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所以,李恪准备,在李康二十五岁的时候,将皇位让给他。
这个年龄,也是李恪深思熟虑过的。
古时候,男人十四岁基本上就成年了,相当于后世的十八岁,可以结婚生子。
当然,这个年龄不管是后世,还是古时候,男人的心理并不成熟。
只不过因为古代崇尚孝道,儿子在老子跟前是唯唯诺诺,不敢有半句顶嘴。
就像贾宝玉,他再怎么叛逆,但在贾政的跟前,绝对是屁也不敢多放一个。
最多是每次受到贾政的惩罚,就会让身边的丫鬟去请贾母,这是贾宝玉跟贾政作对的唯一手段。
但是在明着,贾宝玉是绝对不敢跟贾政发生正面冲突的。
不然,一旦事情传来,贾宝玉就会被认为不孝,从政的大路就会被彻底阻断。
所以,哪怕是已经十四岁了,在这种不成熟的心态下,接掌了皇位,绝非好事。
老皇帝死了,小皇帝继位,只有十四岁,再也没有人能管住他,你说他不会闹一个翻天,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如果再过十年,再增加十年的阅历,那就完全不同了。
不单单是心理更成熟,阅历更成熟,再加上自己也有了孩子,使得他整个人都会变得成熟稳健。
古代的男人,二十四岁,绝对能相当于后世的三十五岁。
在后世,一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各方面基本上都算是成熟的了。
更何况,李恪又加了一岁,准备在李康二十五岁那年让位于他。
李恪和李康在天佛城里转了转,正打算回家,李君羡忽然跑过来。
“陛下,前面有个女的带着两个姑娘,说是您的老朋友,想见您。”
这一路上,天佛的百姓都知道李恪出来,躲得远远的,生怕打扰了他们的心情。
大家都站在边上,大声喊着:“陛下英明,陛下万岁。”
这女的敢挡路说是老朋友,而且还是个女的,李恪觉得挺奇怪的,就让人搜身,带她们过来。”
李恪实在想不出她能是谁的老朋友,除了可能是刺客。
没一会儿,李君羡就把她们三个带来了。
这女的看起来三十多岁,长得不错,身材也很健壮,一看就是经常做家务的。
那两个姑娘都十几岁,长得很漂亮,确实是美女。
李恪仔细看了这女的,觉得好像在哪见过。
这时候,女人拉着两个姑娘一起跪下。
“民妇刘张氏,拜见陛下。”
刘张氏这个名字一出来,李恪脑子里忽然一亮,随口就道:“你就是那个偷鸡的女人?”
说完他觉得这话不太对。
果然,刘张氏一下脸红到了脖子根。
“回陛下,民妇正是。”
李恪这才笑了笑:“我刚才还在想,能说是我的老朋友,会是谁呢,原来是你啊。”
“刚才我说错了,刘张氏,别往心里去。”
刘张氏忙道:“民妇不敢,再说,民妇确实就是偷鸡的。”
李恪上前扶起刘张氏:“那时候你确实不对,但我后来调查了,知道你是逼不得已的。”
“嗯,后来我还让人给你送了二十两银子,你收到了么?”
刘张氏一下就哭了出来:“陛下太仁慈了,送了银子,说是急用,都没留名字。民妇后来才知道,那银子是您送的。”
“那时候您已经不在京城了,民妇想感谢您,但一直没机会。直到您打下天佛,民妇全家移民而来,才等到今天这个机会。”
李恪笑道:“我送你银子,是因为你人不错。”
“你丈夫去世后,你那么年轻,完全可以再嫁,但你却一个人承担起照顾公婆和孩子的责任。”
“我知道,你并不是故意偷鸡,只是看到机会,一时冲动。”
刘张氏已经哭得泪流满面:“陛下的大恩大德,民妇永远都不会忘记。如果不是您送来的二十两银子,我们一家早就完了。”
李恪一听,忙问:“刘张氏,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张氏擦了一把眼泪,微微一叹。
“当时,偷鸡虽然是一念之间,但民妇的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民妇的两个女儿,当时一个七岁,一个五岁,长得都还不错。”
“城中有一富户,看中了民妇的两个女儿,说是要花十两银子将她们买了,长大之后送入青楼当婢女。”
“当时,民妇若是不卖女,一家五口就得全部饿死。”
“所以,若非陛下及时派人送来了二十两银子,民妇就已经答应了此事。”
“青楼的婢女,长得粗的,只能是干一些体力活。”
“而长得好看的,要么成为花魁,要么就只能是接客的命。”
“那些接客的女孩,几乎没有一个是什么好下场的。”
这一点,李恪还是比较认可的。
能成为花魁,自然是一件幸事,能以才艺招人,不用身子换钱。
但是,能成为花魁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大部分的漂亮女孩,只会有三种结果。
一部分女孩子,会患上花柳病之类的病,被青楼老板无情抛弃,自生自灭。
一部分女孩子会被人赎身,回家当小妾,受尽大房的欺凌,多有被虐死的。
最后一部分,年老色衰之后,被踢出青楼,才能找人嫁了。
李恪再仔细看了一下刘张氏的这两个女儿,确实水灵又漂亮,难怪那个人会看上她们,想买入青楼。
一般情况下,只有大户的小姐,落魄之后,进入青楼,被好生调教之后,才会成为花魁。
而像刘张氏这样的家庭,估计连琴棋书画都没见过。
除非是超级聪明那种,不然的话,想要成为花魁,绝对是天方夜谭。
刘张氏接着道:“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得养活公公婆婆,只能把她们姐妹给卖了。”
“我那时候也想过,等公婆去世后,我就找根绳子,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真的不好意思再见她们姐妹,只能去找我死去的丈夫了。”
“所以,陛下及时送来的二十两银子,救了我两个女儿的命,也救了我,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