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靠两个字赚钱

作品:《徒儿赶快滚,祸害山下美女去吧

    顿了顿,李惠琴接着道:“从建设成本来看,一个鸡舍的硬件投资就不小。”


    “包括搭建鸡棚、安装围栏、购置饮水和喂食设备,大概需要  6000  元;”


    “一千只鸡苗从孵化到出栏,加上饲料、防疫药品等费用,差不多要  8000  元;”


    “再加上日常的水电、维修等非常规支出,一个鸡舍的总投资至少要  15000  元。”


    李惠琴指着眼前的斜坡继续说道:“按照这片地的面积,我预估一下吧!”


    “要是全部建成鸡舍,至少能建  1000  个鸡舍。”


    “那你自己算一下,1000  个鸡舍,总投资就是  1500  万。”


    “我之前管理的养殖场,总投资才  100  万。”


    “这  1500  万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


    牛大壮听完,却毫不在意地问道:


    “你是担心管理不过来吗?这么快就没有信心了?”


    “惠琴姐,要是人手不够,咱们可以从村里找几个靠谱的人。”


    “咱们可以让他们跟着你学习,学成后就能辅助你管理。”


    李惠琴苦笑了一下,摇摇头说道:“大壮,你先听我说完嘛!”


    “管理问题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人工成本。”


    “我之前的养殖场,建了  100  个鸡舍,实际运转的大概  70  到  90  个。”


    “当初我雇了两个工人,加上我一共三个人,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要是按照  1000  个鸡舍的规模,至少需要  30  个工人,甚至更多。”


    “30  个太少了,咱们直接容纳  50  个员工怎么样?”


    牛大壮打断犹豫的李惠琴,不假思索地说道:


    “村里还有不少闲置劳动力,正好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李慧琴忍不住反驳:“50  个员工?我知道桃源村不缺劳动力。”


    “可是,大壮你有没有想过,50个员工需要多少薪水?”


    “就算按照最低标准,每个人月工资4000,你自己算算!”


    “一个月的薪水支出就是200000元,成本真的太高了!”


    “长此以往,一年下来,光是员工工资就高达240万!”


    李惠琴紧张兮兮地算着账,哪知道牛大壮再一次打断了她。


    “惠琴姐,你这账算得不对,月薪4000有点低了。”


    牛大壮说道:“我们最低保底工资,一个月必须在5000以上。”


    “再加上一些七七八八的福利和绩效,少说也得七八千。”


    “所以,你刚才算的支出,基本上再翻一倍才是准确数据!”


    “这么说吧,人工工资,一个月预算50万,保证平均每人有10000元。”


    “因为,我们整个养殖场,主管领导的薪水肯定要比普通员工的高。”


    “所以,一年下来,我们人工支出应该是600万左右,而不是240万!”


    听了这番话,李慧琴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


    “这也太高了吧?就算养殖场能盈利,大部分利润也会被工资吃掉啊!”


    “高吗?我觉得不高。”  牛大壮语气平静,“乡亲们跟着咱们干活,该得这么多!”


    “我就得让他们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能让他们吃亏。”


    “你不妨按照这个工资标准,再核算一下养殖场的收益。”


    “只要收入能大于支出,不至于折本,那我们养殖场就有存在的意义。”


    一旁的李欣怡早就被两人的对话逗得哈哈大笑:


    “慧琴姐,你还在这儿精打细算,担心成本太高。”


    “牛总倒好,一个劲儿地给员工涨工资。”


    “说实话,你们俩这反差也太大了,真是太逗了。”


    她走到李慧琴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依我看,你就按照牛总说的标准核算工资吧。”


    “牛总心里有数,他既然敢这么定,就肯定有把握让养殖场盈利。”


    “再说了,咱们办企业不光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工资高一点,大家干活才有劲头,养殖场才能发展得更好。”


    李慧琴看着牛大壮自信的眼神,又看了看李欣怡信任的表情,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


    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那我就按照这个标准重新核算收益。”


    “不过大壮弟弟,我可得跟你说好了,要是最后盈利不如预期,你可别后悔。”


    “后悔?我从来就不知道后悔两个字怎么写。”


    牛大壮笑着说,“你就放手去算,就算短期内不盈利也没关系。”


    “咱们眼光要放长远,只要把养殖场的口碑做起来。”


    “只要把桃源品牌打出去,以后肯定能赚钱。”


    “那时候,我们就靠桃源这两个字赚大钱!”


    李慧琴手里的树枝无意识地在地上划着圈,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懵懵的状态。


    她万万没想到,牛大壮规划养鸡场的核心逻辑竟然如此简单。


    先保证桃源村村民有活干、有钱赚,再谈盈利。


    而且对  “收入大于支出”  的盈利区间没有任何明确要求。


    这种看似  “不计成本”  的思路,与她多年来精打细算的养殖经验完全相悖。


    所以,李惠琴突然间就整不会了,因为她有些难以接受这种经营理念。


    缓过神后,李慧琴深吸一口气,决定按照自己过往的养殖数据。


    重新梳理一遍成本与收益,希望能让牛大壮更清晰地认识到实际运营中的问题。


    “大壮弟弟,野山鸡的出栏价格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


    李惠琴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列起数据,并侃侃而谈:


    “品质好的散养野山鸡,能卖到几百块一只,而普通的大概一百多;”


    “要是赶上市场饱和,七八十块也得卖,咱们按保守估计,取个中间值。”


    “一只按  120  块算,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


    李惠琴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  1000  个鸡舍全部投入使用的话。”


    “理想状态下,三个月后就能开始循环出栏。”


    “按照每批养殖周期三个月、分三批循环计算。”


    “每个月理论上能出栏  30  万只,毛收入就是  30  万  ×120=3600  万。”


    “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运营中,损耗和风险都得考虑进去。”


    李慧琴指着地上的数字,语气严肃:“首先是自然损耗,鸡苗孵化有成活率。”


    “还有养殖过程中会有意外死亡,再加上可能出现的瘟疫等等。”


    “就算防控到位,至少得减半计算,实际月出栏量能有  15  万只就不错了。”


    “其次是销售问题,15  万只鸡每月要全部卖出去,难度很大。”


    “咱们现在主要依赖桃源酒店和超市,短期内消化不了这么大的量。”


    “所以得慢慢拓展外部渠道,这么算下来,每月毛收入大概在  1800  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