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呦呦鹿鸣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这时一众考官以及各路官员纷纷赶到,席宴终于即将开始。


    方才悦耳的乐声,忽的一变,变成了管弦歌《诗经》,屏风后忽的传出来一道轻柔至极的男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姜如初瞬间打起精神,身旁的周长济也不知何时已睁开双眼,正在寒暄的举人们都各自停止交谈,纷纷整衣敛容,准备迎接。


    今日来的除了主副考官以及众同考官之外,还有各府县受邀前来的官员,以及郡城几家高门大户,葛氏、胡氏等世族。


    其实姜如初在来之前没有多大的期待,她唯一好奇的,只是最前方的这位女主考官......


    崔易贞,她是正五品的光禄寺少卿,这简直是南壁有史以来的头一遭,主考官是一位非翰林院出身的女官。


    眼前这位崔大人瞧着已是年过四旬,神情严肃在一众考官的簇拥下走进来。


    她身为女子,个子不高,但却气场十足,走在一群男官员中间气势也是丝毫不减,甚至表情严肃到让人望而生畏。


    “拜见各位大人。”一众举人纷纷行礼。


    主副考官以及一堆同考官和各府县官员各自进门落座,还有那些世族受邀而来的贵客,乌泱泱的一片各不相识,络绎不绝。


    姜如初埋头行礼,忽的感受到一道格外不同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强烈到让她如芒在背,无法忽视。


    待起身时,她抬头一看,便正对上队伍最后面一位穿着青色官袍的老头的视线,是张陌生的面孔,但目光中却带着明显的热切。


    见她看来,花白头发的老头脸上洋溢着过分和蔼的笑容,亲切的冲她点头一笑。


    姜如初赶紧抬手,遥遥一礼。


    在主考官崔大人身侧的那位,应当就是此次的副考官,他长得十分的儒雅斯文,笑容天生自带三分可亲之意。


    他姓程,是翰林院侍讲,正六品,虽品阶听着比主考官崔大人差一阶,可这翰林院的官员那又有不同。


    翰林院乃是所有官员向往之地,被赞为“词林之职”,能被选入翰林院的官员都被称为“荣选”,这里的官员都是不由散发一股优越的气场,在朝中的地位向来比其他官员高一等。


    席宴上这两位主副考官一落座就各自恨不得离对方八丈远,各自不多看对方一眼的情形。


    下首这一众举人各自都是心领神会。


    鹿鸣宴的规矩,主考官对新晋的举人皆有半师之谊,由姜如初这个解元领头众人行弟子礼,口称“座师”,对副考官口称“房师”,便算是礼成。


    本按照从前的惯例,鹿鸣宴还得吟诗作赋,作鹿鸣诗以及跳魁星舞之类的风雅之事,不过如今的鹿鸣宴早已变了味儿。


    就连这些毫不相干的世族都能来插上一脚,受邀前来的官员瞧着也都各有心思,那些风雅之事也早都省去。


    当然,这场鹿鸣宴大家也都不是来吃席的,大家齐聚一堂,自然少不得评一评各自的文章,说一说国事什么的。


    离了这鹿鸣宴,到时场上这些人可未必是想见就能见的。


    至于若能有幸被哪位考官和官员瞧中,单独收入墙内,那又是这些举人们各自的造化了。


    众人个个都端出最好的仪态,努力展现自己最好的那一面。


    其实今日在场的举人长得都不会丑,读书人讲究个身言书判,简单来说,第一就是长相要好,第二是口齿流利,第三是书法悦目,第四才看的是文章。


    相貌丑陋者连考场都进不去,有时读书人的相貌长得好,其实比那文章写得好还要更得利一些,在官场上也更如鱼得水。


    能为官者,更是个个美姿容,好仪态。


    上首这位崔大人便是如今这个年岁,也能依稀瞧出年轻时的风采,一举一动的仪态皆是独绝。


    不过她竟是不苟言笑,面对众多上前行礼的举人也只是轻轻点头,反倒是她身旁那位副考官程晃,笑容可亲许多。


    程大人十分健谈,与众位新晋举人们寒暄得不亦乐乎,两相对比之下,举人们自然对这位和善的副考官更为热络一些。


    原本在座的举人皆对这位女主考官十分的好奇,谁知她对谁都不冷不热的,众举人也不好再上前,以免显得谄媚。


    不过众举子都以为,再不济,她也应当对自己亲点的女解元青睐有加才对,甚至不少人都猜想她肯定十分欣赏姜如初,说不定今日宴席上还要当场收个门生。


    毕竟这位崔大人当日可是一力亲点的姜如初这位女解元。


    甚至听闻她曾在贡院里激动得舌战众人,与副考官和众同考官言辞激烈的辩驳了整整两日......


    才终于让那篇女学论脱颖而出。


    可奇异的是,从开席至现在,她并没有主动对姜如初说过一句话,与对其他的举人没有什么两样。


    姜如初单独上前拜见时,她倒是十分认真的看了她一眼,点点头好歹说了两句勉励的话,比起对旁人的冷淡,已算是不同。


    她神情不冷不热的说道:“你能得中解元靠的是自己读书用功,以及皇恩浩荡,并非我之功。”


    “从今往后你便是天子门生,应当勤勉不辍,以报圣恩。”


    姜如初恭谨行礼,“多谢大人教诲。”


    照理说,主考官都是白捡人才的大好机会,这场高中的举人们不管将来如何,见到主考官必须口称一句座师,这可是知遇之恩,这样的好的差事,向来都是朝中官员挤破头的。


    她此刻一句天子门生,便与在座的一众举人、包括姜如初这位她亲点的解元都全部划清了界限,由此不难看出,这位崔大人没有任何结党的意图。


    也难怪,她能成为此次的主考官.......


    反倒是副考官程大人,对姜如初这位女解元还要热络一些。


    特地招手将她唤到身旁,拉着她亲切的“话家常”,诸如她的字写得不错,文章写得真好之类。


    旁边有举人默默闻言不禁疑惑,不是听闻这位副考官原本相中的解元另有人选,因那篇女学论还曾与主考官争辩了整整两日来着......


    “你这般年纪便能有此才学,不知拜在哪位名师门下?”程大人一脸微笑的询问道。


    她已是连中四元,并非平庸之辈,想也能知定然已有师承。


    姜如初拱手作答:“学生拜在大同县寻希书院的曾夫子,曾敏门下,已有数年。”


    程大人眉头微皱,温和儒雅的笑容里不禁闪过一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