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身在风尘心如明镜——李香君

作品:《让你写日记,你咋写古代女人们?

    可是,左瞧右瞧之后,小六子却一脸茫然,挠着头嘟囔道:


    “圆圆啊,我除了看到镜子里头有你那张哭得稀里哗啦、妆容都花掉的脸蛋之外,啥特别的东西也没瞅见呀!


    噢,难不成是因为你不小心把脸上的妆给弄花了,害怕班主怪罪下来,所以才伤心得直掉眼泪吗?


    别担心哈,妹子,待会哥哥我帮你去跟班主求求情,多给你留点儿时间,好让你抓紧把妆重新补上。”


    说着,小六子还体贴地伸手轻轻拍了拍陈圆圆的肩膀。


    “不,不是这样的,难道你真的看不到镜子里有字吗?”


    陈圆圆满脸疑惑地转过身来,目光直直地投向站在一旁的小六子。


    她那秀美的双眉紧紧蹙起,似乎对小六子的反应感到十分诧异。


    小六子被陈圆圆的话弄得一头雾水,他快步走上前去,凑近镜子仔细端详起来。


    “字?哪里有字啊?圆圆,你可别吓唬我哟!这大白天的,我怎么什么都没瞧见呢?


    我只看到镜子里头映着你那张美若天仙的脸蛋儿。


    哎呀,只不过这会儿嘛,倒是像个小花猫啦,哈哈哈哈……”


    小六子一边说着,还一边嬉皮笑脸地冲陈圆圆做了个鬼脸。


    陈圆圆却丝毫没有被小六子的玩笑所逗乐,她一脸严肃地盯着小六子,再次追问道:


    “你当真看不到吗?”


    小六子见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他收起笑容,认真地又看了看镜子,然后摇了摇头。


    “真的没有字呀!圆圆,你该不会是生病了吧?还是说不小心撞邪啦?不行,我得赶紧去把班主找来给你瞧瞧。”


    说完,也不等陈圆圆回应,便急匆匆地转身跑开了。


    眼看着小六子离去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之中,陈圆圆整个人像是丢了魂一般,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镜子中的那些文字。


    那些字迹仿佛有着一种神秘的魔力,让她的思绪渐渐飘远……


    【哎呀!盘点这期日记内容,着实伤神啊,她们一个个的命运太悲惨了些。


    有始有终,我努力些,坚持把她们说完。


    接下来盘点的这位身在风尘心如明镜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


    【敢爱敢恨不畏强权,媚香楼里以死明志表坚贞!


    侯方域避祸离开南京城。


    李香君洗尽铅华,闭门谢客。


    当红权贵田仰,企图强娶香君,香君誓死不从,一头撞在栏杆上,撞得鲜血淋漓,逼退了迎亲的队伍,感动了在场的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他用血点在李香君手执的宫扇上画了一树桃花。


    这把扇子正是侯方域的定情物。


    血凝的桃花扇,瞬间冲上了华夏名扇之顶。】


    【清初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正是选用了李香君血凝的桃花扇为题材创作的。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线索,展现明末南京风云变幻的历史传奇剧本。


    《眼见他起高楼》这是第一句《大势已去》中侯方域对明朝衰亡的感慨,也是全剧的主题句。


    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话说那李香君年方十六岁,而彼时的侯方域已然是誉满天下的大才子了。


    她本是苏州吴宅里备受宠爱的大小姐,其父更是官居要职的武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命运的齿轮开始无情地转动。


    以魏忠贤为首的那群奸佞宦官,为了一己私欲,设计构陷李香君一家,致使她家惨遭抄没。


    可怜那时仅有八岁的李香君,小小年纪便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故,从此与家人离散。


    随后,孤苦无依的李香君被送至南京秦淮河畔,幸得养母李贞丽收留,并跟随其姓,自此踏入红尘,沦为一名青楼女子。


    这般身世遭遇,无疑是典型的女主角设定啊!


    亲见家族破灭、亲人四散的惨状,李香君心中充满了对于那帮阉党的恨意。


    不仅如此,


    在李香君温婉柔美的外表下,还深藏着一股如同男子般的豪迈气概和侠义心肠。


    当听闻明朝那位威震边关的大将袁崇焕竟遭诬陷蒙冤致死时,她不禁义愤填膺,怒火中烧。


    只可惜,身为弱质女流的她虽心怀正义,却无力为这位忠臣良将伸张冤屈。


    但这份愤怒与不甘,始终萦绕在她心头。


    她通过写诗为他发声。


    像她这样的弱女子,心中还装着国家,真是难得。


    谁说青楼女子就下贱,就不配爱国呢?


    她与侯方域是在媚香楼相遇,那年他二十二岁。


    两人正式梳拢成为夫妻。


    梳拢只是明清时期的一种仪式,并不是明媒正娶的结婚,只是相当于订婚。


    侯方域的定情信物是一把象骨绢面宫扇,其琥珀是扇坠侯家祖传珍宝。


    可见对方对李香君是真心的喜欢。


    要知道,当时李香君可是媚香楼的顶级名妓,头牌。


    若是想和她见上一面,必须准备钱财贿赂鸨母。


    侯方域梳妆所需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让他陷入了极为窘迫的境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虑不安。


    正在这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


    阮大铖竟然通过杨有龙送来了一大笔丰厚的金钱,仿佛一场及时雨,瞬间解决了侯方域的燃眉之急。


    然而,


    当李香君知晓这件事情之后,她立刻意识到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李香君深知侯方域万万不可与阮大铖这样的人物有所交往。


    尽管阮大铖确实有些才华,但他却是个黑白不辨、是非不分之人,更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贤的走狗和同党。


    像这般道德败坏、品行恶劣之徒,绝对不可能是什么良善之辈。


    侯方域在听完李香君入情入理的分析之后,深以为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后怕。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与这些卑鄙小人划清界限,不再有任何往来。


    于是,两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毅然决定变卖掉众多珍贵的首饰,想尽办法东拼西凑,总算是将这笔钱如数集齐并归还给了阮大铖。


    至此,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渐渐被人们淡忘。


    话说回来,


    阮大铖本是明朝朝廷中的一名进士,且已为官多年。


    他长期与权倾朝野的宦官魏忠贤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最终,他因作恶多端而遭到朝廷严惩,被革去官职,并剥夺了功名,无奈之下只得灰溜溜地退守至南京居住。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他又为何会出手相助侯方域呢?


    这里面显然什么暗藏玄机,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