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主考官的往事回忆

作品:《让你去替考,你却在幕后力挺女帝?

    李泽:“那老夫为何不打你的脸。”


    “你这孩子,刚入府生性憨厚,才几年就变得如此个性了。”


    外面的事情没有影响到里面的发挥。


    考场内…


    每人一个隔间…


    躺也躺不下,坐也坐不了。


    非常的难受,而且现在还是秋天,虽然晚上多了些凉爽,但白天还是挺热的。


    刘泷奋笔疾书。


    本次科举考三天,第一天主要写一些策论,以及类似于语文课上,填词,比如举头望明月,你写低头思故乡等等。


    这些题目,队伍刘泷来说,并不是特别的复杂。


    他很快就写填完了。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得个甲,第一篇就稳了。


    到了第二天…


    学子们苦不堪言,因为昨天晚上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就算是上厕所,里面也是臭气熏天,汗馊味熏得人发麻。


    尤其是那个隔间,只能爬在桌子上睡觉,或者蜷缩着腿睡觉,终于熬到了天光微亮。


    一阵锣鼓响起…


    腰间系着红色腰带的衙役,拿着试卷挨个发纸。


    有的提着蜡桶,挨个发油。


    每个考生都有一个烛盏,以便光线不好时,能够往上面点蜡续亮。


    刘泷睡眼懵懂地起来。


    开始第二天的考试,连洗漱都没有,这也让他十分疲惫。


    也就是这时,众考生连忙起身。


    原来不远处有几名衙役提着灯笼,他们身后有个穿红袍的官员,头戴乌纱,缓缓走来。


    “师尊。”


    众考生纷纷行礼,在大周,尽管主考官不是你的师父,你也要称呼一声师尊表达尊敬。


    毕竟对方可是能够决定你未来命运的人。


    尤其是举人。


    中了举,将来前途一片光明,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中举就是鲤鱼跳龙门。


    所以林君此时成为众星捧月的存在。


    他微笑地朝各位考生颔首,示意他们都坐下。


    众考生都不敢做。


    “叔父。”


    林北作揖:“侄儿拜见叔父。”


    林君眉头一皱:“考场无亲情,各位考生记住,别看他是我的侄子,但如果考不过,照样不让他过。”


    “你们就大胆地考,本次考试只看成绩,不看亲情。”


    “我以向陛下许诺,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就提头来见,要不然陛下也不会让我来云州。”


    此话极大鼓舞了考生们的信心。


    原来林侍郎是这样的刚直不阿,真是吾辈楷模。


    林君转悠了一圈,便下令开考。


    看到考生们,开始研磨,奋笔疾书,他坐在主考位上,回忆到从前。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清晨。


    他从睡梦中醒来,因为今天就要赴京赶考了。


    那时候林家还很穷,虽然是书香门第,可早已经没落。


    尤其是他,母亲只是个小妾。


    他从小就吃不好,睡不好,但好在家族还留了书,才让他有一席之地能够读书。


    母亲一直被父亲怪罪,打骂,矮小的她扛起了一片天,保护了自己的天地。


    反而,林北的父亲,自己的兄长林天,嫡长子,从小吃得好,家里人把他当宝贝。


    这就是庶子的悲哀。


    林君眼睛里有些泪花,他记得母亲把自己叫起来,给了自己三十两银子,这些银子是她的嫁妆。


    她把自己的传家宝金手镯给卖了。


    供自己赶考。


    那天也是像这样,天还没有亮,世界还很安静,母亲坐在床边,拿着针不停地缝补自己的衣裳,唯恐出门冻着了。


    她的眼睛经常看不清楚针眼,手被扎得都是血眼。


    当时林君发誓,将来一定要对母亲好。


    出发的早上。


    族人没有几个人来送,虽然那时候他已经是举人了,但是家里看中的依旧是大哥林天。


    并且对自己不抱希望。


    毕竟,中进士这种事,百年难遇,他第一次出门怎么可能中呢。


    那天早上,他在前面走着。


    母亲在后面跟着,母亲是小脚,走不了路,边走边疼。


    她一瘸一拐地嘱咐着:“君啊。”


    “路上慢点。”


    “多吃点饭,多穿点衣,莫要饿着了。”


    林君多次让她回去,她就一直跟着。


    直到送出了十几里路,林君不知道母亲是怎么回去的。


    他只想报答母亲的恩情。


    可母亲在自己离开不久后,就因为腿疾而亡,原因就是因为那天去送他,引发了腿疾。


    林君本欲在家守三年孝。


    却被家族拒绝了,因为他们不认同这个裹脚女人是林君的母亲。


    而是给他重新定义了一个母亲。


    让他好好做官,最后随便把他的母亲找了个地方埋掉了。


    当时他虽然已经是进士,却也没办法抵抗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


    如今自己荣归故里,成为吏部侍郎,云州主考。


    他一定要把母亲迁坟,风光大葬。


    要把她安葬在林家最显赫的位置,以便将来与自己长眠。


    只是…


    就算是这样,我又该报答母亲的光辉呢。


    林君忍住泪,不再说话。


    场下…


    刘泷写完了前面的题,在最后的压轴题突然看到这样的题目。


    他没有写如何治理地方。


    也没有写如何忠君报国,或者好好学习什么的。


    而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庶母与正母,孰轻孰重。


    庶母正母,其实就是一个生你的,和一个官方母亲。


    古代不是说,生你的就是你母亲。


    假如你是个皇子,你母亲是个宫女,不过是皇帝临时宠幸一下,你就出生了。


    按照规定,她就不能是你母亲。


    因为她娘家不行,她自己地位也不行,你从婴儿起就靠乳娘养活。


    到大了,皇帝会给你重新找个母亲。


    比如安贵妃以后就是你母亲了,以后你叫安贵妃就必须叫娘亲,她是你官方上的母亲。


    而你的亲生母亲,你只能叫:“妃嫔”


    因为这是皇帝再给你找个名贵的出身。


    同样。民间也一样。


    如果你家族不行,你肯定想找个大家族,然后说你某某家族的,别人会高看你一眼。


    如果你说你是乡下的学子。


    别人会纷纷离你远点,因为你没有背景,将来也上不去,何必和你在一起玩。


    而且,古代正妻与小妾是上下级关系。


    甚至奴隶主关系。


    小妾理论上不能算人,而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