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皇上性情大变
作品:《国公恶女回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春华宫
丽妃感觉自己要死了,皇上由着劲地折腾她。
她几次求饶,皇上就像中邪了一样,竟不知疲倦了。
“爱妃,朕已经多年没觉得这般神勇了,你要喜欢?”
姜妙梨这会只想等掉算了,她对皇上本就无情,一切虚情假意都为了在这后宫能够更好的生存。
皇上年纪大了,在那方面上精力不济,她也不用承受太多的恶心。
可今日,她不知自己到底遭受了多少折磨。
“皇上,臣妾肚子疼,肚子好疼啊!”她不是装的,是真的疼。
她已经求饶不止一次,这会是真真的受不住,说完这话人便昏迷过去。
宣德帝早就感觉到丽妃的不情愿,今日对他一点热情都没有,还以为是在敷衍,故意说肚子疼。
可人双眼上翻,再无回应时,他终于意识到不对了。
直到他看到床上落下的血。
“太医,快宣太医。”
方院使到的时候,丽妃身下的血已经染红一片被褥。
念芯不停地抹着眼泪,“太医,小主很在意这个孩子,不会有事吧?”
太医诊过脉过,心中无比惊讶。
皇上那么爱重丽妃,怎么舍得做出如此伤害她和胎儿之事?
“我现在就开一剂安胎药,服下后再行施针,若是孩子能保住,日后平躺休养一直到生产,万万不可再做危险之事。”
他说这话时,额头上的冷汗不停地落着,相信皇上一定能听懂的。
皇上这时还有一些懵,“方院使,先前你不是说过了三个月,便可以行夫妻之事吗?之前我们也有过数次,没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啊?”
方院使早就发现皇上精神不对,眼球外突,脸上红光异常。
“皇上,您今日可有觉得自己身体哪里有不适?”
皇上想着,今日他就像二十岁的矛头小子,身体好着呢,哪有不舒服。
“朕身体好着呢。”
德妃听到信,匆匆赶来。
她不解地看着皇上,心中疑惑那到底是一种什么药,能霸道让人失去理智,能让伤他最是宠爱的妃嫔腹中孩子。
皇上真的丧失理智了吗?
“方院使,丽妃的身体可还好?”
方院使轻轻颔首,“还要调养看看,娘娘到底身子弱,早前又受了苦,微臣尽力剩下的就看天命了。”
德妃依旧没有戳破太子进献仙丹一事。
此时她说仙丹有损身体,皇帝必然是不信的。
她在等,等皇帝自己意识问题在那药丸上,如今他龙精虎猛,再多良善之言相劝,定也不管用。
再让皇帝怀疑她们母子别有用心,离间太子与他的情分就糟糕了。
皇上坐在这里只守了一会,便离开了。
出了春华宫,他对?公公道,“给太子传旨,将那名炼丹的道士宣进宫,朕要每日与他一同修炼,研制丹药。”
?公公:“……”
皇上性情怎么会变化如此之大,他竟然对生死一线的丽妃母子如此不在意,一心都在炼丹上了?
“是,老奴这就去传旨。”
姜妙梨昏迷了一天一夜才苏醒,醒来后第一时间将手落在腹部,小腹隆着,腹中的孩子还在,她长长吁了一口气。
她不敢想,若是孩子没了,她是否还愿意再活下去。
风光无限的宠爱有了,为父亲求来的荣华富贵也有了,余生,她只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做为牵挂。
一滴泪从脸上滑落,她发现帝王的无情。
他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欲望如此伤害她,伤害她们的孩子。
她恨,这一刻,她是那样的恨宣德帝。
一声轻柔的嗓音将她从恨意中拉回。
“娘娘?”
姜妙梨侧目,“南茵?”
一声便哽咽在喉头间,再无法唤出声。
凤南茵身上的伤口已经愈合,没了最初的疼便赶了过来。
念芯抹着泪,“娘娘,是冀宁乡主给您施针,您才醒的。太医也说了,您再不醒来用膳,腹中的胎儿就真的保不住了。”
所以,是冀宁乡主又救了主子一命。
姜妙梨眼神闪动,满满的感激。
“我昏睡了多久?”
“娘娘,你已经昏迷两日两夜了。”
凤南茵道:“娘娘,这会可有感觉到哪里不舒服?”
姜妙梨让宫人全部退下,抓起凤南茵的手,眼泪无声下落。
“南茵,我现在只觉得这里痛,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求了那么多次,他就是不肯放过我,一直一直到我撑不住……”
她不是心痛,是恨,恨得喘不上气,恨得宣泄不出口。
凤南茵伏在她耳边,轻声道:“娘娘,若我告诉你,皇上他中毒了,才会如此失控,你可信?”
姜妙梨瞪大双眼,想说怎么会,皇上饮食起居都有专人伺候,怎么可能中毒。
凤南茵又道:“那药丸无人接触得到,也许只有娘娘有机会盗出来。”
她将计划与姜妙梨说完,丽妃就不停地摇着头。
“不,我不要,我怕,我现在一想到皇上会碰我,我就怕。”
她不要侍寝,她不要皇上再靠近,她怕自己再也忍受不住会尖叫出声。
凤南茵紧紧抓着她的手,眼中带着恳切,“娘娘,若皇上真的出了意外,顺位登基的便是太子。”
她多余的话都没有说,剩下的就全看丽妃的良心。
丽妃感受到凤南茵握在她手上的力量,想到这一路走来,若没有南茵相助,她早就香消玉殒。
若是皇上被人下毒,死后妃嫔是要陪葬的。
她虽怀着孩子,却无法确保不被选中,毕竟连她有孕期间,皇上依旧宿在她的寝宫。
若是德妃操持后事,她可平安到老。
若是皇后,陪葬之人有她无疑。
其实,她也早就是栓在靖王身后的蚂蚱,一荣俱荣,一陨惧陨了。
“好,我会找机会将药丸拿出来,我会提前给你送信的。”
然而,皇上就像转了性,那日过后,竟是再没有迈进春华宫一步。
更是将半个眼珠都看不上的太子推出来,让他代自己监国。
而他则躲进了永和宫,与无哏道长醉心炼起丹药。
靖王弹劾余尚书的折子被他扣在手中,一时竟是踌躇不敢递出。
此时,太子并无外戚相助,靖王怕把柄递交上去,非但不会治了余家的罪,反正被太子利用,二人狼狈为奸,到时候他便成了二人共同拔除的那颗眼中钉。
既然如此,他不如借太子之手,让安王恨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