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轻取一县

作品:《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蒲圻县城。


    “大哥,汉军真的来了,这下怎么办啊?”


    “是啊!汉军厉害,连官兵都怕,咱们打不过的?”


    “何止,听说这次来的还是那个杨芳,带了几千人就打败官兵数万人的虎将,清狗的总督就是死在他手上的,咱们这点人马怕是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大哥,你快拿个主意吧!”


    “……”


    一帮子蒲圻义军头目,围绕在首领的张广身边叽叽喳喳争吵不停。


    他们都是之前竖起了汉旗要来投奔大汉,结果发现大汉这边给出的条件就是分他们的土地给百姓。这让他们难以接受,正好首领张广也想自己在蒲圻县做土皇帝,就串联众人一起斩旗复叛。


    本以为去了一封请降书信,应该就能平安无事,毕竟大家同属义军,谁也不比谁高贵,可没想到这汉军还真这么不讲道义,打过来了!


    乌合之众还是乌合之众,都造反了还在讲究那套江湖道义,就算要讲道义那也只能汉王给他们讲,而不能他们主动来要。


    张广被吵的心烦,猛地呵斥:“都给我住嘴!”


    “……”


    一声喝骂,众头目安静。


    张广这才舒缓语气说道:“汉军来归来了,但咱们坐拥蒲圻县城,也不是没有机会。待到那汉军大将杨芳来了,我就亲自去信一封跟对面谈判,大家都是义军,料想他们也不敢闹得太难看。只要他们能答应咱们条件,让咱们带着部众钱粮退出去,那这蒲圻县城让了就让了。咱们打不过人家,这不丢人,大不了将来再回来讨过一场就是!”


    话音落下,张广的亲信从弟立马跟着附和道:“大哥说的对,大家同属义军,就不信他们真能闹得那么难看,咱们可以把地盘土地让了,但得放咱们走。打不过不丢人,等日后回来了,再找那汉王讨回一场。”


    “说的对,要咱们投降也可以,得放咱们带着人马离开。”


    “还有咱们搜刮来的钱粮,这些也得让咱们带走,不然大家就鱼死网破,把城烧了也不留给这帮子汉军。”


    “我在蒲圻县的两个婆娘……”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婆娘的事?”


    “……”


    既然都同意,那张广反应也很快,立刻就找了亲信吊着箩筐出城,去汉军大营找杨芳送信谈判。


    杨芳昨天刚刚从嘉鱼县南下到这里,看到蒲圻县里的义军居然派了使者出来送信,等看完了信封说的东西,差点都给他气笑了。


    他都已经兵临城下,这帮子蒲圻义军都被堵在县城里不敢出来,就这都还敢跟他谈条件要这要那。又要放他们离开,还要让他们带上钱粮兵马,他们咋不顺便把县城一块带走?


    杨芳没有跟信使客气:“你回去告诉城里的那帮贼首,想投降可以,那就乖乖自己把自己绑了,把城门开了跪着出降。看在这么有诚意的份上,说不定汉王会大发慈悲,宽恕尔等罪过!”


    杨芳这话说的太嚣张了,他也确实有足够嚣张的资本。伪清湖广总督鄂辉虽然不是死在他手里,但流言说的没错,鄂辉就是被他打败了,才后来死在了地方县城的背刺下。


    要不是他在南下蒲圻县之前,就已经兵分两路,一路往北去收咸宁县,一路自己往南,来打蒲圻县。


    咸宁、蒲圻、通城、崇阳、通山、大冶、兴国州、武昌,这些可都是武昌府的辖地。


    要不是之前汉军兵力不足,要忙着治理镇压汉阳,还有控扼安陆府,将荆州、荆门、安陆、汉阳连成一片,武昌以东怕是早就拿下来了。


    不过,虽然汉军一时间没空去收武昌全境,只占了武昌府城,可退回了黄州的伪清巡抚惠龄等众狗官们,同样不敢随便兴兵渡江南下,就连黄州对岸的武昌县都不敢碰。


    武昌县令连续渡江派人,请求黄州府这边出兵救援,但派过去的使者不是自己跑了,就是被黄州给扣下来了。


    稍微提一嘴,武昌府的附郭县是江夏,武昌县跟武昌府同名,但并不在同一地点,武昌府位于上游三江交汇口,而武昌县正好跟黄州府隔河对望。


    却说杨芳没给蒲圻县的义军丝毫面子,而蒲圻县义军头目们听闻自然也是怒不可遏,可怒过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么投降,任由处置,生死全部交给那汉王。


