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不计牺牲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萧玉麟将山谷东北的三万唐军撤回到山谷上,准备借助山谷的有利地形,阻击北洲军的进攻。


    自从占领了查尔干山谷之后,唐军就在山谷的东侧架设了强大的防御体系。


    原本,唐军以为,北洲国不会啃这块硬骨头,却没想到这些防御体系还真的派上了用处。


    北洲军到位之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就发动了强大的攻势。


    第二次查尔干山谷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战斗很激烈,北洲军从一开始,就是悍不畏死,拼命向查尔干山谷扑过来。


    北洲军主将沃曲格夫的作战意图十分明确。


    第一,速度快。


    第二,不计牺牲。


    沃曲格夫是北洲国的名将之一,他对唐军的作战习惯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知道唐军诡计多端,喜欢在战争之中突发怪招,奇招。


    所以,沃曲格夫就准备来一个速战速决,以最快的速度,不计伤亡,将查尔干山谷拿下。


    沃曲格夫计算好了。


    唐军有十万守军,北洲军以两倍或者三倍的代价将查尔干山谷拿下,然后再用剩余的兵力在查尔干山谷构筑一条强大的防线。


    山谷的东北侧,北洲军漫山遍野地向山谷冲来。


    而山谷的斜坡上,唐军的大炮也在不停地轰鸣着,一发发炮弹准确无误地打在了北洲军队伍中间,引起了一波波的强大伤害。


    另外,还有小炮,也是一发发地轰向北洲军。


    除此之外,唐军还事先埋好了很多的地雷,使得北洲军在毫不知情之下,纷纷引爆,将人炸飞上天。


    唐军的最外层防线,士兵们也是个个都看准机会,扔出一发发手榴弹,将冲过来的北洲军中的漏网之鱼给炸死。


    总之,唐军的防御十分缜密,使得北洲军付出了沉重的伤亡代价,一个时辰的时间愣是没能冲到唐军的第一道防线位置。


    沃曲格夫并没有因此而心急,他早就料到,北洲军想要重新夺回查尔干山谷,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在碧莲女王点了他的将之后,沃曲格夫就对碧莲女王说了,将在外有所不受。


    如果让他领军打仗,如何打,打多久,必须由他说了算,碧莲女王不可干预。


    而且,沃曲格夫还对碧莲女王明确说了,这一战的伤亡势必会很大。


    但是,夺回查尔干山谷的意义更重大。


    第一,北洲国能从防守转为进攻。


    只要查尔干山谷在手,西洲之地就会在北洲大军的环顾之下。


    北洲军事进可攻,退可守了,但唐军却必须要时刻防备北洲军突然从查尔干山谷冲出来,席卷西洲大地。


    毕竟,西洲和东洲相比,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以及军队的数量,都是很薄弱的。


    也就是说,查尔干山谷在谁的手里,打不打仗就是谁说了算。


    除非,像碧莲女王这样,突然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将查尔干山谷夺回来。


    第二,北洲军的士气问题。


    拉齐法在查尔干山谷大败,五十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在北洲军的心头一直笼罩着一层浓浓的阴云,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挫伤。


    北洲军的士气想要恢复,方法也是很多的。


    第一,改善士兵的待遇,如改善伙食和住宿条件,增加军饷和抚恤金,要求将领善待普通士兵等等。


    第二,就是通过一场或者几场胜仗,让士兵们找到自信,认为我们也能打胜仗。


    相比而言,第一个办法的代价比较大,需要增加很多的成本,让国家财政吃紧。


    第二个办法,自然就是最好了。


    既然战争难以避免,那就从战争中取胜,免费提升大军的士气。


    所以,一旦北洲军能获得查尔干山谷之战的胜利,北洲军的士气会立即恢复到以前,甚至于比以前的士气还要高涨。


    对于沃曲格夫的这个提议,碧莲女王一番斟酌之后,答应了他,表示自己绝不会对这场战争指手画脚,全部交给沃曲格夫。


    沃曲格夫的这个做法,并非是杞人忧天,而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然的话,一旦伤亡过大,势必会有一些大臣在碧莲女王的跟前弹劾他。


    而一旦碧莲女王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沃曲格夫就再也不能放开手脚,结果注定会是北洲国在查尔干山谷的第二场大败。


    所以,虽然明知道前方的伤亡十分惨重,但沃曲格夫并没有半分的心软,依然下令,让大军对查尔干山谷进行猛攻。


    这样的猛攻,固然使得北洲军的伤亡极大,但也不是没有效果。


    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之时,唐军已经损失了两道防线。


    不过,在唐军从这两道防线撤退的时候,将大炮毁掉了,不能留给北洲军转过来对付唐军啊。


    唐军又将小炮,手榴弹的等热兵器,全都带走,没有给北洲军留下一枪一弹。


    双方的伤亡情况,比例相当大,差不多是十比一。


    也就是说,唐军死一个,北洲军就死了差不多十个。


    如果以这样的速度推下去,北洲军想要吃掉这十万唐军,非得是一百万大军不可。


    但是,北洲军只有五十万。


    沃曲格夫不是这样认为的。


    唐军的厉害,就在于东北斜坡的那些防线,一旦这些防线被北洲军一一攻破,双方就可以在山谷上展开近战。


    而近战的伤亡,双方就相差不多了。


    所以,沃曲格夫之所以会不惜代价,等的就是唐军的防线被彻底摧毁之时。


    战况的发展,确实在向着沃曲格夫预想的方向前进着。


    战斗持续了三四天,唐军的防线被北洲军攻克的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要到达山谷之上了。


    不过,北洲军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烈的,伤亡人数已经高达十余万。


    唐军的伤亡,也有一万多人,但大部分都是南洲士兵。


    这就是李恪的温水煮青蛙之策,以高高的抚恤金为代价,让那些贫穷惯了的南洲人兴奋得嗷嗷叫着要求主动当先锋。


    其实,抚恤金就是一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