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藏在崇祯蓝色袍服下的遗言
作品:《让你写日记,你咋写古代女人们?》 【崇祯元年,明朝大坏蛋魏忠贤被咔嚓掉啦,阮大铖也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官场。
不过呢,他可没死心哦,在金陵那地方,他到处结交江湖好汉,偷偷摸摸地搞小动作,就盼着哪天能卷土重来。
以复社为代表的江南好汉陈贞慧、吴应箕他们,那可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了阮大铖的坏心思。
他们一商量,嘿,上街游行去,坚决反对阮大铖复出!
还有人写了一篇《留都防乱公揭》,把他的阴谋全都给抖搂出来了。
阮大铖这下可慌了神,生怕自己的小命不保,只好乖乖地关起门来,当起了缩头乌龟,回家隐居去喽。
侯方域也是复社运动的一个重要人物,和陈贞慧、吴应箕他们那可是铁哥们。
阮大铖就看准了这一点,想通过巴结侯方域来缓和和陈贞慧他们的关系。
李自成一打进京城,南明的政权就跟雨后春笋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
尤其是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新皇朝,那简直就是短命得很呐!
这福王在金陵弄了个小朝廷,让马士英当上了内阁大臣。
阮大铖呢,也顺顺利利地捞了个兵部侍郎,后来还升成了兵部尚书。
这阮大铖一崛起,就开始搞他的复仇计划啦。
陈贞慧、吴应箕这些人可就倒了大霉,被他给迫害得够呛。
侯方域没办法,只好大半夜的逃离金陵。
李香君呢,却选择留在了金陵。
不过呢,时间都过去这么久啦,阮大铖的火气还是没消下去,对侯方域和李香君那叫一个恨呐,做梦都想找个机会狠狠地报复他们一下。
后来弘光朝里有个大臣想娶李香君当小妾,这可把阮大铖给乐坏了。
嘿,他立马就屁颠屁颠地说要把李香君送给这个大臣。
他还派人带着大把的银子去媚春楼下聘礼,李香君那是宁死不从啊。
这时候,
阮大铖也不管不顾了,直接闯进媚春楼,非要逼李香君成亲。
在这生死关头,
李香君紧紧抱着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团扇,一头撞向柱子,鲜血一下子就把扇子染红了。
迎亲的人一看闹出人命了,吓得屁滚尿流,灰溜溜地跑回去了,李香君总算是用自己的小命保住了贞洁。】
【大家发现没有,盘点了好几个历史上的名妓,其中秦淮八艳都是生在明朝末年时期。
那时候,朝局动荡不安,外有清军头头努尔哈赤虎视眈眈,内又因几次加税让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其中就属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最为浩大。
李自成他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汇聚了几十万的军队,那就是他的起义口号是当下农民最希望看到的。
“均田免赋!”
没错!平均分配农田,免除一切苛捐杂税。
不要小看了这四个字的力量,就是因为它的中心出发点,让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队伍越来越壮大。
到攻入京城的时间,他的军队已经多达五十万人了。
这个数字很恐怖的。
虽然,他们中大多数是由一些流民和百姓组成的,如同一盘散沙。
但在百姓的心中,他代表的就是正义的化身,是为他们求明天的。
与其饿死,累死,不如在这场起义中战死。
跟着闯王有肉吃,有汤喝。
明末当时不是有人写过一首民谣嘛。
当时反响很大。
是这么说的。
......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如此可见当时的社会问题,百姓过的很艰苦。
突然有一个领导者能够带给他们希望,他们自然欢迎他的到来。
均田免赋一出,百姓无不揭竿而起。
他们杀牛羊,备美酒迎接闯王,跟着他一起闯出光明来。】
【可造成如今明末那般境地的,不能全怪崇祯。
你们知道吗?知道崇祯的遗言吗?
相信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一定想知道吧?
崇祯在死之前,在蓝色袍服上留下遗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从这段遗言中可以看出崇祯朱由检对自己下面的官员很不满,也对当下大明的命运很无奈,很无助。
他认为大明之所以走到了尽头,是那些官员造成的,这其实说的也不无道理。
等会再详细和大家说说,其实从大明嘉庆年间就已经看出了大明的颓势了。
不得不说,崇祯是很有骨气的,他选择自杀保留尊严,最后还希望反贼不要乱杀百姓。
“国君死社稷”,崇祯帝坚持节气,在城破国灭之时没有像其他亡国之君那样成为敌军俘虏,而是殉国而死,让后世之人赞叹。
崇祯帝的遗书,更让人动容敬佩。
这位自18岁登基之日起,就勤勤恳恳治理国家的君王,虽然没有能力力挽狂澜,却仍然心系百姓。
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昏君,但却干了一些糊涂的事。
他的性格上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疑心病太重了。
这个也许随根吧!
谁让他祖宗在这个方面无人能敌呢?
他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哎,明太祖皇帝,咱可没点你啊,你若生咱气,大明朝我可不去了哦。】
就在江白日记更新到这里的时候。
大明应天府皇宫内。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喝着茶,听着马皇后给他念日记上的内容。
“嗯,由检至少在算是兢兢业业的,虽没有治理好大明,让大明走到了末路,但临死还不忘记百姓的安危,很不错,是咱老朱家的种!”
朱元璋听着听着,心中慢慢自得起来。
他并没有因为崇祯没有保护好大明王朝而生气,反而从里面挑出一些好的往自己脸上贴金。
可贴着贴着就不对劲了。
“草!啥叫随他祖宗!妹子,咱疑心病重吗?咱怎么不知道呢?”
“这江小子啥意思,在日记中点咱是吧,是想让历史上的那些能够看到日记的人都在嘲笑咱不成?”
“还说咱若生气就不来大明了,谁稀罕你来啊!”
朱元璋本是一脸的洋洋自得,突然脸色如同西伯利亚寒流刮过一样,瞬间降至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