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火候很关键

作品:《重生1988:爱人难寻

    夕阳西下,人群渐渐散去。


    赵金花终于有机会走到李冰身边:


    “这些设备...”


    “都是从县食品厂淘汰下来的,我找人修好了。”


    李冰拍了拍那台老式搅拌机:


    “虽然旧了点,但做野菜团子足够用。”


    赵金花惊讶地发现,这些设备摆放的位置恰好符合制作流程——和面机靠近水源,蒸锅摆在通风处,连晾晒架都考虑到了阳光角度。


    这种专业程度,不像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想到的。


    “李冰,你以前学过食品加工?”


    月光下,李冰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恍惚。


    他想起前世自己作为扶贫干部,眼睁睁看着赵金花因为设备故障损失整批订单时的无力感。


    “算是...有些研究。”


    他含糊地回答,转而指向角落里一台崭新的真空包装机:


    “这是最关键的设备,能延长野菜团子的保质期。”


    赵金花眼睛一亮:


    “真的?


    以前我婆婆常说,野菜团子隔夜就变味...”


    “现在不一样了。”


    李冰的声音轻柔却坚定:


    “我们可以让更多人尝到地道的下坪村味道。”


    接下来的日子,李冰几乎住在了工坊。


    他教赵金花使用真空包装机,调试蒸锅温度,甚至设计了一套简单的质检流程。


    每当赵金花露出困惑的表情,他总能恰到好处地给出解释。


    “你怎么连野菜的含水量都懂?”


    有天清晨,赵金花看着李冰熟练地调整和面机的水量比例,忍不住问道。


    李冰手上的动作顿了顿。


    他想起前世那个暴雨天,赵金花因为面团太湿而不得不倒掉整批原料时心疼的表情。


    “书上看的。”


    他低头继续调试机器,避开赵金花探究的目光。


    五月的风带着槐花香吹进工坊。


    赵金花发现,李冰似乎对工坊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他知道哪块地面容易积水,知道灶台多高最省力,甚至连窗户开多大能保证通风又不让面团干裂都一清二楚。


    “李冰,你老实说。”


    一天午休时,赵金花递给他一碗野菜汤: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李冰捧着粗瓷碗,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


    透过雾气,他看到赵金花脸上真诚的关切。


    这一刻,他几乎想说出真相——关于重生,关于前世她独自奋斗的艰辛,关于那些本可以避免的遗憾。


    “赵大姐。”


    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接近真相的回答:


    “我只是...不想看到这么好的手艺被埋没。”


    赵金花盯着他看了很久,突然笑了:


    “你呀,有时候像个老头子似的。”


    工坊正式开工那天,县电视台来采访。


    镜头前,赵金花紧张得手心冒汗。


    李冰站在摄像机后面,悄悄对她比了个大拇指。


    那一刻,赵金花突然找回了在省城表演时的自信。


    “我们的野菜团子。”


    她对着话筒说:


    “最重要的是保持本真。


    就像我婆婆说的,野菜再小,也有自己的春天。”


    采访结束后,李冰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省食品公司又联系我了,说愿意以市场价收购我们的产品,而且不要求改配方!”


    “真的?”


    赵金花正在教几个妇女揉面,手上沾满了面粉:


    “他们不是要加香精...”


    “我给他们寄了样品,用的是真空包装。”


    李冰的眼睛亮晶晶的:


    “他们总经理尝过后,说就要这个原汁原味!”


    赵金花突然明白了什么:


    “你早就计划好了,是不是?


    从博览会回来那天就...”


    李冰笑而不答,转身去调试新到的冷藏设备。


    阳光透过窗户,在他身上镀了一层金边。


    赵金花望着这个神秘的年轻人,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安心。


    那天夜里,赵金花做了个梦。


    梦里婆婆站在开满野花的山坡上,对她说:


    “金花啊,你遇到贵人了。”


    第二天一早,赵金花特意做了李冰最爱吃的荠菜团子。


    当她推开工坊的门,发现李冰已经在那里了,正对着墙上的规划图发呆。


    “这是什么?”


    赵金花好奇地凑近。


    李冰似乎被吓了一跳,但很快镇定下来:


    “这是我设想的...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图纸上详细标注着扩建区域、设备升级时间表,甚至还有一条通往后山的观光小路。


    最让赵金花惊讶的是,图上连野菜种植区都规划好了,位置恰好是她婆婆生前最爱去的那片向阳坡地。


    “你连这都知道...”


    赵金花的声音有些发抖。


    “欢迎非遗传承人赵金花载誉归来”


    的横幅在五月的风中轻轻摆动。


    赵金花抱着儿子小伟走下大巴,被眼前的阵仗惊得说不出话——全村老少都挤在村口,掌声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


    “妈!


    快看那边!”


    小伟在她怀里扭动着,指向村委会方向。


    赵金花眯起眼睛,只见原本堆满杂物的空地上,不知何时立起了一座崭新的工棚。


    李冰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正在门口调试一块木质招牌。


    阳光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镀上一层金边。


    “赵大姐!”


    李冰看到她,三步并作两步跑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工坊基本准备好了,就等您回来主持开工仪式。”


    赵金花跟着他走向工坊,脚步不自觉地放轻。


    推开刷着清漆的木门,她倒吸一口气——和面机、蒸锅、晾晒架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台她从没见过的金属机器。


    “这是...”


    “真空包装机。”


    李冰的指尖轻轻抚过机器光洁的表面:


    “我托省城的朋友弄来的二手设备,能延长野菜团子保质期到七天。”


    赵金花怔住了。


    她记得婆婆生前总说野菜团子隔夜就变味,为此不知浪费了多少食材。


    而现在,这个来村里不到半年的年轻人,竟解决了困扰她家三代人的难题。


    “李冰,你...”


    她转头想问什么,却见李冰已经蹲在灶台旁,熟练地调整着风门:


    “火候很关键,我算过了,这个角度进风最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