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男子二十而冠,谓成年。


    太后坐在主位,众臣为贺。


    宁婉音望着眼前的熙儿,他的眉眼像他父皇,也有一丝她的神韵。


    执政十五年,改革税法、监察吏治、开设武考、改制武备、轻徭薄赋、一统中原。


    她的执政理念,已经尽数施展。


    国有二主,必会生乱。


    以前熙儿年龄小,但随着他及冠,他的太傅,他的伴读,他的亲友,陪伴他长大追随他的人,必定会有人忌惮一位久久不退的太后。


    即便熙儿没有这个心思,太后与新君也必定生出两个权党。


    盛世太平得来不易,她自然不会让混乱由自己而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智慧,她相信自己的儿子,能治理好国家。


    执政这些年,宁婉音也一直关心着赫连熙的教育。


    这儿子是她手把手教出来的。


    而她,还政以后,还有一些别的事想做。


    “今日是皇帝及冠大喜之日,哀家有一事宣布,从即日起,不再垂帘听政。”宁婉音望着众臣道。


    众臣愕然。


    虽然许多人在猜测太后什么时候还政,但没想到太后退的如此果断。


    “母后——”赫连熙关切看向她。


    他没有一丝急着让宁婉音退位的想法。


    这些年他看着母后治理天下,在赫连熙眼中,宁婉音和他父皇是一样的。


    若父皇在位,会有人让父皇退位给他吗?既然如此,他母后本也该如此。


    宁婉音看向他,眼中是期许与温柔:“熙儿,你观政已有十五年,母后相信,你会是一个圣明君主。”


    赫连熙见母后执意如此,这才认真点头。


    母后将天下的担子交给了他,他必定不会让母后失望。


    从幼年起,他便学着怎么去做一个君主。


    而今,他也该承担起属于他的责任。


    太后还政。


    唐妙菱和魏莹雅开开心心一起去找宁婉音。


    “表妹,你可算放假了!咱们一起打叶子牌啊?”唐妙菱笑道。


    魏莹雅点头,“对啊,这些年娘娘辛苦了。不如去避暑山庄看看风景?”


    十五年过去了,三人一如往昔。


    每次宁婉音有空,两人都会来找她一起玩。


    “不急。”宁婉音看向二人,温声道:


    “我准备在京城修建一所女子书院。”


    魏莹雅瞪大了眼睛,“女子书院?也可以参加科举吗?”


    虽然她上辈子所在的世界,男女都可以读书上学,但她并没有和宁婉音提这一茬。


    因为她现在很清楚一个道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规则。


    你把后世的一些东西强行放在一个古代封建王朝,并不能容于世。


    “不参加科举,也不教时文经义。”宁婉音微微摇头。


    她可以下一道懿旨,准许女子参加科举。但是,用处不大。


    此举必定会引起无数反对与诋毁。


    家族不会愿意让女子参加科举,耽误嫁人,在世人眼中女子嫁人是最重要的事。


    即便真有个别考中的人,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也会受到非议和舆论压迫。


    政令,可以改变规则,但不能改变人心。


    不如换一种方式。


    “书院主授天文地理算数农事等课业,为编书做准备。我打算编造一部大炎的《天工全书》,这非一时之功,需要许多人一起帮我修书。”宁婉音不急不缓道:


    “此事,我打算用数十年去做。书院每年招生一次,不限身份,皆可报名。”


    修书,是宁婉音表面上的目的,也是最佳理由。


    历代帝王皇后常编书,教化万民。


    所以,宁婉音以修书为名,创办书院,不会引起什么反对。


    而一旦这些女子考入书院……


    往大了说,太后编造的书册若能流传下来,辅助修书的女子都是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往小了说,这是太后门生啊!和太后混上脸熟,家族不也有更多机会吗?


    很多人把女儿送入后宫,就是为了讨好当权者。


    这书院大考,也算得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选秀”了,不过讨好的是太后。


    “这个好!我能不能参与?我也想尽一份力!”魏莹雅兴致冲冲。


    唐妙菱一脸迷茫没太听懂,但表妹做什么,她都跟随: “我也想出力,表妹你看看我能做什么。”


    宁婉音浅笑点头,“书院草创,要办的事很多,正需要你们帮忙。”


    “好耶好耶!”


    景和十五年,太后创办京城女子学院。


    据闻,太后有意修一部囊括天文地理算数农事等诸多科目的《天工全书》,女子入学以后,主要帮太后整理书籍。


    一时间,不少世家送闺秀参加书院考核,想在太后面前混个脸熟。


    各地的女学书院,也因此兴起。利益,才是推动这一切主动发展的根源。


    寻常的民间百姓,也想办法将女儿送去女学书院。


    毕竟科举考中太难了!


    这个京城书院的入学难度,也许能简单一点呢?


    万一女儿成了太后门生,这身份地位瞬间就上去了,说不准能嫁一个好人家呢。


    对于宁婉音来说……


    这书,一时半会是编写不完的。


    收拢来的人才,却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华,提拔她们做女官。


    当然,宁婉音并非认为主持中馈不好。管理后宅,这也很重要。


    宁婉音只是给她们,更多一种选择。


    这些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人一句话能改变。需要时间逐步推进,也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前路漫漫……


    现在就从这一座书院开始吧。


    景和十五年,秋。


    京城,第一座女子书院建成。


    宁婉音带着唐妙菱和魏莹雅,一起游览书院。


    此时书院里尚且空荡荡的,只有婢女抬着一箱箱书卷去藏书阁。


    三人到了藏书阁楼顶,俯瞰盛景。


    “表妹,你选的书比经书有意思多了,我爱看!特别是夜观星象,好神奇!”唐妙菱兴奋分享着近日看的古籍:


    “我还以为我不爱读书呢,原来只是没找到我喜欢的书!看来我也有文圣之姿!”


    宁婉音一愣,莞尔笑了。


    魏莹雅笑的前俯后仰,“哈哈哈……那要是这么算的话,我也一样!”


    旭日初升,晨曦的光芒的洒落整座京城。


    远处金色的稻穗随风若浪,河道边转动的水车叮叮当当。


    近处街道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妇人在货摊前挑珠花,幼童为杂耍驻足。


    时和岁丰,海晏河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