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呈贡账本
作品:《消失三年后,嫡女回京冠绝京城》 祝且月故意着重强调了江南二字,皇帝面上伪装的和蔼顷刻崩塌。
表情都狰狞了几分。
这是想要用江南的事情威胁自己?
皇帝眯了眯眼睛,眼神危险。
“江南一带流寇四起,摄政王和摄政王妃能够平安归来,想必吃了不少苦头,属实难得。”
皇帝故意先行一步提及江南流寇一事,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既然流寇的事情瞒不住,不如将这个恶名丢给两人去背。
勾结外贼,预谋篡夺皇位,光这一点,就够杀他们的头了。
群臣们跪在地上,互相对视一眼,心中早就掀起惊涛巨浪。
他们不敢揣测圣意,可今日皇帝分明就是针对祁盛羽而来。
昔日的手足之情在这一刻也变成了满满的试探。
“关于江南流寇兴起一事,臣倒是在养病之中无意得到了这个东西,才明白这流寇兴起
的原因并非江南一带官员的不作为,竟同京城朝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祁盛羽抬眸时眼底寒芒乍现,伸手从怀中掏出那本泛着海水气息的账本。
羊皮纸页被风掀开,露出内里密密麻麻的朱笔批注。
一字一句,祁盛羽掷地有声的念起账本的内容。
听的朝堂上的人无疑胆战心惊。
殿角铜漏滴答声陡然清晰,祝且月瞥见皇帝攥着龙椅的手背暴起青筋,不由得冷笑一声。
他为了一己私欲做了如此多无视人命的事,也不怕夜深人静时被亡魂索命。
此时事态败露,担忧的不过也是自己的颜面。
“江南流寇用百姓血肉炼仙丹的账本。”
祁盛羽指尖敲了敲纸页,忽而抬眼看向阶下战栗的群臣,“诸位大人可知,这些丹药最后去了何处?”
“朝堂里竟有人丧心病狂到如此程度,用百姓的血肉换所谓虚无缥缈的长寿仙丹,简直荒谬!”
开口的正是刚才帮着祁盛羽和祝且月说话的方大臣,此时听见账本的内容,气的胡子都立了起来。
“皇上,必须严查此事。若是留着这般的祸害在朝堂,天下必然没有一日安宁,百姓也会人心惶惶。”
有一人开头,群臣纷纷效应,一人更比一人的呼声要高。
皇帝看着四下的呼唤,左右为难。
他心中自然清楚账本的由来,江南流寇研制的那些仙丹无一例外全部送到了自己手中。
若非祁盛羽硬要带着人捅开这个口子,只怕朝堂之上也无人会发现。
“竟有这般的事情出现,朕绝不能容忍!”
皇帝佯装愠怒,但也只是动动嘴上功夫,根本未想着有进一步的举动。
祁盛羽自然已经料到,又拿出了他们一路游说后的清官们书写的状告书。
无一例外都是在斥责朝堂的不作为,百姓的痛苦不堪。
“这并非只是朝堂之上的事情,下至江南大大小小的县城,无一例外饱受流寇的折磨。贪官助纣为虐,将真正为民为天下的清官逼的走投无路。若是如此放纵,朝堂再无所作为,只怕民心惶惶,天下不得安宁。”
祁盛羽说完,将东西全部呈上,语气看似劝告,实则步步紧逼。
“还请皇上严查,肃正朝堂靡乱之风。”
有了一人开口,其他人纷纷效应,一时间朝堂上充斥着群臣慷慨激昂的声音。
皇帝的脸色早就难看至极,如同黑炭一般能滴出墨水来。
却也只能在他们的威逼下应下来。
“放心,朕一定彻查此事,绝不会让此人在朝堂上为非作歹!”
他望着皇帝骤然收缩的瞳孔,唇角勾起讥诮弧度。
这还远远不够。
“彻查一事本应交于大理寺少卿处置,只是今日未见秦大人在朝堂上,可是有何变动?”
密信没有写明秦宇被关押的始末。
想要保秦宇平安无事出来,祁盛羽必须先洗脱他身上被皇帝冠上的不知名罪名。
“秦宇借着职务之便,南下江南与流寇有染,被朕发现以后关在了地牢。关于朝堂上有人同流寇勾结一事,恐怕也同秦宇脱不了干系,没准就是他一人在朝上胡闹,惹的上下不得安宁!”
顶替了秦宇位置的刘锐峥在此时挑了挑眉,主动帮着皇帝回应。
他是皇帝的人,自然明白此时皇帝对祁盛羽多有不悦,开口便将男人的话呛了回去。
“恕微臣直言,摄政王在江南一带修养,自己的嫌疑还没有洗清,现在还询问秦宇的情况,不免让人多想。”
“刘大人的意思是怀疑我也同江南流寇有交易?”
祁盛羽眼神一冷,直直的盯着刘锐峥开口。
“臣当然不敢妄自揣测。只是到底事情真相如何,也非一张嘴便能够解释清楚的。”
刘锐峥面上卑谦,话里话外却全是对祁盛羽的讽刺。
祝且月袖中指甲掐进掌心,面上却浮起柔婉笑意,缓步走到刘锐峥面前。
被女人这么盯着,刘锐峥不由得抖了抖身体,下意识往后退了几步。
她歪头打量对方抖如筛糠的模样,忽然伸手替他正了正歪斜的官帽。
“若是王爷同流寇有染,又何必冒着如此大的风险上朝堂进谏?王爷就是有通天的本领,也没法毫无凭据的得到那么多清官的状告书。”
她忽然逼近对方耳畔,声音危险:“替百姓挡过流寇刀刃的人,会与贼子同流合污?还是戳中了刘大人心中的阴暗,狗急跳墙咬人了?”
“胡闹!”
刘锐峥下意识的反驳,面上的心虚却不会骗人。
“够了!”皇帝怒喝一声,却在触及祁盛羽冷冽目光时骤然气短。
祝且月注意到他攥着龙椅的手指在发抖,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皇上说秦大人通敌,”祁盛羽从袖中抽出一卷密信,拍在御案上,“臣弟却有证据,是有人伪造手谕调他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