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2

作品:《三国白话版

    陈留王说道:


    “这里不能久留,必须另寻生路。”


    于是二人用衣服结成绳子,爬上岸边,四周满是荆棘,在黑暗中无法辨认道路。


    正无计可施时,忽然看见千百只萤火虫聚成一团,发出明亮的光芒,围绕在少帝面前飞舞。


    陈留王说道:


    “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兄弟!”


    于是他们跟随萤火虫的光亮前行,渐渐找到了道路。


    走到五更时,二人因脚痛无法继续前行,在山岗边看到一堆干草,便在草堆旁休息。


    草堆前方有一座庄院,庄主当夜梦见两轮红日坠落在庄后,惊醒后披衣出门查看,发现庄后草堆上有红光冲天。


    他慌忙赶过去查看,发现二人躺在草堆旁。


    庄主问道:


    “两位少年是何人家的子弟?”


    少帝不敢回答,陈留王指着少帝说道:


    “这位是当今天子,因十常侍作乱,逃难至此。”


    “我是皇弟陈留王。”


    庄主大惊,连忙跪拜说道:


    “臣是先朝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


    “因十常侍卖官排贤,我隐居于此。”


    随后他扶少帝进庄,跪下奉上酒食款待。


    闵贡追上段珪,将其捉住,质问天子下落。


    段珪回答:


    “已在半路失散,不知去向。”


    闵贡便杀了段珪,将其首级挂在马头下,随后分兵四处搜寻,自己则独骑追踪。


    偶然来到崔毅的庄园,崔毅见到悬挂的首级,便询问详情,闵贡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崔毅于是引导闵贡见少帝,君臣相见,悲痛落泪。


    闵贡说道: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立即回京。”


    崔毅的庄中只有一匹瘦马,便备给少帝骑乘,闵贡与陈留王共乘一匹马,一行人离开庄园。


    不到三里地,便遇到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率领的百余人马接驾,君臣相见,又哭成一片。


    众人先派人将段珪的首级送回京城昭示天下,同时换上好马给少帝和陈留王骑乘,护送少帝回京。


    此前洛阳城中有童谣唱道:


    “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至此,这一预言竟然应验了。


    车驾行至数里外,忽然看见前方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支军队正在接近。


    百官顿时面露惊恐,少帝也大吃一惊。


    袁绍策马向前询问来者身份。


    绣旗影中,一名将领飞马而出,厉声问道:


    “天子何在?”


    少帝吓得浑身颤抖,不敢作答。


    陈留王勒马上前,喝问:


    “来者何人?”


    那人回答:


    “我是西凉刺史董卓。”


    陈留王问:


    “你是来护驾的吗?”


    “还是来劫驾的?”


    董卓答道:


    “特来护驾。”


    陈留王说道:


    “既然是护驾,天子就在此,为什么不下马?”


    董卓大吃一惊,急忙下马,跪拜在路旁。


    陈留王以言辞安抚董卓,从头至尾言语得当,无一失礼之处。


    董卓暗自惊异,对陈留王心生敬意,但也萌生了废立之心。


    当日少帝回宫,见到何太后,众人抱头痛哭。


    检查宫中物品,发现传国玉玺已经丢失。


    董卓将军队驻扎在城外,每日带铁甲骑兵入城,在街市横行霸道,百姓惶恐不安。


    他进出宫廷,毫无顾忌。后军校尉鲍信前来见袁绍,言明董卓必有异心,应该尽快除掉他。


    袁绍说道:


    “朝廷刚刚稳定,不宜轻举妄动。”


    鲍信又去见王允,说了同样的话,王允回答:


    “暂且再做商议。”


    鲍信见无计可施,便率部属投奔泰山。


    董卓招募并收编了何进兄弟部下的兵马,掌握了军权。


    他私下对谋士李儒说道:


    “我想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为皇帝,如何?”


    李儒答道:


    “如今朝廷混乱,正是下手的好时机,若迟疑不决,恐怕会有变故。”


    “明日可在温明园召集百官,宣布废立之事,凡不服从者格杀勿论,如此威权便能确立。”


    董卓听后十分高兴。


    次日,董卓设下盛宴,邀请公卿百官。


    众官因惧怕董卓,无人敢不来。


    等百官到齐后,董卓才慢悠悠地来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


    酒过数巡,董卓命人停酒止乐,随后厉声说道:


    “我有一言,诸位安静听我说。”


    众人屏息静听。


    董卓说道:


    “天子是万民之主,若无威仪,便无法安奉宗庙社稷。”


    “如今的皇帝懦弱无能,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足以继承大统。”


    “我欲废帝,立陈留王,各位意下如何?”


    百官听罢,无人敢作声。


    此时座上一人猛然拍案而起,走到席前,大声斥道:


    “不可!不可!”


    “你是什么人,竟敢口出狂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天子乃先帝嫡子,毫无过失,怎能妄议废立!”


    “你这是要谋反篡位吗?”


    董卓看去,此人正是荆州刺史丁原。


    董卓怒斥道: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说罢便拔出佩剑欲斩丁原。


    这时李儒看见丁原背后一人器宇轩昂,手持方天画戟,怒目而视,便急忙上前劝阻道:


    “今日是饮宴场合,不宜讨论国事,明日再到都堂议论也不迟。”


    众人也纷纷劝丁原先行离去。丁原无奈,上马而去。


    董卓问众官:


    “我所说的话是否合乎公道?”


    卢植答道:


    “明公此言大谬。”


    “昔日太甲不明,伊尹将其放逐至桐宫。”


    “昌邑王即位不过二十七日,便造下三千余条罪恶,霍光因此禀告太庙,将其废黜。”


    “如今陛下虽年幼,却聪明仁智,毫无过错。”


    “您不过是一名地方刺史,素来未参与朝廷国政,更无伊尹、霍光那样的卓越才能,怎能擅自决定废立之事?”


    “圣人有言:‘若有伊尹之志则可为此事,若无伊尹之志便是篡逆。’”


    董卓听罢大怒,拔剑上前欲杀卢植。


    侍中蔡邕与议郎彭伯急忙劝谏道:


    “卢尚书是海内众望所归之人,若先杀害他,恐怕会震动天下,引发恐慌。”


    董卓这才作罢。


    司徒王允说道:


    “废立之事,不能在酒后讨论,应另择时日再议。”


    于是众官纷纷散去。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