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完)
作品:《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 第214章
江小娥不是没感觉到自己成为了拖拉机厂关注的对象,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想让她有太多的压力,没有一个人凑过来跟她说一些安慰又或者是鼓励的话,甚至当其他人望向她时她回望过去, 他们总会下意识的撇开视线,像是生怕影响到她似的。
尤其是他们想问又不敢问、想了解又怕打扰她的神色,让人莫名的有些好笑。
就连骆工也是这样。
老爷子明显比她闲的多,这一点从她在食堂与他多次相遇就能看出来, 要是没那么闲,老爷子绝对不会把时间花在吃饭上,要不是身边的助手帮盯着,他都得饿着肚子干活。
这么闲的老爷子, 手中的任务肯定是没差了, 周四之前肯定能完成。
那她这边呢?
如果这会有人去七车间看一看,就会发现车间置放成品的地面上还是原先的两个老样式, 周边倒是摆了不少零部件, 但最新的成品到现在还没个影。
所以……真赶不及了吗?
这个问题在很多人脑子里反复浮现,有些人不好问到江工那边去, 倒是和王耀等人打听过消息。
只不过不管问谁, 都是一副摇着头说是不知道的样子。
就连王耀等人的家人私底下都问了几句, 说是一定会保密绝对不会告诉其他人。
可他们还是摇着头说不知道。
这样一来,反而让其他人都觉得王耀他们是真的不知道, 连参与这个任务的关键人都不知情,那……
“不行就不行, 反正小江原先研发的两款履带板在性能上也提升了不少, 到时候根据地面的不同配置履带板的样式一样可行。”
“确实可行。”陆宣贵更清楚这一点,可行肯定是可行的,在性能上已经改良提升, 再怎么样也比原先的老样式来的好。
但是吧……
除非个别的地方地面成分完全一致,其实大部分的地面都属于混合成分,就像木块和石子,很难找到完全是木块以及完全是石子的地面。
所以他们为什么这么期待小江的研发成果?
就是因为当两者结合到一块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就像老刘先前说的,真要研发出来就能给厂子带来大批量的订单,原因也简单,就是因为这种履带板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如果是单一,那就只能符合个别市场的需求了。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不小,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这么期待,完全可以把原先的那两类履带板拿出来先用着,照样也能让他们制作的履带板拖拉机更新换代。
不过他心里明白也没用,具体能不能成还是得看小江,但人家小年轻嘛实在是不想给她太多的压力,不行那就不行,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未来还有大把的时间嘛!
他笑了笑,继续说着:“赶不上就赶不上,咱们厂子制造的第一辆履带板拖拉机赶不上,那就赶第二辆!要是第二辆还是不行,也没关系,这不还有第三第四、第五辆?”
小江还年轻,不着急。
红星拖拉机厂同样也年轻,一样不着急。
人都在他们厂子里,他们又有什么好着急的?
当然了,这些话也只是失败后的安慰,一个个那么紧张,还不是盼着能成功?
眼瞅着新的一周开始,从周一到周二,连待在食堂的江东阳都能感受到拖拉机厂怪异的氛围。
当然他也知道是为了什么,一个个不敢跑到他妹子面前问,倒是都往他这边凑,想着打听些什么消息。
这凑过来的对他来说都是人脉,他自然不会傻的往外推,嘴上应诺着“好好好,我回去了就去打听打听”,结果他刚刚说完对面的人就一脸惊慌,一脸郑重的强调不让他去打扰小娥。
他当然知道,别看他嘴上应诺的快,但他自然不会因为一个外人就去打探妹子的消息,不过就是嘴皮子一搭一合,过几天再找个借口搪塞罢了。
结果这些人都不给他找借口的机会,搞得他一脸懵,问是他们问的,结果不让问也是他们说得,搞不懂他们的想法,但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着急。
不过拖拉机厂的人着急,江家这边倒是得了几个小消息。
家里又有人升职了!
而最高兴的就是江东阳,当听到媳妇报喜后,他第一个放声狂叫,往上跃得老高,高兴地不得了。
“我媳妇升职了!爸,你儿媳妇加工资了!哎哟,我媳妇以后就是个小管……”
“你给我消停点。”谢绝娣一把捂住东阳的嘴,脸上带红有些不好意思,但她眼里也带着光。
在以前,认识她的人都会说,谢绝娣这人有能耐,不然也不会没个依靠就进了纺织厂还弄了那么大一个独院,但她也命苦,孤寡一人带着个孩子,没亲没故,遇到个事都没人依靠。
当年那些劝她结婚的人,其中一部分也是好心。
他们太明白独身带着孩子会遇到的坎,真要遇到一个黑心的,夜里将他们两母子拐走都没亲人为他们做主。
真遇到有人欺负上门,她除了摆着一副较死劲磨到对方烦躁的样子之外,总不能真和人硬扛吧?
