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还乡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第二日天不亮,姜如初母女俩便和姜知望一起返乡。


    照旧坐头叔的马车回去。


    府试时,头叔曾护送姜氏子弟几人一起上平陵府,姜知望自然对这个车夫有印象。


    姜知望上马车时,瞧见这个熟悉的刀疤车夫,还意外了一瞬,见姜如初熟络的称呼“头叔”,他这才收起神情中的意外。


    头叔瞧见姜如初,难得露出一个笑容,默默的伸手将车辕上挂着的一个红纸包着的小盒子递给她。


    姜如初刚坐到马车内,一抬头便顿住,随后才意识到这是头叔在给她送礼。


    “......拿着。”头叔脸上的笑容已经稍纵即逝。


    姜如初还是伸手接下,“多谢头叔。”


    马车外传来一道重新恢复笑意的声音:“谢啥,你也算是头叔我一路亲手送出来的秀才。”


    说着似乎想到姜知望此次也考上秀才,头叔有些不自然的解释道:“我还以为这次只有她们母女......”


    车内的姜知望倒没有什么不快,毕竟他和这头叔也只有上次府试的一面之缘,他坦然道:“无碍。”


    正在上马车的姜母瞧见,顿时笑起来,忙跟着谢道:“哎呀,多谢你车夫兄弟,真是让你破费了,你也不容易。”


    姜如初以为最多就是吃食或民间小玩意儿之类,谁曾想,她一打开,盒子里头竟然趴着一只通体金黄张着大嘴的蛤蟆......


    她仔细一看,是三条腿......原来是蟾蜍。


    而盒子里,一旁还放着一枝新鲜的桂花,八月正是金桂飘香之际,这一枝还带着晨露,一看便是才摘的。


    很显然,头叔的这礼,送的是蟾宫折桂。


    姜母伸着脖子一看,先是一愣,随即好奇的玩笑道:“车夫兄弟,你这蛤蟆黄灿灿的,不会是黄金的吧?”


    头叔在外头“驾”了一声,随即声音闷闷的纠正道:“那是蟾蜍,不是蛤蟆......”


    “铜身上了层金漆,小玩意儿,女郎拿着摆在案头,算头叔贺你考上秀才,好兆头。”


    头叔难得说了这么大一段话,姜如初看着眼前的蟾蜍和新桂,一时怔然。


    好一会儿才再次回道:“......多谢头叔。”


    马车飞快的驶回凤台县,这一次,因姜如初和姜知望两人都已有秀才功名,因此他们可以不用再走民道。


    驿站的官员看到身份文书,知晓马车上是两位秀才返乡,都是态度可亲,十分麻利的便走完流程。


    官道宽敞平坦,少见马车行人,因此原本两日的车程,这一次返程,他们只需一日便能到达县城里。


    衣锦还乡,按理说应该情绪高涨。


    可一路上,姜知望低垂着眉眼,神情凝重,就连昨夜里还兴奋得迟迟难以入睡的姜母,此时也是默默的揪着手,一句话也不说。


    显得最轻松的,竟然是正在吃点心的姜如初。


    姜母揪完手,又再次忍不住去摸一旁的布匹和点心盒,这些都是她今日要带回去给几位姨母表婶的“礼”。


    姜如初一早瞧见时还有些惊奇,母亲近月来那精打细算的模样,连自个儿都不舍得再吃点心,竟舍得给姨母表婶们送。


    姜母听见,笑看她一眼,竟还意味深长的说了句:你这小孩子家,你不懂......


    母亲那点小心思,姜如初怎会不知道,见她兴冲冲的又是备礼又是置办行头的样,也便随她高兴去。


    姜母此时一瞧点心盒,这才发现,女儿手中拿着吃的正是她备礼的其中一份。


    “哎呀,你这孩子.....”


    “你要吃也吃这一盒最贵的呀,挑点心都不会,这桂花糕都是近日府城的糕点铺里卖不出去的.....”


    马车飞快的在官道上疾驰,不过大半日功夫,很快便临近凤台县城门。


    要下车之际,在姜知望的注视下,姜母才有些不好意思的从包袱里取出那红玉发簪和耳珰。


    珍而重之的给自己戴上,还仔细的理了理衣裙的褶皱。


    在姜如初的笑眼下,姜母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扶着她的手,缓步下了马车。


    姜氏的人早就等在城门口,瞧见姜如初一行人下马车,这才快速的跑上来迎。


    姜如初打眼一看,竟是二表叔姜常德,带着族里几个脸生的年轻后辈。


    二表叔家同姜如初家的来往最少,只在上次府试后送过定做的衣裙,四表叔家今年以来倒是一直往来,时不时往书院写信送钱的。


    据说二表叔一直操劳族中大小事,最为忙碌,没想到他这次竟还会亲自来门口接两个小辈。


    姜常德上前来,便先是沉稳的吩咐几个小辈:“快些去搬行李,仔细些,留意着什么不能磕碰。”


    随即又问候姜母:“三妹妹,一路上辛苦了。”


    姜母许久不见如此从容,上前笑容得体的一礼道:“二哥哥,劳累你特地来迎我们。”


    接着便到姜知望,姜常德顿了顿,上前拍了拍他的肩:“你小子......不错,能一次考上,已是十分难得。”


    姜知望勉强露出一个笑容,明显情绪有些低落,尤其是越临近家门口,他的神情便愈发凝重。


    最后,姜常德的视线还是落到一旁的侄女身上。


    他嘴唇一动,最终说了一句;“......一路辛苦了。”


    姜如初笑容不冷不热,恰到好处,行了一个标准的晚辈礼:“见过二表叔,劳烦您亲自来接。”


    姜常德却瞬间皱起眉头,“你如今已身有功名,稍后就算是见到族中长辈,拱手作礼即可,莫要失了气势。”


    这两日他忙到焦头烂额,本不该他来城门口迎,但老太爷特地找他密话,一定要由姜氏的管事人亲自来接,才算是对两位秀才公最大的礼遇。


    “难得祖上冒烟同时出了两个秀才,却一个孩子是旁远支,另一个孩子又是不亲近.......”


    “咱得把礼做到位,尽最大的情,实打实的关心疼爱,不怕孩子们不领情。”


    这是姜老太爷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