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2

作品:《三国白话版

    “明日便可用这些箭来射曹军,岂不是方便?”


    鲁肃感慨道:


    “先生真乃神人!”


    “你怎么知道今日会有这样的大雾?”


    诸葛亮笑道:


    “为将之人若不懂天文、不知地利、不晓奇门、不明阴阳、不察阵势,那是庸才。”


    “亮在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下三日完成的承诺。”


    “公瑾命我十日造箭,却不给材料,不就是存心让我误期,借此定我死罪?”


    “但我的性命系于天命,公瑾又怎能害我!”


    鲁肃听后心服口服。


    船队抵岸时,周瑜已派五百军士在岸边等候搬运。


    诸葛亮命士兵从船上卸箭,竟超过十万支,全部交付中军帐。


    鲁肃入见周瑜,详细报告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


    周瑜听后大惊,长叹道: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自愧不如!”


    后人有诗赞曰:


    草船借箭显奇谋,大雾漫江敌难收。


    不费江东半分力,满船尽载曹营羞。


    却说浓雾笼罩长江,远近难辨,水天一片茫茫。


    骤然间箭如飞蝗密集射向战船,孔明今日施计,伏了周瑜。


    不久,诸葛亮回到周瑜营中,周瑜亲自出帐迎接,赞叹道:


    “先生神算无双,令人钦佩。”


    诸葛亮谦虚道:


    “些许小计,不足挂齿。”


    周瑜邀请诸葛亮入帐共饮,对他说:


    “昨日我主差人来催促进军,但我还未想到良策,希望先生能指点一二。”


    诸葛亮回答:


    “亮不过是庸才,哪有妙计?”


    周瑜接着说:


    “我昨日察看曹操水寨,见其防守严密,非寻常手段可攻。”


    “忽然想到一计,不知是否可行,还望先生帮我定夺。”


    诸葛亮笑道:


    “都督暂且不必明说,不如各自在手中写下所想之计,看看是否一致。”


    周瑜大喜,立即取来笔砚,先暗自写下一个字递给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同时写下一个字递给周瑜。


    两人将掌中之字同时摊开,互相观看,皆忍不住大笑。


    原来周瑜手中写的是“火”字,而诸葛亮手中也写的是“火”字。


    周瑜说道:


    “既然我们两人所见一致,便无疑了。”


    “此计切勿外泄。”


    诸葛亮答道:


    “此乃两军大事,亮岂会泄密?”


    “我料曹操虽已两次受此计所困,但定不会有所防备。”


    “都督尽管实施即可。”


    两人共饮之后,各自散去,诸将却无人知晓其中谋划。


    却说曹操平白损失了十五六万支箭,心中郁闷不已。


    荀攸进言道:


    “江东有周瑜、诸葛亮二人,善用奇计,眼下难以攻破。”


    “不如派人诈降东吴,做内应通报消息,方能成事。”


    曹操说道:


    “此计正合我意。”


    “军中何人适合去执行?”


    荀攸答道:


    “蔡瑁已被诛杀,但蔡氏家族仍有人在军中。”


    “蔡瑁的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丞相可用恩惠拉拢他们,派他们前往东吴诈降,定不致引起怀疑。”


    曹操大喜,当夜召来蔡中、蔡和,嘱咐道:


    “你二人可率少量军士去东吴诈降,密切通报消息。”


    “事成之后,重重封赏,绝不亏待。”


    “但若怀有二心,定将严惩!”


    “蔡中、蔡和连连叩首道:“我等妻儿都在荆州,怎敢心怀异念?”


    “愿以周瑜、诸葛亮之首献于丞相麾下!”


    曹操赏赐丰厚,次日派二人带五百士兵,驾船数艘,顺流向南岸驶去。


    却说周瑜正筹划进军之事,忽闻江北有船队驶来,声称是蔡瑁之弟蔡中、蔡和前来投降。


    周瑜召二人入帐,蔡中、蔡和痛哭拜倒,说道:


    “吾兄无罪,却被曹贼杀害。”


    “我等誓报兄仇,特来投降,愿为前部先锋。”


    周瑜大喜,赏赐重金,将二人任命为前部将领,与甘宁一同领军。


    蔡中、蔡和拜谢,以为周瑜中计。


    周瑜随后密召甘宁,叮嘱道:


    “此二人并未携带家眷,定然是假意投降,是曹操派来探听消息的奸细。”


    “我欲将计就计,利用他们通报虚假情报。”


    “待出兵之日,先斩杀二人祭旗。”


    “你须小心行事,万不可疏忽。”


    甘宁领命而去。


    不久,鲁肃入见周瑜,谏言道:


    “蔡中、蔡和的投降,多半是假意,切勿轻信。”


    周瑜喝道:


    “他们因曹操杀兄之仇才前来投降,何来诈降之说?”


    “若你如此多疑,岂能容天下英才?”


    鲁肃默然退下,转而向诸葛亮请教。


    诸葛亮听后微笑不语。


    鲁肃问:


    “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答道:


    “我笑子敬不知公瑾用计之妙耳。”


    “大江隔阻,曹操的细作本就难以往来。”


    “此番派蔡中、蔡和诈降,不过是试探我军虚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公瑾将计就计,正好利用他们通报假情报。‘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正是如此。”


    鲁肃这才恍然大悟。


    却说周瑜夜晚坐于帐中,忽见黄盖悄然进入中军前来拜见。


    周瑜问道:


    “公覆深夜到此,必是有妙计相教?”


    黄盖答道:


    “曹军兵力雄厚,我军兵力单薄,不宜久持,何不以火攻之?”


    周瑜问:


    “是谁教你献此计?”


    黄盖答道:


    “此乃我个人所想,非他人所教。”


    周瑜笑道:


    “我本意正是如此,故留那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


    “只恨无人肯为我行诈降之计耳。”


    黄盖说道:


    “某愿意执行此计。”


    周瑜道:


    “若不受些苦楚,曹操怎会相信?”


    黄盖答:


    “我受孙氏厚恩,纵使粉身碎骨,亦无怨无悔。”


    周瑜深深作揖拜谢道:


    “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实为江东之万幸。”


    黄盖说:


    “即便赴死,亦无怨言。”


    辞谢而去。


    次日,周瑜鸣鼓召集众将于帐下,孔明也在座。


    周瑜说道:


    “曹操带领百万大军,占据三百余里水面,非一日能破。”


    “今命诸将各自准备三个月粮草,迎敌御战。”


    话未说完,黄盖上前奏道:


    “别说三个月,就是备三十个月的粮草也不济事!”


    “若这个月能够击破便击破,若这个月击破不了,不如依张子布的计策,弃甲投降,北面事曹算了!”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