是她打得过对方一家老小,还是阿采能打过?
但一切都过去了。
她现在也是有了依靠。
不用思虑着以后的路,上工期间也不用担心阿采一个人独处,家里的事都有人替她处理妥当,这让她总算有了喘息的机会,可以将精力花在其他事上。
比如说事业上。
她离开那个混乱的原生家庭,这一路走来虽然也有人帮助过她,但如果没点能耐他们两母子早就被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现在有精力往上冲,不说能升的有多高,但怎么着也能混个组长的位置,而现在看着东阳欢喜的模样,谢绝娣心里的干劲更足了些,为了家庭她也确实该努力一些!
难得的大好事,家里又是一顿丰盛的大餐,江东阳费了十足的劲将这些时间学到的厨艺好好展示展示,不单单他们一家吃的埋头不语,那香味飘到外面,好些邻居都流着口水馋的不行。
“我现在是越来越明白小娥为什么上班那么有劲了。”江湛生说着,要是纺织厂也有这么一个好厨子,他也能那么有劲。
难怪小娥要费力气把东阳送过去学厨艺,这要不学还真可惜了,为了一家人的幸福他叮嘱了一声,“那位师傅确实是个能耐人,你以后可得好好跟着学。”
“也学不了多久了。”江东阳说着,“曹师傅下个月就得离开,到时候食堂就归他徒弟管着,我也不用天天往那边跑了。”
“下个月就离开了?”江小娥抬起了头,她几乎没有犹豫,“这段时间不用管我的晚饭,我直接在食堂吃。”
江东阳乐了,“要不早饭也在那边吃吧,听说这几天曹师傅会专门带着他们做包子。”
“行!”江小娥重重点着头,她已经开始期待明天了。
“曹师傅真要走了?”江湛生还有一些不舍得,有这么一个好师傅教着自己儿子,他哪里舍得人家这么早离开?
不过他也不能光想着占便宜,便道:“人家虽然没有正经收你为徒,但该教得也没少教,他现在要回老家你们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该有的礼节都得有。”
“爸,我做人你还有什么担忧的?”江东阳哼声,“我早就准备了,你就放心放吧。”
先前弄螺蛳就挣了不少,而且为了避免被人抓到把柄,收到的好处大部分都是“物”,他能从里面挑选几样送给曹师傅,肯定不会失了礼。
而且他也没打算和曹师傅彻底断了联系,人是离开了,但不是还能通信嘛?
几人闲聊时已经商量好给曹师傅送些什么,江小娥也决定明天早点往厂子里去,曹师傅很少做包子,她必须多抢两个。
吃饱喝足,眼瞅着就到了周三。
而同时,第三大组也到了最后关头,只等骆工那边完成,他们就能进行组装那一步,也就是说,如果骆工那边在周三完成,他们也不用等到周四,可以直接将计划提前。
而这个前提是骆工那边有了消息。
在其他人都眼巴巴瞅着时,陆宣贵却不信老爷子没法提前完成,老爷子闲得都不加班了,对于这点,他还冒着被翻白眼的风险凑到老爷子面前,一脸打趣的样,“以前千求万求你不听,现在倒是乖觉了,不用催着就知道好好歇着。”
“滚蛋。”骆工不待见他。
陆宣贵嘿嘿笑了两声,他一副很懂的样子,“我知道,你老人家就是拖时间嘛,为小江争取时间……”
“屁话。”骆工一脸不耐烦,想将人踹走。
陆宣贵脸上的笑意更深,一眼就看穿老爷子的想法,不过随后他又稍稍叹了声气,“拖还是别拖了这都最后一天了,小江这次赶不上不还有下次吗?”
骆工没说话,只是抬起了手。
陆宣贵没懂他的意思,一脸疑惑的看着他。
骆工哼了哼,“看看时间,这才上午十点。”
陆宣贵挑了挑眉,“是上午十点,但她现在还没动静,就算赶着今天完成了总得试机吧?这不还是赶不……”
“哐当”一声,房门被重重打开,一道狂喜的声音随之传来,“快快快!小江申请实验组那边试机,这会都往后山去了!”
陆宣贵瞪大眼,他没想到小江还真赶上了!
