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无情搭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却摇了摇头,在师姐们有些失望的眼神中,她接着便说出自己的想法:
“两位师姐,我曾看过不少特别的截搭题,其实截搭题有我们常见的我们常见的长搭和短搭以及隔章搭之外......”
“还有一种,叫做隔章无情搭。”
在她说出无情搭的那一刻,曹桂茹的眼神明显一愣,邓颖苦思的表情却顿时一松。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邓颖喃喃道:“对啊......还有有情搭和无情搭,我们怎么被困在了眼前.......”
截取时,取自不同的书籍中,完全不同的句子搭在一起,若是有关联,便叫做隔章有情搭,若是完全毫无关联的,便叫做隔章无情搭。
几个完全割裂的词,组成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句子。
虽然看似莫名其妙,但截搭题便是如此灵活,前世的某一次乡试中,便曾经出过这样的题,曾难住了许多考生。
因此姜如初大胆猜测道:“所以后半句,其实不一定非要出自《孟子》。”
姜如初的话刚说完,一旁一直话不多的郑刚师兄,便接上了她的话,继续说道:
“是《中庸》......‘及其广大,草木生焉’。”
宝珠七十里子,及其广大草。除了是《孟子》和《中庸》的隔章无情搭之外,其他便再无可能。
“夫子,学生知道了!”
曹桂茹反应迅速,动作飞快的在第一时间站了起来,她望着曾夫子露出一个自信的表情。
那边的杨凡几人,顿时抬头看过来,一脸惊愕的望向她。
这时,姜如初也敏锐的注意到,那位博闻强记的师兄正欲站起来,见被人抢先,他动作霎时凝滞,接着露出一脸的既惊讶又懊恼的神色。
曹桂茹也不负众望,从容不迫的说出此题的来处和缘由,再逐一的进行阐释。
最后,曾夫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因此她们终于又得一分,总共两分,和杨凡等人相同。
好险,好在曹师姐为人机敏,姜如初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连邓颖师姐的脸上都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但目前她们离沈师兄那边的分还差一大截,她的笑容中依然带着严肃。
这时,曹桂茹一脸微笑的凑到姜如初旁边,笑容中带着意外:
“姜师妹,不知你平日里都看些什么书?连这么偏门的隔章无情搭都能想到,让师姐我也瞧一瞧。”
姜如初总不能说自己看了前世的乡试题,毕竟按现在的时间,那场乡试都还未开始,而霍家为霍衍舟找来的那些旧题或观风题,也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
于是她只能简单解释道:“我平日看书看得杂,也喜欢研读一些偏门的试题。”
一旁的江海诚也在听她们交谈,闻言提醒道:“曹师妹你莫非忘了,姜师妹初来时,在夫子的堂上就曾答出一道往年的县试题。”
曹桂茹这才想起当初夫子在堂课上出的那道题,那个不方不圆的圈。
她顿时有些佩服道:“.......还是姜师妹博闻广记,看来我也得找点偏门的试题来看看。”
“我就是看得书杂,所以脑子里才一直都是一团乱麻......”姜如初一脸无奈。
幸好她遇到了曾夫子,让她从头开始一点一点的理顺,到如今,她才逐渐摸到了几分门路。
然而前方,堂上的曾夫子环视一圈众人,脸却逐渐板了起来。
她凤眼微眯,神情明显不悦的说道:“不过才几道帖经和墨义,瞧你们一个个的洋洋得意的模样,若是去科举,怕是连县试的第一关都过不了!”
曾夫子一怒,书舍内顿时鸦雀无声。
堂上的众同门纷纷垂下了头,尤其是明年准备下场的几位师兄师姐,都是一脸的愁容。
姜如初给霍衍舟伴读时,本来就看过不少科举试题......她自然知道曾夫子出的题,难度其实远超县试。
考过县试、府试、院试后便是秀才,成为秀才之后才是真正的开启了科举之路,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县试的墨义题一般都是长搭、短搭以及有情搭,基本上不会出现隔章无情搭。曾夫子今日出的这五道题,论难度放到乡试题都不为过。
大部分的人一生连秀才都考不到,更别说去参加乡试。
可见,曾夫子出的题有多么的难。
但他们既然决定要去参加科举,便早晚都要去考乡试,曾夫子现在便让众人领教这样的难度,对大家以后其实都只有益处。
夫子当真是用心良苦,姜如初忍不住感慨。
接下来曾夫子的拿出来的题,是五道律法题,这也是县试中,必考的一个内容。
本朝有六部律法,即礼律、兵律、刑律、吏律、户律、工律,对应着朝廷的六部,位于六部之上便是《名例律》,它也是律典首篇。
而曾夫子出的五道律法题,便来自《名例律》,其大概内容是关于刑名、刑等、刑之加减、恤刑、赦免、共犯、自首、类推等,主要是关于各类案情评判。
律学是邓颖师姐的强项。她出身于大同县本地有名的仵作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和祖父出入县衙,耳濡目染,见过不少案子。
姜如初听江师兄说完,神色意外,她没想到平日看着清丽文秀的邓师姐,竟是出身仵作之家......也难怪她性子如此大方从容。
“别看她长得秀气,你邓师姐可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江海诚一脸煞有其事的说道。
“大场面......”姜如初顿时想到一些民间大案。
邓颖笑着瞪了江海诚一眼,对姜如初解释道:“姜师妹你可别听你江师兄胡说,哪有什么大场面,师姐我只是从小跟着家父见得多一些罢了。”
“但别担心,我定会尽力而为。”她对众人说道。
第一道律法题,大致是一人与邻居发生口角,被其砍死,其独女为了给父亲报仇,放火烧死了邻居一家,随后被抓捕归案。
案情很简单,杀人偿命,按律例当是问斩。
但夫子既然拿出来做题,这案子就不可能像看起来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