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第35章
作品:《领主她今天卷了没》 凌晨那次最剧烈的波动结束后,大半天时间里又陆续有过好几次空间震荡。但悬浮文明那边编号011全力稳固,波动最高峰也已经过去,后面接踵而来的几次震荡,也都已经不再致命。
再加上抗干扰装置得以重启,虽然能量已经远不及之前,但由于峰值减弱的缘故,竟也应付了下来,在白棘的全力调配之下,以实验室为中心的区域,得以不再受外部信号干扰。
1952年5月7日,下午18:00。
在夜晚再次到来之前,富兰克林和她的助手高斯林在阿莱西亚的协助下,终是完成了整个制备阶段,得到了一个比原先还要更加精细的样本。
有了样本,接下来的时间变得至关重要,新的照片能否成功拍摄,便取决于接下来不到两天的时间。
原本“照片51”至少需要62小时的持续曝光,并且整个曝光过程对环境湿度控制十分严格,需要一个绝对稳定的环境。如今用未来科技加以辅助,整个曝光过程应该能够控制在36小时内。
这个数据是编号011计算的结果,实际操作仍然需要受环境、干扰、突发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而言之,已经比原来的时间缩短了近一倍,这已经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优势。
如今看来时间虽是紧凑,却也勉强够用,现下白棘几人面临的,反倒是另外的问题。
从昨晚到现在,整个样本制备阶段里,对手已经用了无数手段试图干扰制备过程,很明显,整个行动已经被暴露。
这样倍受干扰环境下的实验室,完全不能满足极端稳定的环境要求,想要在国王学院的实验室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曝光过程,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况且现下跃迁者临时改造出来的抗干扰装置受损严重,眼看着就连一天时间都不一定能撑过去,在这过程中,一旦出现其他不可控因素,她们将再难保证整个照片拍摄过程的安全性。
重重考虑后,所有人一致同意舍弃国王学院的实验室,按照跃迁者最初的规划,冒风险将后续照片制作曝光的整个步骤,转移到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密室”内完成。
早在进入富兰克林节点时,亚伯拉罕便快速寻找到了这个地方留作后手。
毕竟照片51是此次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一点跃迁者能想到,主神也一定会注意到,祂若是想要动手脚,确实最有可能从这张照片开始。
也辛亏他们提前做了布局,如今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所谓的“密室”,其实是一个战争时期留下的防空洞,编号011一队人提前选中了这里,也正是看中它深入地下、结构坚固、异常安静的特点。
这里深埋在地下,唯一通往地面的入口也被很好的掩藏在一座低矮的小山包内,外面荒草灌木丛生,就算是仔细搜寻,这个入口也极难被发现。
如今这个被改造的“密室”虽然环境简陋,但外部入口已经被编号011一队人再次做了战术伪装,可以算是个绝佳的隐蔽地点。
况且防空洞这种建筑本身就是高级别的战争掩体,它拥有天然的洞穴构造、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加固,这些都能很好的隔绝振动。再加上地底环境自然具有热惯性,温度波动远小于地面建筑,这样一来,环境干扰就能被降到最低。
只凭这些,这个临时搭建的“密室”,就远超地上的主实验室。
准备好的备用X射线衍射仪是“借用”并被偷偷组装起来的旧设备,核心部件包括相机、样品台、X射线管,已经全部被秘密转移到这里,电源来自一组大型工业蓄电池,通过一个机械式的稳压器持续供电。
除了保温材料和水温控制的管道,仪器上还有能够控制温度的溶液槽,再加上防空洞天然便具备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只需要增加些跃迁者带过来的保温材料和控温控湿度装置,表面加些掩护,能够保证不被富兰克林察觉即可。
这些所有技术都基于1950年代的科技进行改造,与时代科技并无违和感,况且即使富兰克林有所怀疑,由于实验过程本身时间紧迫,她也不会浪费太多精力在这些无关细节之上。
于是在样品制备完成后,四人便分头行动,避开耳目,最终的DNA样本、关键实验记录和部分便携设备,全部在几个人的秘密护送下,被安全转移到了跃迁者在国王学院附近准备好的隐蔽暗房。
到达防空洞后,富兰克林和高斯林便立刻投入工作,配合着将屋子中央那台简单的衍射仪各部件分别组装起来,又将样本精确安装到已架设好的相机上。
