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3

作品:《三国白话版

    “九锡”是古代中国封建帝王授予功臣或显贵的殊荣,用以表彰其卓越的功绩和高尚的德行。


    这“九锡”具体指的是九种荣誉的标志或礼物,包括:


    1. 紫绶带:象征高贵的身份和荣誉。


    2. 金玺:帝王的印章,用于证明其权力和权威。


    3. 金玉之具:通常指黄金或玉器做的饰品,象征荣华富贵。


    4. 马、车、船:作为荣誉的象征,表明接受者可以拥有豪华的交通工具。


    5. 衣冠:特别的服饰,用以区别于普通百姓,象征高贵的地位。


    6. 金鼓:象征武力和权威。


    7. 列侯之位:授予受封者的官职或封号。


    8. 地方的统治权:给受封者权力管理一方。


    9. 财富和土地:授予土地和财富以作为对功臣的奖励。


    这些“九锡”是对一个人的极高荣誉,意味着这个人不仅在国家层面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还能够享有极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


    侍中荀彧回应道:


    “这不合适。”


    “丞相本来是为兴义兵、匡扶汉室而起,应该保持忠诚、谦逊的节操。”


    “君子以德爱人,不应如此过于张扬。”


    曹操听后大为不悦。董昭继续说道:


    “岂能让一个人阻止众人的意愿?”


    最终董昭上表请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荀彧叹息道:


    “我没想到今天会看到这种事情。”


    曹操听到后,心生怨恨,认为荀彧没有支持自己。


    到了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准备亲自领兵南征,命荀彧同行。


    荀彧知道曹操有杀自己之意,于是托病留在寿春。


    曹操送来了一盒饮食,上面还亲笔封记。


    当荀彧打开盒子时,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心中明白曹操的意思,于是服毒自尽,享年五十。


    后人有诗感叹道: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


    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荀彧的儿子荀恽为父亲发哀书报曹操,曹操十分懊悔,命人厚葬荀彧,并追赠谥号“敬侯”。


    与此同时,曹操的大军抵达濡须,派曹洪带领三万铁甲马军先行侦察。


    回报说:


    “远望江边,旗帜无数,尚不知敌军聚集何处。”


    曹操不放心,亲自带兵前进,抵达濡须口排开阵势。


    曹操领着百余人上山坡,远望吴军的战船,旗帜五色,兵器闪亮。


    吴国的大船上,孙权坐在青罗伞下,左右侍立文武。


    曹操感叹道:


    “有子如孙仲谋,真乃英才!”


    “若是刘景升的儿子,恐怕只是猪狗罢了!”


    话音未落,突然南边的船队迅速靠近,吴军从濡须口的防线冲了出来。


    曹军见状惊慌退却,无法阻止敌人。


    不久,几百骑兵冲到山边,为首的正是孙权。


    孙权亲自带队冲向曹操,曹操大惊,赶忙回马。


    就在这时,东吴的大将韩当、周泰带领骑兵直冲曹操,许褚赶忙挥刀格挡,经过三十回合,才成功脱身。


    曹操回到大营后,重赏许褚,责骂其他将领:


    “面对敌人时,怎能先后退?”


    “这样会挫伤我军的锐气!如果再这样,全部斩首!”


    当晚,曹营突遭袭击,吴军放火并突破了营地,曹军在天亮前退至五十里外。


    曹操心情郁闷,坐在帐中翻阅兵书。


    程昱见状说:


    “丞相既然知兵法,岂不知‘兵贵神速’?”


    “丞相起兵拖延太久,孙权已准备充分,濡须口防线难以突破。”


    “不如暂时撤兵回许都,再做打算。”


    曹操未回应,程昱便自行退下。


    曹操在帐中伏卧时,突然听到外面潮水汹涌的声音,仿佛万马奔腾。


    曹操急忙查看,发现大江中有一轮红日从水面上升起,光芒刺眼。


    仰望天空,他竟然看到天上有两轮太阳并列在一起。


    就在这时,他看到江心的红日突然飞起,掉落到前方的山中,发出如雷般的巨响。


    曹操猛然惊醒,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中午时分,帐外的军队报告,曹操命令备马,并带领五十多名骑兵,直奔他梦中所见的山边。


    当他到达目的地时,突然看到一队人马,领头的一位骑士身披金盔金甲。


    曹操定睛一看,竟是孙权。


    孙权见曹操来了,并不慌张,停下马来,用鞭子指着曹操,说道:


    “丞相您掌控中原,富贵已极,怎么还心不满足,来侵占我江南?”


    曹操答道:


    “你是汉朝的臣子,却不尊王室。”


    “我奉天子之命,来讨伐你!”


    孙权笑着说:


    “这话岂不羞人?”


    “天下人岂不知你是以天子之名号令诸侯?”


    “我并非不尊汉朝,实际上正是为了正国法,欲讨伐你以保国家。”


    曹操听后大怒,命令诸将上山捉拿孙权。


    正此时,忽然山后传来鼓声,右侧出现韩当、周泰,左侧则有陈武、潘璋四员大将带领三千弓弩手出阵,箭如雨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曹操急忙指挥部队撤退,背后四名吴军将领追击而来,迫得曹操一路撤退。


    途中,许褚带领虎卫军赶到,挡住了吴军的追击,救回了曹操。


    吴兵高唱凯歌,回到了濡须。


    曹操回到营中,心中暗自思忖:


    “孙权非同小可,那轮红日应验的预兆,预示他日后必定能成为一位帝王。”


    于是,他心中开始动摇,想要撤兵,但又担心东吴会因此耻笑他,进退两难。


    两军再次对峙了一个多月,战斗一度僵持,胜负难分。


    直到第二年正月,春雨连绵,水港满溢,士兵们大多被困在泥水中,十分困苦,曹操深感忧虑。


    一天,曹操正在帐中与谋士们商议,部分人建议撤兵,另一些人则认为春天到了,气候适宜,可以继续与敌对峙,曹操仍然犹豫不决。


    正此时,东吴的使者到来,送来一封信。


    曹操打开信,信中大致写道:


    “我和丞相,都是汉朝的臣子。丞相不思报效国家,安抚百姓,反而轻率动兵,残害生灵,这不是仁者所为。”


    “如今春水已涨,丞相应当速速撤兵。如果不撤,必将重蹈赤壁之祸。”


    “请丞相三思。”


    信的背后还有批注:


    “若你不死,我无法安心。”


    曹操读完信后,忍不住大笑,说道:


    “孙仲谋并未欺我。”


    他重赏了使者,并下令撤兵,命庐江太守朱光镇守皖城,自己率大军返回许昌。


    孙权也决定收兵,回到秣陵。


    孙权与众将商议时说道:


    “曹操虽已北撤,但刘备仍在葭萌关未回。”


    “为何不趁机调兵再攻荆州?”


    张昭献计说道:


    “现在尚不宜急于动兵。”


    “我有一计,可以让刘备无法返回荆州。”


    这个计策究竟是什么?


    且听下文继续揭晓。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