立马起身站起,扶着老爷子一并往后山去,他们赶到的时候这边已经人山人海,外侧挤满了得到消息的人,显然也是来看个结果的。
两人从人群中走到前方,就看到三个履带板已经开始向上攀爬,其中两个就是原先改良过的不同地面使用的履带板,中间那个应该就是二者合一的履带板。
这倒不用他们去问,光看就能看出来!
倒不是说三个履带板之间有特意标明,光从外形上来看中间的履带板对比两侧的履带板没什么太大的改变,从尺寸到外观的结构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至于具体的还得看看内部的详细结构。
而他们之所以能认出来,是因为它的速度!
三个履带板的起点都是在同一条线上,但这会儿它们已经爬到中间阶段,都不用认真去观察就能看出中间的履带板处于第一的位置,而且观察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它的速度很均匀,它不像两侧的履带板在不同的地面速度会有所改变,有时慢有时快,反而将速度拉低。
可中间的履带板不同,它适应了各种不同的地面,虽然不知道底部的运行齿是怎么运作的,但能够看出它适合各种不同的地面,始终保持均匀的速度向上攀爬,而不是像两侧的履带板,因为地面的不同时而快时而慢,三个履带板全都拉开了距离,而中间那个始终保持着第一的状态!
不管是石子地面还是木柴地面,又或者是混合地面,它丝毫没有因为地面的不同而影响速度!
“不止速度,还有颠簸状态。”郑文华指着前方,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每个履带板在运行之中的稳定程度。
而这一点也不用他们细心观察,看看质检员手中的报表就能看出来,他们有一种试验的方式,能够很清楚的体现出每一个履带板的稳定数据。
很显然,第三个履带板稳定数据上下起伏很大,而这就是原先按照胡知韵的思路制作出的鳍形辅助齿,虽然在后续经过一些调整,但稳定程度还是比不上另外两个履带板。
不过这个发现并没有让大伙失望,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都在中间的履带板上,三个履带板的稳定数据拿出来一对比,谁胜谁输一目了然。
而且其中一份数据表几乎在一个平行线上,如果要给它打个分,那一定是在优秀往上!
“小江,中间这个履带板除了适应地面之外你是不是还增加了关于稳定的性能部件?”刘智明直接问了出来,他不是不知道在后续能看到这个履带板的具体构造图和制作的方式,但实在是等不及,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马上就知道。
不仅仅是他,周边人都一个样。
当刘智明问出来后,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为首的那一人身上。
“对。”江小娥点了点头,“我见还有些时间,就将原先的悬挂系统调整了一下,运用在多功能履带板上,没想到还真能行。”
“……”
“…………”
陆宣贵张了张嘴又合了合嘴,总觉得听错了似得,“见还有时间?小江,所以你之前就已经弄得差不多了?!”
敢情他们白担心了啊,小江能将悬挂系统调整再弄上去,那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而他们这边天天盯着盼着,就怕赶不上周四这天,结果人家早就弄得差不多了……
他侧头看着王耀等人,一言难尽道:“你们也瞒得不错。”
结果话音刚落下,就看到王耀几人一脸憋笑的样子,憋了一会没憋住,笑得特别开怀。
陆宣贵忍不住想翻白眼了,有那么一瞬间他挺理解老爷子为什么常常翻白眼,是真的挺烦这几个小子。
不用多想,肯定是他们想看笑话,这才全都憋着忍着,就等现在看他们诧异的神色,满足他们的怪趣味了。
不过想想,换做是他他也想看看。
他都不用特意去照镜子,就能想象到他前几分钟惊愕又佩服的模样有多好笑,好在,在场不止他一个,除了七车间几人之外,在场谁和他不是一样?
就连骆老爷子也一个样。
只是老爷子不在意自己是不是被当做笑话,他最在意小江是怎么将悬挂系统引用到履带板中,“你是将它调整成独立状态了?”
江小娥点头,“就是您想的那样。”
骆工忍不住倒吸一口气,双眼放光看着前方还在往上攀爬的履带板,“你这丫头,可真会给人惊喜。”
小江改良过的悬挂系统就已经在这一行处于领跑的状态,要不然也不会有机会登上全国大奖。
而现在,她居然将这个系统改良成独立处存在的状态,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其他车辆要是想调整稳定度,不需要在车身已经地盘之处加入悬挂系统,这种加入,还得调整一下内部结构,需要改变或者外增加一个部件,用来链接地盘和车身之间。
但看看前方的独立履带板,也就是说小江再次改良的悬挂系统可以独立存在,这就代表……
“我已经能预想到厂子里以后的订单量了。”陆宣贵喃喃一声,他想着老爷子果然有远见,等会回去他就运作小江评级的事,有这么一个为厂子增加大笔订单的人才在,他要不珍惜就不配坐上副厂长的位置。
不过能怎么加订单的前提是这次的试验得成功。
同样,如果这次试验成功了,就代表这个多功能适应各种地面的履带板可以用在他们厂子制作的第一辆履带式拖拉机上,将其性能大大提升。
有这两个可能在,他们更期待着看着前方快要攀爬上顶的履带板了!
