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2

作品:《三国白话版

    周善正准备开船时,突然听到岸上传来一声大喊:


    “且休开船,容夫人饯行!”


    一看,原来是赵云。


    赵云此时正在巡逻,突然听到消息,心中一惊,急忙带着四五名骑兵沿江赶来。


    周善手持长戈,大声喝道:


    “你是谁,敢挡主母的去路!”


    他命令船上的士兵一起开船,将军器摆开,准备出发。


    风顺水急,船只随着江流向前行驶。


    赵云沿着江边赶了十几里,忽然看见一只渔船停在江滩。


    赵云急忙弃马,持枪跳上渔船,与船上的两人一起驾船追赶大船。


    他一路追赶,大喊:


    “任凭夫人去,但有一句话,必须要拜托。”


    周善不理会他,只催促船速。


    赵云继续追了十几里,忽然看到一只渔船斜停在滩头,便弃马上船,带着几人追赶吴船。


    周善见状,命令士兵放箭,但赵云用枪拨开了箭矢,箭全部落入水中。


    船只离大船还有一丈多远,吴兵用枪乱刺,赵云丢掉了枪,拔出随身佩剑,跳到吴船上,吓得吴兵纷纷倒退。


    赵云进入船舱,看见孙夫人抱着阿斗。


    孙夫人大声喝道:


    “你为何无礼?”


    赵云立即行礼,答道:


    “主母欲往何处?”


    “为何不先让军师知会?”


    孙夫人说道:


    “我母亲病重,无暇通报。”


    赵云又问:


    “主母去探病,怎能带着小主人一起?”


    孙夫人答道:


    “阿斗是我的儿子,留在荆州无人照看。”


    赵云严肃地说:


    “主母错了。”


    “主人一生,只有这点骨肉。”


    “小将曾在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阿斗,今日主母却想带走他,这是为何?”


    孙夫人愤怒地道:


    “你不过是帐下的武夫,何敢干涉我家事!”


    赵云冷静地说:


    “主母若要走,便走;但请留下小主人。”


    孙夫人怒道:


    “你半路擅自登船,必定有异心!”


    赵云坚定地说道:


    “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死,我也绝不放夫人离去。”


    孙夫人命令侍婢上前夺回阿斗,赵云却迅速将阿斗紧紧抱住,一手执剑,任何人都不敢靠近。


    船上的周善在后面把握住舵,船只急速行驶,顺风顺水,向着江中的中流驶去。


    赵云心里明白,自己孤立无援,虽然护住了阿斗,却无法改变船的航向,也无法将船靠近岸边。


    正当危急时刻,忽然从下游的港口方向驶来十余艘船,船上鼓声雷动,旗帜招展。


    赵云心中一惊,暗想:


    “今天恐怕是中了东吴的计策了!”


    只见最前方的船上,一名大将高声喊道:


    “嫂嫂留下侄儿去!”


    这人正是张飞。


    原来张飞巡逻时听到了消息,急忙沿江而行,正好撞上了吴船,立即截住了它。


    张飞提剑跳上吴船,周善见状,拿刀迎战,但张飞一剑将他砍倒,提起他的头颅扔到孙夫人面前。


    孙夫人大惊,问道:


    “叔叔为何如此无礼?”


    张飞答道:


    “嫂嫂不顾我们哥哥的感情,私自回东吴娘家,这就是无礼!”


    孙夫人则说:


    “我母亲病重,十分危急。”


    “如果等你哥哥回来,恐怕耽误了我探病。”


    “如果你不放我回去,我宁愿投江自尽!”


    张飞与赵云商议后决定:


    “若逼死夫人,实在不符合臣下的道义,如今只能护着阿斗回到船上。”


    于是他对孙夫人说道:


    “我哥哥,刘备,乃是大汉皇叔,怎会让嫂嫂受辱?”


    “今日相别,若念哥哥的恩情,请尽早回来。”


    说罢,张飞抱起阿斗,与赵云一起回到船上,放孙夫人与东吴的五艘船离开了。


    此后有诗赞扬赵云:


    “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


    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又有诗赞扬张飞:


    “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


    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应传万载名。”


    二人心情愉快地回到自己的船上,不久便行驶了几里路,孔明率领大队船只赶到,看到阿斗已被夺回,十分高兴。


    三人并肩骑马回程。


    孔明立即派遣文书通知玄德,报告葭萌关的情况。


    与此同时,孙夫人回到东吴,将张飞和赵云截江夺回阿斗的事情告诉了孙权。


    孙权听后大怒,说道:


    “我妹妹已归吴,和刘备关系已经疏远,周善被杀,我怎么能不为他报仇!”


    于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决定调兵攻打荆州。


    然而就在商议调兵之际,忽然传来消息:


    曹操带领四十万大军进军,准备为赤壁之战雪耻。


    孙权大吃一惊,决定暂时按下攻打荆州的计划,集中力量应对曹操的进攻。


    与此同时,传来消息,东吴长史张纮因病辞职回家,但不久便病故,遗书送到孙权手中。


    孙权拆开遗书,看到其中劝他迁居秣陵的建议,称秣陵山川具备帝王之气,是建立基业的理想之地。


    孙权看到遗书后,感动得大哭,转对众官说:


    “张子纲劝我迁居秣陵,我怎能不听?”


    于是,孙权决定迁都至秣陵,并开始建设石头城,以为万世基业。


    吕蒙建议道:


    “曹操的军队来了,可以在濡须水口建立防御工事来阻挡他们。”


    其他将领皆说:


    “我们可以直接上岸击败敌人,徒步入船为何需要筑城?”


    吕蒙回答说:


    “兵力有强有弱,战斗没有必胜的把握。”


    “如果突然遇到敌人,步兵和骑兵可能无法配合,人手不足,怎能赶紧进入船只呢?”


    孙权听后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明的见解非常深远。”


    于是便派出数万军队,在濡须水口迅速修建防御工事,昼夜不停,按时完成。


    与此同时,曹操在许都权势日盛,长史董昭建议道:


    “自古以来,像丞相这样的人臣,功勋无人可比,连周公和吕望也无法与之匹敌。”


    “丞相历经风雨,三十多年扫清群雄,安定百姓,重建汉室,怎能与普通宰相同列?”


    “应当加封魏公,给予‘九锡’以彰显其功德。”


    ——你知道“九锡”指的是什么吗?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