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县试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很快,便到了县试这一天。
天色还漆黑一片,姜如初便带着姜母一起往礼房考场赶去,因为黎明时分就需要排队进场。
姜如初只带了一个考篮,县试总共四场,一天考一场,考完当天可以出来,因此带的东西不多。
除了两只毛笔、墨锭、笔筒、笔架和一根蜡烛外,姜如初便只带了两个馒头,一条酱瓜,和一壶清水。
二月初的天气,走在街上还寒意十足。
礼房离她家不远,母女俩走到考场外的时候,天色还未明,礼房外竖着两排高高的火把,周围有不少的士兵和衙役在维持秩序。
因为进考场不能穿有夹层的衣裳,所以姜如初只穿着单层的薄棉袄,排队进场的时候,她被冻得整个人都瑟瑟发抖。
凤台县自然比不得大同县,地处偏僻,文风不盛,这次来参加县试的考生也不过两百多人。
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待搜检,姜如初打眼一看,还是有不少的女郎前来参加县试,两百多人中约莫能有三分之一。
而排队的考生中竟有人才不过十来岁的模样,而她今年十五,才第一次来参加县试,已经算是“年纪不小”。
考场前黑压压的一片,却奇异般的静悄悄的。
轮到姜如初进场的时候,她便拿出自己的身份文书和浮漂递给面前的衙役,又将自己的考篮递给一旁的士兵检查。
文书上有她报名时的画像,浮漂上除了有座位号之外,还有文字描述她的体貌特征。
面前的衙役长得一脸凶相,厚嘴唇大鼻子,他皱着眉头对姜如初看来看去,花费的时间明显比检查男考生的多。
说实话,姜如初自己都觉得那画像并不像她本人,把她画得像一个尖嘴猴腮的儿郎。
“凤台县姜氏女,姜如初,年十五,瘦脸尖下巴,肤白眼大,身材矮小......”
衙役照着姜如初好一番比对,确定不是替考,没有任何疑点后才终于放她到另一边专门给女郎脱衣搜检的地方。
儿郎就不用如此麻烦,只需要在衙役的面前脱了棉袄搜检一番,就能直接进入考场。
一旁的围布内,两个老婆子冷绷着脸,挨个将门外冻得瑟瑟发抖的女郎叫进来脱衣搜检。
姜如初将自己的棉袄、鞋袜都脱了下来,搜查得仔仔细细,里里外外甚至连她的发髻都捏了一下,才终于让她过关。
等她拿到自己的考篮的时候,发现连自己的馒头都被捏碎成了好几块,笔墨等东西也都被挨个检查过。
搜检如此之严,要想夹带小抄之类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姜如初终于过了搜检,走进考场,在号舍旁等候县令大人宣布开考。
在县令大人、县丞大人、县学教谕等官员上香拜了圣人,又宣读了考场规矩之后,这才终于开考。
姜如初拿着自己的座号,在衙役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号房,
号舍是一排排相连的小号房,号房虽然是砖房,但一年只用一次,里面尘土飞扬、蛛网密布。每个号房只有一米多的宽度,十分的狭窄。
号房前拦着一块木板,后面一张凳子,便再无多余的东西。
姜如初拿出自己带来的布仔细擦了一番,这才终于安心的坐下来,等待发卷。
考卷发下来时,天还未大亮,她拿出自己带来的蜡烛点上,便立刻开始检查考卷。
曾夫子嘱咐过她,一定要先将自己的考卷看一遍,检查题目有没有缺漏或不清晰的地方,考卷有没有任何损坏。
飞快的扫了一遍考卷后,姜如初就彻底放下心来。
第一天考的是律令,南壁朝的有六部律法,即礼律、兵律、刑律、吏律、户律、工律,法令题基本上都是从这六部中选取。
县试的法令没有复杂的案情判定,只是简单的律令背诵题。
姜如初在邓颖师姐的指点下,对本朝律法早已是滚瓜烂熟,断案她或许没有把握,但这样简单的律令题,对她来说根本没有难度。
刚到午时,姜如初就将所有的律令题一气呵成的答完。
她检查了好几遍,确定没有任何错漏后,便准备开始吃午饭。
天气寒冷,她带来的馒头被搜检的士兵掰成了好几块,还冻得有些硬,清水也早已冰凉。
姜如初一边打量对面号舍中还在埋头答题的考生,一边将馒头撕成更小一块的,含在嘴里变软了之后,她才嚼一嚼的就着清水吃下去。
此时号舍中还没有任何人交卷,但已有不少人答完题,看来大家对待县试都比较小心谨慎。
姜如初嚼着馒头慢悠悠的看过去,在看到对面号舍最边上那人竟是姜知望时,她的动作霎时一顿。
这也太巧了,县试的号舍再怎么简陋狭小,也有二十几排的号房,偏偏姜知望就坐到了她的对面一排。
显然,姜知望早就发现她了。
他抬眼对上姜如初的目光,眼神中没有丝毫惊讶,见姜如初竟不再答题,反而吃着馒头东张西望。
姜知望的神色尽显疑惑。
他自己也不过才刚放下毛笔,难不成她还比他答得更快?
姜如初含着馒头扭过头来,她默默的继续检查考卷,不再往那个方向多看一眼。
等到午时过了没一会儿,开始有人陆陆续续交卷的时候。
姜如初便也直接站了起来,交卷离开。
考场外,姜母早已等得心急,好不容易瞧见自己的女儿出来。
姜母赶忙走上前,一脸焦急的询问:“如初,感觉考得怎么样?第一场难吗?”
法令题都是死记硬背的题,姜如初正要回答不难。
就听见一旁同时出来的一个男考生,哀嚎着走向自己的父母:“天啊,县试第一场竟然就这么难,这律令题考得好偏门啊.......”
姜如初刚到嘴边的“不难”就收了回去,她一脸淡定的看向姜母。
“母亲,咱们回去再说吧。”
此时那哀嚎的儿郎的父母却没有责怪他,只是一脸愁容的安慰道:“别急别急,后头还有好几场呢.......”
说着,这对父母便赶紧拿出厚厚的棉袄给自家儿郎穿上,他的母亲也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热汤。
“儿子,快趁热喝,暖暖身子。”
姜如初环抱着自己单薄的身子,默默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母亲。
姜母一脸尴尬,赶紧脱自己的棉袄,立马着急的解释:
“母亲我也炖汤了,只是搁家里呢......咱们也赶紧的,回去喝汤暖身子!”
她是第一次陪考,不知道自己女儿什么时候能出来,又担心汤凉了喝不了便没有带着一起来。
到了第二日,天依旧黑着,姜如初早早的起来,提着考篮便独自一人上路。
姜母跟着一起也帮不了什么忙,她便干脆让她在家里等着。
今日进场的流程跟昨日一模一样。
姜如初过了搜检,便轻车熟路的找到自己昨天的那个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