为许峰,许大人。


    正是刚才一进门就盯着姜如初看的那个穿着青色官袍的老头。


    许县令落座在对面一众官员的最后面,此时正在与旁边席位上的另一位官员交谈。


    待身旁的周长济提醒她那就是凤台县新任县令后,姜如初这才恍然大悟,赶紧上前去单独行礼。


    “学生姜如初,见过许知县。”


    许知县回头看来,一见是她特地跑来行礼,顿时笑得合不拢嘴,脸上都是挤在一起的皱纹,都能瞧见嘴里那仅剩的几颗牙。


    忙上前两步将她扶起来,“姜解元是我凤台县的子弟,何必如此见外。”


    他亲切至极的语气,就像姜如初不是凤台县的子弟,而是他的亲孙女。


    这位老县令一生庸庸碌碌,没什么出彩的政绩,做了半辈子的官也没有什么升迁,今年才刚从其他地方平迁到凤台县。


    如今快致仕的年纪,凤台县大约就是这位许大人的最后一任,谁知刚上任的第一年,还没琢磨出什么名堂。


    辖下忽的就蹦出个女解元......


    乡试的捷报送到县衙的时候,许县令正捧着大碗喝粥,人老了没剩几颗牙,每天也就喝点稀粥,正喝得长吁短叹,直道这个年纪活着没劲。


    “捷报,恭贺贵县无尾巷举人娘子姜如初,高中会宁郡乡试第一名解元!”


    他手上的大碗忽的就落到地上,白花花的粥撒了一地......


    这天大的政绩忽的就砸在许县令花白的脑袋上,他当场欢喜得差点没撅过去,还没缓过来。


    次日便又收到郡城鹿鸣宴的邀请。


    他上一次参加鹿鸣宴,都已是二十多年前自己高中举人时,唯有政绩出色的官员,才能有资格再次重赴鹿鸣宴。


    许县令当场老泪纵横,这是苍天怜见,在他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时候,老天爷终于看不过眼,要给他送来一场荣休?


    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县县令,许知县受宠若惊,平陵府的知府大人都没能前来,他区区县令竟受邀,这怎能不算是无上荣光!


    因此老县令今日十分重视,花白的头发梳得那叫一个一丝不苟,一身青色官袍,古稀之年还能容光焕发,瞧着格外精神矍铄。


    连中四元啊,他前面的那位卢知县在任时中的那位解元,怕是都没有他今日这般风光......


    方才的那些上官一听闻他就是凤台县的新任知县,俱是神情一顿,谁都知晓他上任第一年便被砸了个馅饼的好事。


    许知县拉着姜如初说个不停,还要为她在县衙大办席宴,“这里的席宴自是吃不好的,咱们凤台县里都是家乡味儿......”


    他看着她的目光比瞧见自家孙女时还要和蔼可亲几分,简直恨不得姜如初不是姓姜,而是跟他姓许。


    举人已是许多读书人一辈子的可望而不可及,更何况还是连中四元的解元,祖坟上不冒青烟的荣光啊,自然是要大办席宴的,必须得宴请全县!


    不仅如此,还要举廉第,写进本县的县志里。


    如今小小中县里竟出了个女解元,早已是轰动全县,乡亲早便自发忙活在县衙开始准备筵席,自然也该他这位父母官亲自主持。


    老县令亲切的嘱咐道:“明日返县,随本官的马车一起回去,你还得举廉第,县里原是要放三日烟花的,因赴宴耽搁了......”


    姜如初无不点头应承,恭敬拱手道:“学生听凭县令大人安排,亦多谢大人垂爱。”


    此次高中的举人,以及还未来得及返乡的落榜考生,本就该与本府县的大人们一起走官道返乡,为确保安危都是由官兵一路护送着走官道回去。


    许县令此时眼里的满意之色都快溢出来了。


    多好的孩子,多听话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