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轰出去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抬眼瞧了前方的李先生。


    又扫了一眼学堂内习以为常的众人,心下便已明白,这小女娃定然已经过李先生的默许。


    她仔细的瞧了两眼,发现这女娃不仅衣衫破烂,脚上也是光着,竟无鞋袜,这般贫苦很显然不是姜氏子弟,但却不见脏污,倒不像无家可归的孩子。


    她这一瞧,便看到那女娃写在木板上的字,倒是笔画端端正正,即使黑炭弄得她一手漆黑,那木板上的字也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见姜如初打量她,小女娃迅速的将光着的脚藏了起来,咬着嘴唇看了她一眼,扭了一下身子,背朝着她。


    一个有些自卑敏感,却敢壮着胆子来学堂读书的女娃......


    姜如初有些感慨的笑了笑,便收回目光。


    临走时,李先生知晓她将族学残缺破损的书都添补齐全,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端端正正的朝她行了一个大礼。


    “授书传学乃大恩,老夫替孩子们多谢秀才娘子!”


    姜如初也同样以大礼相还,“先生言重了,如初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世族不让经文典籍流出,垄断学识,让读书变成奢侈之事,也许她曾有幸多窥得几本藏书,为的便是此刻。


    姜如初随口同李先生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方才那孩子是隔壁巷子里的,姓安,也只得一个母亲。


    “这母女俩是外地流落过来的,无根浮萍,那日子不是一般的难过,那孩子十来岁还没吃过几次饱饭......”李先生叹口气道。


    家中拮据倒还罢,主要无依无靠到哪儿都受人欺凌,这女娃的母亲安氏就在街上卖竹编物糊口,还总被人驱赶。


    寡妇人家,夜里总有人爬墙头,惹得附近都是她家的风言风语。


    倒是安氏家这女娃,勤奋好学,常来学堂门口偷听,风雨无阻听了大半年,李先生瞧见她可怜,便闭了一只眼,放她进来听。


    李先生说到这里才恍然,觉得让姜如初听这些实在不好。


    催促她:“回吧回吧,你这读书人好奇这些作甚,回去好好的读书,这些杂事耽误你的工夫。”


    姜如初笑了笑,这才同李先生拱手作别。


    回到家中,姜如初便打开书箱,这几日忙里忙外,她总算有时间好好温温书。


    傍晚,她就从自个儿母亲嘴里听到了关于她招赘一事,好一番愣神,没想到母亲竟还能想到让她招上门女婿。


    姜母神情认真,十分严肃道:“这事儿你母亲我有经验,咱一定不能急,好生慢慢相看。”


    姜如初自然不急,至少在她参加下一次的乡试之前,这四年内,她哪有工夫去操心成亲的事。


    “不急,咱放出招赘的消息,先挑上两年......”


    姜母现在以女儿为主心骨,事事都会先来问问她的想法。


    她十分有经验的说道:


    “咱们肯定是读书最重要,但夫君也可以慢慢相看,人品相貌不一定要最好,一定得是你自个儿能拿得住的......”


    姜母在这上头吃了大亏,深知一个人的品性不是短时间内能瞧出来的,拿不住的人,这日子也过得不安分。


    “......你尽管说说看,想要个什么样儿的?”


    姜如初收起书本,打算再练练字,闻言便看了身旁的母亲一眼,见她十分认真的模样,随即一笑。


    姜如初便当真想了想,随即开口便道:“女儿要求倒不高......”


    “要做我夫君,至少先得模样俊俏,看着舒心。”


    姜母点点头,这倒是不错,她自个儿也是喜欢俊俏的,不然那丑模丑样的娶回来,生个丑孩子看着也糟心。


    “这才学也不能差,至少要能吟诗作对,日子才能琴瑟和鸣。”


    姜母迟疑着......点了点头,也对,女儿好歹也是秀才,总不能娶个笔墨不通的回来,话也搭不上两句。


    “人品要好,这家世出身也不能比姜氏差,至少要同咱们门户相去不远。”


    姜母瞬间跳起来,震惊出声:“你这又要样貌才学,又要人品家世,这般样样都出众的郎君,能愿意入赘到咱家来?”


    姜如初慢悠悠的磨墨,心下的笑容越发扩大。


    “母亲,你想想,那家世不如咱们的,难免别有所图,哪天万一咱家遇上事儿了,指不定他撒腿就跑。”


    她那生身父亲不就是如此。


    姜母闻言瞬间安静下来,她也想到了那个人,尽管心知女儿这要求不可能找到,但她还是没有再反驳。


    “对,咱们宁肯找不到......”也不能降低要求。


    姜如初瞬间笑了起来,心道就是要你找不到。


    当姜氏族中听闻姜如初招婿的要求时,也是纷纷惊愕不已。


    而姜常德和姜常富二人心中刚好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刚跟老太爷提了一个话头。


    “想都不要想!”


    姜老太爷用力跺了跺脚,拿着拐杖就想要打人,气咻咻的瞧着这两个糊涂蛋。


    姜常德不解出声:“老太爷,两个孩子都出色,也都是咱姜氏的自己人,如初那孩子也不用出嫁,这不是两全其美?”


    姜常富猛点头,“她之前不是也说秀才之下不入她眼,现下不是可巧了,知望这孩子不也有了秀才功名。”


    “且我瞧着,两个孩子这两日走得也近,还说笑呢!”


    姜老太爷却沉声道:“瞧你们这些眼皮子浅的.....你们就只能看到眼前这些人和事了?以后绝对不许再提这件事!”


    跟前二人面面相觑,愣然无言。


    顿了顿,老太爷又吩咐道:“族中议亲的孩子,能缓的就先缓缓,咱姜氏这两年不急嫁娶之事,让孩子们都好好读书去。”


    晚几年议亲,说不定到时候的局面,又能有大不同。


    老爷子看得远,深知姜如初以后还要去参加乡试,前途大着呢,哪肯现在就让她定下来。


    姜知望也要去县学读书,努力考取参加乡试的资格,哪个孩子都耽误不起。


    姜老太爷午时便已得知,姜如初下个月就要去云川书院读书的事,当即斥责族中人不许再提定亲一事。


    “上门的媒婆通通轰出去!”他中气十足的命令道。


    随后便吩咐张罗着几位叔伯在这两日,赶紧给姜如初定做体面的衣裳穿戴,还要给她定制起居用具,置办日常所需之物。


    “被褥、枕头、鞋袜,首饰环佩这些,还有一日一套的换洗衣物......所有东西都要全部重新定做......”


    “那些世族勋贵子弟,最是会在这穿戴上瞧人,一定要最好的!”


    比不了家世,但至少在这吃穿上,绝不能让姜氏的子弟抬不起头。


    老太爷的话依然是天,他的命令一出,整个姜氏都开始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