刘智明略显紧张道,“还有多远?”
郑文华吞咽口水,“六百……不不,最多五百米不到!”
“快看,一号履带板停下来了。”有人惊呼,还有人高声附应着,“被卡主了,应该是石子卡在齿轮缝隙里了吧?”
不管是什么原因,一号履带板停在了铺满石子的地面,倒是二号履带板照常向上行驶,速度还比原先要快一些。
但作为中间的三号履带板不同,它的速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时速上,不仅仅是它,其实其他两个履带板也一样,只是它们因为路况改变了速度,导致时而慢时而快。
这就很明显能够辨认出,哪款履带板更适合哪一个路况。
而作为时速一直没有变化的三号履带板,也就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它没有因为路况变化时速,就证明它的稳定性和适用性有多强大!
“快了快了,最后百米!”
“边上的二号履带板离它还有段距离,应该是追不上了。”
“就算追上了也不差,它的稳定性是真好,你看看实验员手中的数据,表格的数据几乎没有起伏,连数据都这样,真要行驶起来,坐在上面的人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这就是他们对改良后的追求,提高性能追求更高效、更适应的需求!
眼瞅着中间的三号履带板突破最后的百米,一个个都开始屏住了呼吸,变得格外紧张,双眼都紧紧盯着前方,都舍不得眨眼错过一秒。
“六十米,那是最后六十米的标志吧?”
“过了过了,五十米,它超过了五十米!”
“最后那段路有些陡啊,它能顺利上去吗……它上去了!!!!!”
前面还在紧张害怕中,后面那四个字直接喊破了音。
它上去了!
它成功登上了上坡的最顶端!
它稳稳的停在那里,像是在感受着下方无数人的欢呼和狂叫声。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江工我们做到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我们见证了它的历史!这辉煌的一刻我们亲眼所见。”
无数人跳着叫着,甚至还有人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江小娥身处在最中央,她能清晰的感受到这份激动的喜悦,脸上的笑意也是越来越深,这份成就带来的快感真的很让人沉迷!
不过她并没有跟着跳着叫着,而是稳定了情绪后对着身边人说,“再来一次。”
一次的试验自然不够,接下来的数个小时,将会重复不断的从实验中得到一个稳定的结果。
而这时,骆工却有些等不住了,“走走,好好跟我说说你的思路,现在就去七车间……”
“那不行!”江小娥还没说话旁边的陆宣贵就打断了他的话,“老爷子,明天就周四了,小江这边都完成了她手头上的项目,您那边还没个结果呢。”
“……”骆工还真把这事给忘了。
陆宣贵有些好笑,老爷子专门拖着时间,就是想给小江把时间拖到最后的关头,不到周四不启动最后一个组装的步骤。
可谁都没想到小江不但赶上了,还提前赶上了,赶上了不说连试机的数据都这么完美。
这下好了,垫底的人成了骆工。
他现在可没时间去了解小江的思路,而是得赶着最后关头把他手中的任务完成,哪怕老爷子知道后续该怎么完工,但也得赶时间不是?
看着老爷子脸上皱巴的样子,陆宣贵就觉得好笑,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将人往后带,“走走,赶紧把您手头上的活完成就有时间去小江那边了解了解,要是拖到明天,您还得带头组装车辆,那就更抽不出时间来了。”
骆工哼哼两声,“我可以熬夜。”
“您可以熬夜小江可熬不了。”陆宣贵一边带着他离开一边说着,“人家年纪轻轻可不能学了您这个坏习惯,不然好好的身子都得熬坏了,您可得心疼心疼她,有她在,咱们拖拉机厂以后辉煌的时刻可不会少!”
对于这点他坚信,不仅仅是他,厂子里很多人也是一个想法。
就像现在,他们会这么激动狂欢不就是因为自己亲眼见证了一个辉煌的时刻?
这还不止!
周四将迎来更辉煌的时候。
骆工对时间的把控很强,他在周三的下午十六点左右就完成了手头上的项目,也就是说从这一秒开始红星拖拉机厂已经完成了所有配件的制作,再接下来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组装!