    要么不投降,不投降会有什么下场,谁都猜不到,但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别看外面的汉军现在就那么几千号人,都不比他们在县城里的人多。可一眼看去汉军的军容肃整,清一色的红色军服,还有赤色汉字大纛随风飘扬。


    光是这股军容带来的气势压迫,就让蒲圻义军感到喘不过气来。


    他们最精锐的老贼,可能都没有汉军来的精锐了,能站的如此挺拔笔直,这样的军队要是给他们,天下哪里去不得?


    张广在内几个义军头目,反复商量扯皮了几天下来,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待在城里干着急。


    城外,杨芳没着急攻城,但他随军带来的分田官、镇长已经在地方上,开始组织起了分田工作和建立村镇区划,同时鼓励乡村百姓建立农民公会。


    干的好不热闹,城外的土地一亩一亩被丈量细分,每天都有百姓在落户。


    张广这些义军头目在城头看得干着急,期间又派了几个信使去谈判,愿意做出让步,不带太多钱粮人马,只带人家浮财和亲兵。


    然后,这次信使就把信送出去了,接着就被汉军轰走了。


    后续几天,信使大营都没进去,书信递进去不到半分钟,就被递了回来,还让信使带句话,别再烦他们家将军了。


    张广气炸了,恨不得杀出去跟汉军拼命,可已经没有头目愿意听他的,全都在想着到底该怎么办?


    强行突围还是坐着等死,等待有无转机?


    这天晚上。


    几个义军底层小头目串联聚在一起:“兄弟们,那姓张的不仗义,说好了带着咱们杀官造反后,会带着咱们一起占据县城,吃香喝辣,享受荣华富贵。可现在却是他们在上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咱们什么都没有,原来吃不饱饭,现在也是吃不饱饭,那这反造了还有什么意思?”


    “可是张老大身边还有老营,那些老营可都是拿了张老大好处的……”


    “他有老营,咱们也有几千吃不饱饭的弟兄,咱们也不用跟他们硬碰硬,就趁夜放火,然后趁乱开门,引外面的汉军进来。”


    “六子说的对,横竖都是吃不饱饭,现在还被困在县城里,外面来的还是那杀了狗官总督的虎将杀神,咱们肯定打不过的,不如投了保命要紧。”


    “那……啥时候动手?”


    “还啥时候,等晚上月黑风高,上头那帮子混蛋睡下了,咱们直接放火。”


    “行!”


    “……”


    是夜,蒲圻县城忽燃大火,无数巡逻值守的义军士兵见到火势,连忙自发跟随百姓一起灭火。这里可是他们的家乡,他们都是本地人,不是外来的贼寇。


    这些不明情况的士兵忙着灭火,剩下放火想投的义军小头目,见到城墙上人大半都空了,冲上去就把城门打开了。


    其他义军士兵压根来不及反应,也没想到自家兄弟袍泽里面会出内鬼。


    “汉军进城了!”


    “城破了!”


    几声呼喊下来,蒲圻县城大乱。


    城外的杨芳反应很迅速,一见到蒲圻县城出现乱象,便立马率军杀奔夺城。


    张广在内的义军头目,反应快的都在火起的那一刻,就麻溜带着钱财跑路,亲兵都顾不上了。


    待到天明时,城中动乱才被平息。


    张广这几个义军头目还是趁乱跑了,因为汉军进城以后,主力都在帮忙一起救火。


    这要是真大火烧起来了,那破坏性可一点不比兵灾的破坏小。


    汉军俘虏达到数千,首领级别的全部斩首,其余普通士兵予以赦免。又留下一营汉兵负责留守,同时去信嘉鱼县,让嘉鱼县令派几个人过来帮忙代管一下蒲圻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