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总要有人继承

作品:《嫡女风华

    刚到正房门口,就听见董老太君在吩咐撤去冰镇酸梅汤,改用温热酪浆。她知道秦望溪寒疾不宜饮冷,事事为她着想。秦望溪心头一暖,轻步走进房中。


    “表姐快来这边坐。”小薛氏赶紧起来迎接,将秦望溪引到靠窗的软榻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直到用过晚饭,众人散去,秦望溪才得以与董老太君单独谈话。暮色渐沉,院中点起了灯笼,将整个庭院映照得温暖而静谧。


    “外祖母,我想接您去玄州住些时日......”秦望溪轻声说道,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


    董老太君笑着摆手:“我这把老骨头,经不起长途奔波。等你成亲那日,我再去玄州不迟。你且在这多住些时日,陪陪我这个老婆子。”


    鎏金香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在屋内弥漫开来。秦望溪望着董老太君慈祥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屋外蝉鸣阵阵,夜风轻拂,带来阵阵清凉。


    “对了,”董老太君忽然想起什么,“你表兄董舒子前些日子来信,说是在京中遇到了故人,提起你时颇为关切。”


    秦望溪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董舒子,这个名字总是能轻易地搅动她的心绪。那些本该尘封的记忆又开始在脑海中翻涌。


    “他......”秦望溪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淡淡一笑,“都是过去的事了。”


    董老太君叹了口气,拍了拍秦望溪的手:“傻孩子,有些事不必强求。缘分这东西,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强求也无用。”


    夜色渐深,院中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秦望溪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五味杂陈。那些曾经的欢喜与苦楚,终究都化作了时光里的一粒尘埃。


    次日秦望溪处理完白日里的事务,回到董府。


    暮色渐沉,董老太君内室烛火摇曳。


    董老太君望着眼前的秦望溪,眼底闪过一丝欣慰与不舍。这个外孙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如今更是长成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可越是如此,她这个做外祖母的,心里反倒更添了几分忧虑。


    “望溪,你这一路辛苦了,没好好休息就又有处理不完的公务。”董老太君轻轻拍了拍秦望溪的手,将那布满老茧的手掌握在掌心,眼眶不禁泛红。


    秦望溪微微一笑,那双清亮的眸子里映着烛光:“不辛苦,能见到外祖母,再远的路我也愿意走。”


    屋外传来几声蝉鸣,夹杂着下人们收拾庭院的细碎声响。董老太君望着窗外的天色,又看看秦望溪略显疲惫的面容,心疼道:“你这孩子,风尘仆仆的,该去歇息才是。”


    “外祖母,让我再陪您说会话。”秦望溪往老太君身边挪了挪,“这些日子在边关,总想着您和母亲。”


    董老太君叹了口气,目光慈爱地打量着外孙女。秦望溪虽然换下了戎装,但那挺拔的身姿仍透着几分英气。她的面容清秀,眉宇间却隐约可见坚毅之色,哪里还有半分闺阁女子的娇柔?


    “长澜和舒子的事情,老太太反倒放心。”董老太君声音有些哽咽,“就是放心不下你这丫头。”


    秦望溪抬眸,正对上老太君那双饱含深情的眼睛。烛光下,老人脸上的皱纹愈发清晰,眼角的泪痕闪着微光。


    “望溪,你可知道,女子在这世道上,本就不易。”董老太君握紧了她的手,“更何况你这孩子......”


    话未说完,老太君已是红了眼圈。她何尝不明白,自己这个外孙女和寻常闺阁女子不同。不仅子嗣艰难,还要担起秦家的重担。


    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即又远去。董老太君望着烛火,目光渐渐变得深沉。想到秦氏宗族那些人,她心中不禁冷笑。若不是秦望溪在秦家出事时力挽狂澜,只怕那些人早就将秦家母女往死里欺负了。如今见秦望溪势大,才一个个低眉顺眼地巴结。


    “祖母心里有数。”董老太君轻声道,“就想让你留在身边,好生照看着。其他家的公子,你当真都瞧不上?”


    这话本不该同未出阁的女儿家说,可秦望溪性子要强,若她不点头,谁也拿她没办法。


    屋内一时寂静,只听得见檐下风铃偶尔发出的清脆声响。秦望溪沉默片刻,才开口道:“外祖母误会了。不是瞧不上舒子表弟,只是......”


    她顿了顿,目光坚毅:“秦家延续几代人的梦想,总要有人继承。祖父、父亲他们都已不在,这重担,便落在我肩上了。”


    董老太君心中一痛。她何尝不知道秦望溪心怀大志。从她以民意逼迫君主为秦家平反,到率军南征大胜而归,哪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这世道对女子何其不公,她选的这条路,注定荆棘遍布。


    “你这孩子......”董老太君摇头叹息,“外祖母不是要拦你,只是......”


    “外祖母,”秦望溪忽然打断她的话,“今年匈奴来势汹汹,不如随我去玄州住些时日?”


    董老太君愣住了:“你倒是与你舅舅想到一处去了。”


    这些年来,虽说内宅之事已交给薛氏打理,但赵家上下,还是要靠她这个主心骨拿主意。就连儿子董明远有什么难事,也喜欢来与她商议。


    “渡江不安全,”秦望溪柔声道,“权当给妈妈做个伴,等风波过去再回来不迟。”


    见董老太君欲言又止,她又补充道:“外祖母不必急着答复,我还要在渡江停留些时日,可以慢慢商议。”


    董老太君望着外孙女清秀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她何尝不知道秦望溪这是在担心她的安危?可她这把老骨头,又怎么能拖累年轻人?


    “望溪,”董老太君轻声道,“你可还记得小时候的事?那时候你总喜欢缠着外祖母讲故事,一讲就是大半夜......”


    秦望溪眼中闪过一丝温柔:“记得,外祖母最会讲故事了。”


    “那时候你还小,总说长大要做个了不起的大将军。”董老太君笑着摇头,“外祖母还当是小孩子的玩笑话,谁知道你当真做到了。”


    秦望溪握住老太君的手:“外祖母,您放心,我会保护好您和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