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回族学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抱着一箱子书籍到了族学里,正巧碰上学堂里放午饭。


    李先生瞧见她竟然特地送了这么一箱子书来,欢喜得不知所措,忙放下手中的大碗,慌里慌张的就来接手。


    “何须劳累你特地送一趟,随便叫个族里的小子送来不就成了。”


    李先生见她满头大汗,局促的笑着责怪道。


    姜如初擦了擦汗,笑着呼出一口气道:“这不是许久不见先生,也有些想念学堂了,便过来瞧瞧。”


    族学可没有地儿另作食堂,都是学到一半停下来,由族里的妇人们轮流做饭送来,当堂分饭吃饭。


    条件如此,先生也同弟子一般,端着大碗就在学堂上吃。


    读书人更为重视功名高低,也更看重脸面,兴许是被姜如初这个秀才娘子当场撞见这般“不雅”的吃相。


    李先生十分的局促,不自然的整了整自个儿的衣衫,擦了擦嘴。


    姜如初敏锐的察觉到,随即将视线挪开,看向学堂的孩子们。


    此时学堂里的儿郎们已足有十几个,四五岁至二十来岁皆有,其中也有几个小女郎,将这小小的学堂挤得满满当当,好不热闹。


    姜如初却眼尖的注意到,学堂的女郎都是些年岁较小的,从前和她同窗那些十五六岁的女郎都已不见身影,不用猜便知是为什么。


    大家捧着大碗都正吃得香,但瞧见她的到来,都忍不住好奇时不时的抬头打量她。


    李先生见状忙呵斥众人:“快用饭,瞧什么瞧,别耽误工夫。”


    姜如初眼尖,立刻便瞧见角落里的姜平和姜永才二人,二人也瞧见了她,但都纷纷撇过头去。


    姜平使劲扒饭,恨不得吃完这碗饭门口那女郎就赶紧消失不见,一旁的姜永才也默默埋着头,当自己不存在。


    二人今年连童生都没有考上,如今瞧见姜如初这个秀才,都自觉颜面扫地,生怕她摆谱炫耀,都当作没有瞧见她。


    姜平从前更是不知奚落过姜如初多少次,如今大家云泥之别,他又得知自个儿母亲曾上门,还得了她那番非秀才不入眼的放言,自然更是无地自容。


    好一会儿,他偷偷一抬眼,手中的大碗却猛的一抖。


    因为姜如初非但没走,还跟李先生坐在一条板凳上,端着一个跟他们同样的大碗吃了起来......


    打饭的姜氏妇人笑得合不拢嘴,特地给秀才娘子打了满满一碗的蒸蛋,热情的催促着姜如初快尝尝她的手艺。


    “快尝尝婶婶这一手蒸蛋,这学堂的娃娃们都抢着吃呢。”


    姜如初许久没端过族学的大海碗,还甚是有些亲切,正值午饭时分,她也有些饿了,接过来就吃。


    李先生瞧见她完全不在乎,也随意的坐在板凳上,端着大碗就吃,当即也露出一个放松的笑容。


    这才端起自己吃到一半的碗,正正经经吃了起来。


    姜如初便缓缓露出一个笑容,先生不自在,弄得她也有些不自在,从前在学堂读书的时光,仿佛早已一去不回。


    姜氏族学的弟子显而易见的比从前多了不少,似乎连学堂里条件也好了许多,竟时不时还能有鸡蛋吃,从前哪有这般好事。


    李先生快速的用完饭,理好衣衫,便正经端坐起来。


    “之前你和知望考上童生,你们姜氏的族老就准备兴办族学,女郎也来了好几个,要拜老夫为师的还不少呢。”


    李先生感慨又自豪的说道,说着难免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就是个屡考不中的老童生,而自己这曾经的学生,都已考上秀才。


    可不是,尤其是瞧见姜母这次回来打扮体面,族里妇人都眼红不已,都纷纷后悔当初没让自家女郎继续读书。


    又得知姜如初做了秀才每个月竟能有一两廪银和十几斤廪米,就更是热情高涨,纷纷将自家的孩子送来“考秀才”。


    李先生无奈的摇摇头,都是只见贼吃肉,没瞧见贼挨打的,只见人家现在做秀才风光,不知人家背后有多么的艰辛。


    他可是清楚,当初这孩子差点连书都没有得读。如今转眼就成了秀才娘子,还能同他这老童生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吃饭......


    李先生仔细回想当年,却发现,竟已似乎记不起姜如初从前在学堂读书的模样。


    他关切的问道:“明年乡试,你可打算下场?”


    姜如初却摇了摇头,告诉他自己明年并不打算参加乡试,她自觉才学不够扎实,还远远没到乡试的水平,打算再等下一个三年。


    众人都以为她会趁着小三元的势头,一鼓作气考下去,谁想她会在势头正盛时,选择静下来继续钻研学问。


    李先生先是惊讶,随即更加欢喜道:“你这般稳重,先生很是以你为傲,难为你不为功名利禄所迷眼.....”


    他科考半生,可见过不少才学斐然的读书人,前头年少盛名,后头连考不中,从此一蹶不振。


    这孩子这个年纪能戒骄戒躁,真是难得可贵。


    到这时,学堂的饭也吃得差不多了,学生们都要准备继续堂课,姜如初将方才带来的书都理好放到学堂一旁的木桌上。


    前方的李先生照常上课,她便在学堂最后面整理族学书籍。


    族学的书更加破烂,甚至还有缺少字眼的,姜如初便要了些笔墨,将自己能记住的文章,都挨着添笔补齐。


    学堂还是缺纸少墨,四书五经就更是不齐全.....


    正这时,她突然瞧见门口闪过一个小小的身影,见似乎没有人发现,这个小小的身影慢慢的溜了进来。


    竟是一个衣衫有些破烂的小女娃,带着一个小布包,她一进来,就对上姜如初的目光,顿时愣在原地。


    这小女娃倒没怕她,愣了愣,便继续轻手轻脚的进学堂来。


    熟练的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团垫在地上,似乎是她的坐垫,又见她拿出一块木板,从布包里又摸出一块黑炭,这似乎就是她的纸笔。


    这小女娃显然不是第一次来,熟门熟路,用具一应俱全,挑的这个角落也似乎是她的“常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