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以礼拦路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这位姜师妹,久仰大名啊......”


    姜如初闻声顿时抬头,霎时便是一顿。


    只见前方乌泱泱一群蓝衣弟子,静静的站在路口处,似乎等候已久,无数道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居高临下的打量。


    一群少年郎同女郎一起,个个都身着齐整的蓝色弟子服,身姿笔直,面容皆带意气风发之态,正巧挡住了她和李直学的去路。


    姜如初立刻便知,来者不善。


    李直学看见这么一群人,皱起眉头,出声提醒道:“院规在上,书院文雅之地,尔等莫要胡来。”


    姜如初扭头看他,见这直学脸上并无惊讶意外之色,心下顿时也明白两分,她看向身后一脸新奇的桂花,用眼神示意她站到一旁去。


    前头的一位眉眼张扬的少年,视线一直落在姜如初的身上,意图很明显。


    他嘴角微扬,朗声回道:“同门之间互助互爱,也是我等弟子所求,我等只是想同新来的师妹见个礼,不会触犯院规,直学大人勿忧。”


    “既是见礼……尔等知晓分寸便好。”


    沉声说罢,这李直学当真站到一旁去,留姜如初一人在原地。


    只要不触犯院规,弟子之间的任何较量,或者文斗,都不在直学和监院等人的管辖之中。


    姜如初独身而立,神情平静的迎上对面的乌泱泱一群人。


    一旁的松柏后,又走出几位衣衫翩翩的女郎,手执古琴长箫等不同乐器,其中竟还有儿郎抬着大鼓。


    当中一位肤白如雪,黑发如瀑的俊俏女郎,琼鼻樱唇,环抱一把古琴,目光盈盈,冲姜如初缓缓一笑。


    姜如初自然不会认为这群人只是单纯要与自己见礼,但这些人既然要遵院规,想来也不会有什么过分之举。


    陆安南上前一步,居高临下的瞥了眼前这女郎一眼,见她身姿笔挺,神情从容,倒算是有几分气魄。


    他眉头一挑,拖着声调道:“姜师妹,在下陆安南,久仰大名。”


    他抬手,却行了一个有些奇怪的礼,拱手向前伸而捎上举三分,腰身笔直,面容看向旁侧两分,自上而下。


    居高临下的朝姜如初见了一礼。


    姜如初神情微顿,接着恍然一笑。


    眼前这少年郎行的,应是《周礼》中的古揖礼,以上见下时,手抬三分,以示身份比对方高一等。


    这些繁复的阶级礼,出身寒微之人不识礼,统统以拱手作礼替代,所以才总是被世族嘲讽为粗鄙无礼。


    同为“士”一列,这少年却对她行了一个见下之礼,她若当真寡闻无知,回礼过去,便是要么承认输人一等。


    要么自认粗鄙无礼。


    姜如初一笑,准备回礼,“陆师兄,初闻大名,不甚荣幸。”


    她抬手往旁随意一伸,朝旁侧拿着古琴长箫的另一群人随手作揖三下,行了一个对众的旁揖礼。


    对面众人纷纷一愣,一旁的李直学也纳罕的看了姜如初一眼,眯起眼来。


    往旁作三揖是《周礼》中,士族对下位者聚众时行的笼统礼,没有特定对象,也是一种以上见下之礼。


    行礼三下,便代表在场的众人皆已受礼,没有居高临下,却反而更有一种不将对方放在眼里的忽视。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地位之间,各种繁文缛节数不胜数,若不是世族鼎盛之家,这些礼节根本无从逐一细究。


    陆安南笑容一顿,没想到这出身乡野的女郎竟也懂古揖礼。


    见人不上当,他笑了一下,出声道:“还算有两分见识......你们寻希书院也能学古礼?”


    他言语间,都是对寻希书院的轻视,似乎她还能学古礼,是一件很稀奇的事。


    看来他们早已打听清楚她的底细,特地冲她而来,事关两座书院的颜面,便不再是小儿斗趣,姜如初笑容渐收。


    她不答,声音肃然道:“......多谢陆师兄指教。”


    陆安南的“指教”,可不止于此,他笑了笑,往后轻柔的看了一眼。


    后头的林望舒便瞬间领会,往前两步,衣衫飘飘的轻盈落座在松柏前的一片奇石上,盘腿而坐,将古琴架在腿间。


    水蓝色的衣袖拂过琴弦,纤纤玉指轻轻拨动......