周四上午,拖拉机厂来上工的工人们就发现厂子里的气氛与原先有些不同,单从在最大的车间里发现一行带着器材的人身上就能看出来。
“他们拿的都是些什么?”
“是照相机吗?怎么来了这么多人给他们照相?”
“不仅仅是照相机,还有摄影机!”其中一人指着前方,很是激动的说着,“你们看,那像不像是电影院用来放映的设备?厂子可真是大手笔呀,请来了摄影的专业人员!”
“不一定是特意请来的,咱们红星拖拉机厂可是当地新成立最大的工厂,现在厂子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拖拉机以及第一辆履带式拖拉机对地方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了解情况的人解释着,他继续说,“不仅仅咱们厂子这么关注,当地各个部门同样也关注着,说不准这次来的摄影队伍不是厂子里专门请来,而是相关部门特意上门来留影!”
“要真像你这么说的话,难不成咱们厂子还能上电视?”
“为什么不能?”其中一人昂首挺胸,哪怕他没有加入到制作拖拉机的队伍中,但是身为红星拖拉机厂的其中一员他也格外的骄傲自豪。
尤其是这次制造的拖拉机不管是四轮式还是履带式都将改革换代,能在历史中留下画笔,这么重要的改良自然会全国性的报道。
不单单上报,上电视同样也不稀奇!
“真能上电视我?那我们是不是有可能也被拍进去啊?”有人期待,上电视诶,哪怕只是作为边上的人无意被拍进去也高兴啊。
“说不准能会,你看看我,我头发乱了没有?”
“早知道我就穿身新工服了,你看看肘子这还有个补丁,多不好看啊……”
“你们干嘛呢,咱们不一定会被拍进去干嘛这么紧张?看看车间那边的人,肯定会被拍进去,但他们是一点都不紧张。”
车间那边组装的人不紧张吗?
那还是紧张的。
倒不是因为会上电视紧张,而是紧张在组装中会不会出现问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他们都得重新调整或者回炉重造,大工程啊。
大工程倒是不怕,但谁不希望能一次成功?
首先,是地盘和车架的搭建。
这个早在开始的时候,第三大组就搭建了一半,只不过在安装前后桥的时候需要将变速器安装进去,所以后续搭建一直停留在今天。
江小娥并没有参与到这个任务中,她站在旁边视角最好的位置上,看着张福顺操控小型吊车,将一侧的车身架子移到需要固定的位置上。
这是很关键的地方,相当于人的心脏和肌肉,需要专用的吊具来协助,需要对准发动机飞轮壳和变速器壳体的位置,缓慢下降,确定定位稍对齐,一旦对齐位置下放就需要几个工人来协助固定的操作。
江小娥瞅着,发现前方的几个同志动作都特别稳当,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就将这一步完成。
紧跟着是液压、燃油的铺设以及电力系统的布线。
张工下场,这次由刘工带队上前操作。
这是一场很精密细致的操作,用时也是最久的,拍摄的机器开了又关,用了足足两卷卡带还没拍摄完。
直至接近中午十二点,刘智明拧紧某个螺栓,示意着这个任务的结束。
这都到了饭点,却没人去食堂用饭。
就连馋曹师傅厨艺的江小娥也知道今天很是特殊,并没有贪嘴。
当然,他们也不会饿着,陆宣贵作为副厂长,都不用他过多吩咐就已经有人将饭盒递到六十多个技术研发工手中,随意填填肚子就接着往下继续组合。
这一次是将是拖拉机的最终总装。
驾驶室、覆盖件以及……悬挂系统的安装!
很显然,最后这一步留给了江小娥来操作,她提前做好了准备,将袖套戴上并拿好所需的工具,直接迈步进入车辆之中……
不知道为什么,在迈步进来的时候她突然回想到了去年的某一天,那天她也是像今天这样,拿着一把工具翻身进了脱粒机的内部,那算是她第一次真正迈步走进这个圈子,而现在也将是她最重要的一个据点,从这一天开始,她的名字都将印在这两辆拖拉机的介绍数据上。
红星—7001CG(常规款)四轮式,以及红星—7001LD(履带款)履带式。
从东方红—28系列开始却以最新的系列型号完美结束,彻底改革换代,这将是它们新的命名。
而这,却不是江小娥的终点。
当手中最后一步完成,她看着链接蓄电池的电源亮起,抬起头对向前方的人群,声音又清又脆——
“已通电,可启动!”
(正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