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关起来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若你在朕调查出真相之前,不能决断,就再无第二次机会了。”


    说罢,李恪抬头喝道:“来人。”


    李君羡立即上前,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李恪道:“将李泰关起来,没有朕之命,任何人不得见他。”


    李君羡点了点头:“是。”


    李泰着实还没有决断,只能垂头丧气地跟着李君羡离开。


    李恪也再喝了一杯酒,放下酒杯,站起身来。


    柴绍蓉也跟着起身,问道:“启禀陛下,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李恪看了一眼那些一直跪着的皇宫里的人,淡淡问道:“太监和宫女,暂时留在皇宫。”


    “至于老三的这些女人,不愿留下又有家可归的,若愿回家,每人发放白银五十两。”


    “不愿留下,却无家可归的,赏赐给有功将士。”


    “愿意留下的,先看押着,待诸事安定之后,朕再处置她们。”


    “是。”


    皇宫的这些人,也都听了个清楚,皆是松了一口气:“陛下英明。”


    之后,李恪看向李康。


    “康儿,过来。”


    “儿臣遵命。”


    李康马上答应一声,迈着大步,很快走到了李恪的旁边。


    李恪牵着李康的手,指了指龙椅。


    “康儿,你去坐坐看,感受一下。”


    秦菲儿一下急了,忙道:“陛下,这可使不得,龙椅哪能随便坐啊。”


    李恪笑着挥了挥手,让秦菲儿别再说话。


    秦菲儿见状,知道李恪有他的打算,也就闭嘴不说了。


    李康也机灵,见秦菲儿不说话了,李恪又坚持,就应道:“儿臣遵命。”


    然后,一屁股坐了上去。


    李恪笑着问:“康儿,感觉怎么样?”


    李康想了想:“比别的椅子舒服点。”


    李恪大笑:“康儿,这是皇帝的宝座,坐上它就意味着得到了天下。”


    李康沉思片刻,轻轻摇头。


    “父皇,儿臣不这么看。”


    “哦?”李恪好奇地笑问,“康儿,说说你的看法。”


    “尽管说,就算说错了,父皇也不会怪你。”


    “多谢父皇。”


    李康点头,看着李恪,大声道。


    “自从我懂事起,父皇就教诲我,还带我去民间了解百姓的艰辛,这些我都记在心里。”


    “所以,儿臣认为,坐上龙椅,成为皇帝,只是拥有了江山,掌控了军队。”


    “只有赢得民心,才能真正得到天下。”


    “儿臣觉得,王朝可能会更迭,国家可能会变更,但天下始终是天下,就像山河一样,是不会改变的。”


    “不管王朝如何更迭,国家如何变更,百姓还是那些百姓,民心还是民心,是不会变的,它属于整个天下。”


    “父皇的仁政,就是为了赢得民心,而父皇已经做到了。”


    “民心若定,天下必然安宁,就不会再有王朝更迭,国家变更。”


    “这些都是儿臣的粗浅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还请父皇指教。”


    李恪高兴极了,一把抱起李康,在他脸上狠狠亲了一口,大笑。


    “朕有如此佳儿,夫复何求啊。”


    秦菲儿看着这一幕,听了李康的话,心中欢喜,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


    柴绍蓉也很高兴,微微行礼。


    “恭喜陛下,帝国后继有人了。”


    其他的女人们也都跟着喊起来:“恭喜陛下,帝国后继有人。”


    李恪心情大好,大笑:“好,说得好,我大唐帝国后继有人了。”


    “走,跟朕一起去看父皇,我要让父皇看看他的好孙儿。”


    “陛下驾到。”


    在李二的紧张和不安中,李恪到了。


    所有的目光,全都望向主殿的大门。


    随即,这些目光就十分愕然了。


    这……这阵势也……也太庞大了吧。


    先是两百左右的护卫军冲进来,飞快地向两边奔去,不一会儿功夫就将主殿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然后,是女子军,在柴绍蓉的带领下,大步走进来,分列在主殿大门里面的两侧,站成一个通道。


    最后,李恪才登场,大步走进了主殿。


    只不过,李恪的身后,跟着用进来一大堆的美女,有东洲的,有西洲的。


    当然,没有南州的。


    没办法,李恪对肌肤黑的女人,着实不感兴趣,也就没有从南洲选美。


    足足近百个各色各样的美女了,绝对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知道该看哪一个才好。


    这些女人,全都是国色天香,花容月貌。


    李二微微一叹:“恪儿,你终于来了,朕等这一天,着实好久了。”


    李恪拱了拱手:“儿臣不孝,让父皇受委屈了。”


    “如今,李泰投降,儿臣已经将其拿下,父皇以后可以离开这了。”


    李恪让诸女都散去,只留下秦菲儿带着李康。


    接着,下人抬上来一个案几,端来酒菜。


    李恪说道:“父皇,今日咱们祖孙三代再次相聚,值得小酌几杯。”


    放下了心中的包袱,李二的心情明显轻快许多,笑着说道:“恪儿所言甚是,当小酌几杯。”


    李恪将李康领到李二的跟前:“康儿,快给你皇祖父见礼。”


    李康立即就跪下来:“孙儿李康,参见皇祖父。”


    隔辈亲,自古传之。


    李二对李康格外喜爱,立即就将他拉起来,笑着搂入怀中:“我的好孙儿,都已经长这么高了。”


    “康儿,你的文武习练如何了?”


    李康回答道:“父皇和母后对孙儿要求甚严,文武皆在习练中,尚且还是不堪。”


    李恪听了,哈哈大笑道:“康儿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谦逊,着实是好事。”


    “父皇,刚才康儿有一番言论,惊讶了儿臣呢。”


    于是,李恪将他与李康之间的问答情况,对李二讲了一遍。


    李二听了之后,也是惊讶之极,更是一阵慨叹。


    “恪儿,如今只有咱们一家人,朕也就不再顾及什么颜面了。”


    “打天下,朕不如你。”


    “治天下,朕也不如你。”


    “治理后宫,朕还是不如你。”


    “就连管教孩子,朕依然是你的手下败将。”


    接下来,父子二人就开始喝起酒来。


    李恪向李二说起各处的风情,让李二的向往之心满满,恨不能立即动身也去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