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人声鼎沸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至于拜占庭,他们现在得害怕了。


    他们现在是大唐人了,拜占庭再可靠,也只是个附属国,和波斯比,差远了。


    想到这,他也有点得意。


    “好。”李二点头,“赫本大山,你是个可靠的人才,中流砥柱。现在就重新划分波斯的行省。”


    这话一出,其他波斯的老臣都羡慕得要命。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而且,赫本大山调解内外,为两国和平,立了大功,特封十级左庶长,赐田地万亩,食邑百户!


    在西都的户部担任侍郎,正四品!”


    户部侍郎正四品,在京城可能不算什么,但在西都就不一样了。


    李二自然不能亏待了这批人,要是太小气,以后谁还敢给大唐卖命?


    赫本大山激动得身体都颤抖了。


    他以后是在西都做官,不是回波斯。


    “谢太上皇的恩赐。”


    这时候,大家都羡慕起来。


    都是老狐狸,谁不知道这封赏的意思?


    很快,李二继续封赏。


    一个都没落下。


    这些人里,最差的也是从五品的官员,都有爵位,有封地。


    千金买骨,到此结束。


    大家都感激涕零,不停跪地磕头。


    然后,李二在宫里宴请他们。


    一个个都感到无比光荣。


    “杜荷,等一下。”李二叫住了杜荷。


    杜荷停下脚步,他喝了一点酒,但头还是很清醒,看了爱丽丝一眼,“你们先走吧,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会有人带你们过去的。”


    爱丽丝点点头,随后跟着赫本大山他们离开皇宫。


    “这次赏赐,你感觉委屈不委屈?”


    “不委屈,我觉得太上皇对我太好了。我的计划能实施,离不开朝廷大军的支持。不然,我的计划根本施展不开。。”


    杜荷说的都是心里话,他分得清是非。


    “你不会怪朕,觉得那些降臣的赏赐比你的高吧?”


    “不会,那是千金买骨,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想打赢是不可能的,但肯定会费很多功夫。”杜荷回答。


    李二听后更加满意,道:“朕和皇帝都不会忘记为国家出力的人。对你的赏赐,是朕和皇帝一起决定的。你年纪轻轻,前程远大,提升得太快未必是好事。再说,波斯确实不是大国。”


    “微臣明白!”


    杜荷离开皇宫。


    来到新买的小区。


    “这附近上百套别墅都是我买的,拿着你们的钥匙,去找你们的房子吧。”


    “多谢杜大人。”


    大家纷纷行礼,能在西都买房,就等于在这里扎根,得到了朝廷的庇护。


    不过,他们背后有氏族,除了留一些人在封底,更多人还是得迁移过来。


    一来,要表明决心。


    二来,太上皇肯定不喜欢遮遮掩掩的。


    如果大部分族人迁过来,在他眼皮子底下,那就不用说太多了。


    还得买更多房产来安置族人。


    “岳丈,那最大的别墅归你了,我和爱丽丝就住旁边那个小点的!”  杜荷边说边指了指不远处的别墅。


    他这人,其实挺低调的。


    赫本大山点了点头,“贤婿啊,这次真是多亏了你,我们赫本家才有今天。”


    “都是岳丈英明决策!”杜荷说完,就进了别墅。


    赫本大山笑了笑,也进了自己的别墅,接下来他打算大举买下更多的房产。


    虽然他把家里的财产都捐给了鸿胪馆,但他赫本家千年不倒,最不缺的就是金银财宝。


    这一阵子,这些波斯的权贵们都在疯狂地收购西都的房产。


    当然,他们不会亲自出面,都是让自己的家人去操办。


    原本就热闹的西都,现在更是人声鼎沸,新盖的房屋也都有了人气。


    地产商们都赚得盆满钵满,完全不愁卖。


    除了波斯的世家大族,富商和地主也纷纷涌入西都。


    他们都觉得,与其回波斯,不如在西都更有安全感。


    有钱有权固然好,但实力才是最关键的。


    谁先来西都,谁就能占到更多便宜。


    李二听说了这些事后,也笑了起来。


    “对了,杜荷此番带回了多少金银?”


    “启禀太上皇,总计不下六千万两!”


    “这小子,还真舍得,这么多金银,说给就给了。”李二笑着摇头,六千万金银,是笔巨款。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的忠诚,值得信赖。


    “让吏部赶紧把那些人的官牌做好。”李二下令。


    “是!”


    “对了,第四批远航队的人到哪了?”


    “回太上皇,再有两天,应该就能到西都港口。”


    李二点头,虽然现在陆地交通已经打通了所有枢纽,但陆地运输慢,而且一次运不了多少物资,还是船运更快捷。


    不过,公路正在修,京城那边的火车也越来越多,未来虽然海运还是主流,但陆路运输肯定要发展。


    他翻看了一下地图,这些天,西都治下的城池都在修公路。


    只是修得有点慢,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也就是水泥的限制。


    要生产水泥,就要建工厂,要玻璃,也要建玻璃厂。


    现在只能小规模生产。


    不过年后应该就能大规模生产了。


    路途太远,从中土运物资不方便,所以沿途要建水泥厂,方便修路。


    “可惜这次没留下多少俘虏,人手还是不够。”


    李二叹了口气。


    “陛下,现在工部雇佣了不少西夷的土著,工钱不高,但比他们本土的工钱高,还包饭,他们都抢着来。”房遗爱汇报。


    “那就多雇佣一些,拉动一下内需。”李二现在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


    国库里的银子充足,打了这么多仗,什么都不多,就是金银多。


    现在国库又进了六千万金银,足够用了。


    他估计,国库里现在大概有一亿五千万金银,这笔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可以支撑三到五年。


    现在周边已经稳定,百姓的身份证也发放了,土地丈量还在进行。


    还要分地,搞新农村制度,基本上是照搬中土的那一套。


    虽然要一国两制,但不能跟中土完全脱节。


    这次,李二几乎给每个人都赐了块封地,有的还给了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