阿莱西亚负责环境控制,她需要时刻监控着蓄电池的电量、稳压器的输出、以及湿度计的读数,管理有限的电力分配,并不时对恒温恒湿系统进行手动调整,以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白棘则马上开始检查入口隐蔽性和内部安全,她快速巡视过整个防空洞,确定只有唯一的入口,便找了些沉重的木桩和金属柜从内部加固了入口。
紧接着,她很快回到临时暗室对面的房间,在这里一边监听着外面的无线电信号,一边持续密切注意着编号011在这里留下的一台小型简易抗干扰装置。
最开始校准工作进行得很快,由于防空洞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整个校准阶段不过3小时便已经完成,比预计时间快了许多。
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就是最为漫长的曝光。
根据之前截取到的情报,团队X计划发表三链结论的时间定在5月9日下午14:00的学术会议,如今时间已经到了5月7日晚22:00,距离对手结论发表仅剩下40小时,时间非常紧迫。
几个人这些天几乎都是不眠不休,白棘身体素质比常人好些,暂时还能撑住,但眼看着其他三人,尤其是富兰克林和高斯林都已经快要坚持不住。
见此情形,白棘便嘱咐她们替换休息,留下一人定期检查温度、湿度等参数,并计算曝光时间、测量、处理胶片冲洗的准备工作,自己则全程驻守,保证整个曝光过程都守卫。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23858|14178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最后的40个小时过得很慢,白棘感觉自己的耳边始终充斥着设备发出的低声嗡鸣,地面上偶尔传来脚步声、车辆的停留和驶离声,那些持续的、单调的声音,让过于疲惫的她差点睡过去。
防空洞内的空气开始变得浑浊,发涨的脑袋在闷热的温度下像是被泡在水里,用以提神的咖啡早就被喝得一干二净,有好几次,她感觉自己就要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下彻底昏死过去。
40个小时处于绝对封闭和狭窄环境下,时间变得无比漫长。
四个人之间的对话开始变得简短,气氛从最初的紧张兴奋逐渐变得枯燥,空气中只剩下高度专注状态的呼吸声,混在仪器持续的低鸣里,搅动着密闭空间内每个人紧绷的神经。
不知为何,最后的40小时反倒减少了那种超越时代科技的异常信号干扰,似乎主神的力量,也同样由于凌晨那次信号入侵而遭到了时间线的限制。
白棘强打起精神,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索性在昏暗狭窄的防空洞里开始来回巡逻。
她知道外面的人在找她们,但多亏了这洞内逼仄的地形和主神力量的减弱,那台简易的抗干扰装置,现下竟变得空前管用。
经过几次测试之后,防空洞内的几个人便得出结论,只要能保证所有人和设备都处于一个固定的小范围内,她们就不会被地面上的对手侦察到。
这样一来,至少再不需要担心精神污染和误导信号的干扰,只需要专注于这个秘密地点不被对手发现,直到照片曝光完成。
5月8日夜间,曝光进行约30小时后,对手似乎开始采取更极端的手段,白棘观察外部信号,发现附近好几个区域开始陷入大规模停电状态。
虽然暂时还没到防空洞所在区域,但对方似乎已经下定决心,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破坏曝光。
她心中警铃大作,马上将这个情况告知临时实验室内的几个人。
阿莱西亚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做好准备,在停电到来的同时便切换到备用电池以维持供电,几乎是同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的富兰克林也配合着暂停了曝光,并精确记录下中断的时间点。
紧接着,富兰克林转身接过高斯林手中的数据记录,双眼一眨不眨,仔细核对着每一条参数。
半晌,她紧锁的眉头终是舒展开来,朝着阿莱西亚和白棘的方向轻轻点头,示意她们无需担心:
“没关系,根据计算,曝光量已经达到85%,目前一切参数稳定,只是增加了一次暂停记录罢了……总比底片因电压不稳而报废要好。”
紧接着,她又想起了什么,转向阿莱西亚,语气认真地补充道:
“但我们绝不能松懈!最后15%是最关键的,反差和清晰度将在此决定。阿莱西亚,电力状况如何?”
阿莱西亚听罢,极快地检查过电路和备用电源,双眼未曾离开读数表,口中同时回答着:
“主电路稳定,备用电池满电……我们,可以应对任何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