    一阵空灵、悠扬的琴声,如平生天籁般,缓缓响起。


    林望舒身后的几位女郎和郎君,也纷纷拿起手中的长箫短笛等乐器,接连端出起势。


    此时,云川书院各处,已然纷纷传开。


    “听说了吗……好像是陈山长亲点的那位姜女郎,今日已入咱们书院来了……”


    “真来了,到哪儿了?”


    “真的,陆郎君和林女郎他们,正在潇潇馆后头那条路上,说是要以礼拦路,让她自认不如呢!”


    “走,咱们也瞧瞧去!”


    云川书院内,不少刚收到消息的弟子,纷纷兴奋的往潇潇馆这一处赶。


    陆安南回过头来,轻笑着看向面前这女郎,神情傲然。


    姜如初皱眉看过去,若要斗乐,她可还不会抚琴吹箫......


    谁知面前的陆安南却往后一步,他身后静立的一群儿郎以及女郎,皆齐齐往旁一步。


    微风轻抚,众人衣袍一甩,双手一展,神情傲然,衣衫飘飘,却不是要斗乐。


    在潺潺如流水的琴音中,前方的这一群人,开始双手执礼,缓缓动作,抬手间却是整齐划一的古礼手势。


    飘飘欲仙的蓝色弟子服间,陆安南动作端正又潇洒,身后的众人步伐轻盈,随琴声缓缓动作……行云流水间像是一场轻舞。


    却并非真正的舞。


    君子践律蹈礼,雅正如舞,谓之礼舞也。


    李直学在一旁,也忍不住露出一个欣赏满意的表情,不愧是云川弟子风范。


    姜如初一怔,静静的看着前方众人,说实话,她只是曾经在礼书上看到过这些礼仪姿势,并未真正的学过古礼。


    儒学中,认为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


    读书人不知礼,比不懂文还要受人鄙夷,君子立于礼,其意便是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由此,前朝的读书人之间便曾出现过“礼舞”。


    说是礼舞,但实际与舞没有关系,只不过行礼之时衣衫翻飞,步履轻盈,举止从容优雅,像是一场舞。


    姜如初神情专注,仔细的看着前方一个个不同的古礼变化。


    如果说这般赏心悦目的礼仪之舞,就是这些师兄师姐给她的“下马威”的话,姜如初毫不介意,并且欣然接受。


    她确实不懂这么多古礼,今日一番,也算是受教了。


    姜如初看得十分认真,眼神里毫不掩饰欣赏之意。


    前方陆安南见她竟看得起劲,竟似他们这些人是在取悦她一般,顿时眉头一挑,无声笑了笑。


    他重重的往前踏了一步。


    接着,一旁箫声响起,笛声也紧随其后......


    更为磅礴的鼓声,瞬间咚咚咚急促响起,如重锤般砸在对面姜如初的心头,让她眉头忍不住一皱。


    周围的乐风突变。


    急促的鼓声给琴声带来一丝诡异,前方众人的动作也瞬间张扬起来,众人看过来的眼神,也突然带上几分凌厉。


    再无方才潇洒之风,反而尽显粗放,步伐急促似在驱赶前方之人。


    姜如初皱眉,静静的站在原地,没有退后一步。


    她却已明白这场礼仪之舞的含义......


    礼仪最初,实际是鬼神信仰一派的产物,人们认为一切都是鬼神在操纵,行礼便是在向鬼神求福。


    但四季转换,瘟疫横行,周礼中,却认为行礼可以去恶,鬼魂乘势作祟,需起礼以驱除邪祟。


    礼仪不绝,邪恶尽散!


    咚咚咚,急促的鼓声中,前方众人脚下的步伐重重的踏地,急促有力,看过来的眼神愈发倨傲凌厉。


    急促的驱赶步伐正在缓缓向前,一步步的靠近姜如初的身前,尽显驱逐之意。


    一声重鼓声猛的响起。


    咚!


    让她不得不,朝后退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