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金色情报再现

作品:《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宋应阁掏出一百元放在许钟手里,道:“正好到了饭点,你拿着这钱,请我吃顿饭。我只有一个要求,越贵越好。”


    许钟被宋应阁整迷糊了。


    “你给我钱,然后让我拿钱请你吃饭?”


    宋应阁道:“没错,下面就交给你安排了。记住,越贵越好。”


    许钟从小到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他把钱在紧紧攥在手里,生怕丢了。


    “愣着干嘛?带路啊。”宋应阁催促道。


    许钟随即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游荡,路边一家小饭馆门口时,便张嘴问,“这一家可以吗?”


    “太便宜,不行。”宋应阁道。


    随后,许钟又找了几家,都被宋应阁一一否定。


    “去新街口福昌饭店。”宋应阁可不想再逛下去了。


    许钟点了点头,一言不发的走路,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福昌饭店之名,许钟自然听过。


    但他潜意识里就认为,这种高档的地方不是他这样穷人能去的,哪怕他身上有百元钱,也改变不了这种想法。


    很快,两人到了福昌饭店门口。


    饭店高六层,是这时期金陵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同时饭店内还设有OTS手摇电梯,这种电梯整个金陵只有两部,另一部在国民政府大楼里。


    此时正值饭点,饭店门口进进出出的都是衣着光鲜亮丽的人。


    许钟看了看身上有几处补丁的衣服,犹豫了。


    “进去吧,你带路。”宋应阁道。


    许钟咬了咬牙,迈步朝大门走去。


    “先生,有什么可以帮您?”门童赶紧迎了上来。


    “我来吃饭。”许钟道。


    门童犹豫了一下,看了眼宋应阁后还是推开了大门。


    进去后,侍应生走上来将两人带到座位上。


    “很难吗?”宋应阁问。


    “好像没那么难。”许钟笑了笑,这次嘴角扯的幅度有点大。


    “想着都难,做着都简单。”宋应阁道。


    许钟默念着这句话,眼神慢慢明亮了起来,神情中也多了几分自信。


    吃完饭后,宋应阁道:“剩下的钱,拿去租个房子,给自己置办一套行头,做好这些来天印巷找我。”


    次日,下班回家时,许钟已经在巷口等着宋应阁了。


    许钟穿着一身合体的中山装,清秀的面容加上儒雅的气质,搁后世妥妥一枚小鲜肉了。


    当然,与宋应阁相比,还是略有不及。


    “人靠衣裳马靠鞍,这行头一换,整个人精神多了。”宋应阁道。


    “钱是无价宝,花到哪里哪里好。”许钟说着,把剩下的钱从兜里掏了出来,递给宋应阁,“还剩七十多元。”


    “回家说。”宋应阁带路,两人回到了小院子。


    宋应阁给许钟倒了一杯茶,然后又从屋里拿出两千元,递给了许钟。


    许钟吓得站起身来,连连摆手。


    “不是给你花的。钱是给你办事用的。”宋应阁道。


    许钟还是不接。


    “你拿着这些钱,去办一个黄包车车行。”宋应阁道。


    “办黄包车车行?”许钟疑惑道。


    没错,宋应阁准备办一个车行。


    黄包车车夫每日的行动轨迹是不固定的,还能接触到不同的人群。


    若是车夫能为己所用,这相当于在金陵安了许多个可移动的监控。


    只要车夫觉得有价值的情报,都可以上报。


    反正有金手指在,看一眼的功夫,就能判断其价值。


    为了办车行,宋应阁兑了两根大黄鱼,得了两千多元。


    从家里来时,宋永福给了他五根大黄鱼,加上戴笠给他的一条,共六条,为了给上司送礼及平常开销,宋应阁兑了一根。


    如今宋应阁手中仅有三根大黄鱼了。


    这三根大黄鱼是留着应急的,除非万不得已,不然宋应阁不会动。


    两千元看似很多,但其实买不了几辆黄包车。


    1936年6月,金陵第二区人力车夫合作社向金城银行贷款五千元,拟购五十五辆人力车。


    核算下来,一辆九十元左右。


    这个还是批量采购的价格,若是买的少价格会更贵。


    加上办公场地等开支,能买个十五辆黄包车就不错了。


    “知道去哪里买黄包车吗?”宋应阁问。


    许钟摇了摇头。


    “牌照去哪里办知道吗?”


    “怎么找办公场地?”


    “招车夫呢?”


    许钟一直摇头。


    “不知道就去打听啊,你搁这杵着干什么?”宋应阁说完,将装钱的布包揣进许钟怀里。


    许钟紧紧抱着布包走出了小院,布包里不仅是两千元巨款,更是沉甸甸的信任。


    实际上,宋应阁也没那么信任。


    许钟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跟上了。


    他也怕许钟拿钱跑路,毕竟信任是需要培养的。


    跟到半夜,见许钟没有跑路的心思,宋应阁这才返回。


    次日上班途中,宋应阁在报童手里买了一份民生报翻阅了起来。


    按照与组织的约定,需要激活他时,组织会在民生报上刊登一则广告,广告中有暗语,一看便知。


    这些天来,宋应阁每日都会买上一份民生报,可一直不见组织联系他。


    对此,宋应阁能做的,唯有等待。


    到了曹都巷,宋应阁先是去了王祯的办公室,陪他喝了杯茶,闲聊几句。


    虽然王祯只有个组长的名头,并无实权,但该有的尊重还是要给的。


    王祯是有自己独立办公室的,宋应阁只能和组员挤在一个房间里,好在有一张自己的办公桌。


    办公桌放着各组员收集来的情报,宋应阁拿起翻阅了一遍。


    白色情报居多,少数几条绿色情报,金色情报一条都没有。


    在这时电讯科的陈美丽拿着一份电报走了进来。


    陈美丽,人如其名,人称电讯科一朵花,也是浙警训练班毕业。


    “宋组长,这有一份电报,处座要求你负责跟进。”陈美丽道。


    戴笠此时并不在金陵,他的行踪本就飘忽不定,经过上次刺杀之后,更是严格保密。


    宋应阁接过电报一看,心头一喜,来活了这是。


    “情报价值:金色。有较大价值。”


    宋应阁收起电报,刚准备喊组员出外勤,抬头一看,见陈美丽还在旁边,没有离开。


    “还有什么事?”宋应阁问。


    “最近上映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狂欢之夜》,不知道宋组长下班后有没有时间一起去看?”陈美丽大大方方道。


    宋应阁想到陈美丽电报员的身份,心中一动。


    “美人相邀,怎敢推迟?”宋应阁露出一个微笑。


    两人约定好时间后,陈美丽这才离开。


    宋应阁不知道,在特务处他早已成了未婚女性择偶的第一选择。


    学历高,年少,英俊,还得戴笠赏识,前途远大,谁看了不迷糊。


    “沪站急报,日陆军情报机构派遣一潜伏小组,不日达到金陵,盼总部抓捕。”


    这一条情报的价值是金色,那真实性肯定没问题。


    接下来,就是怎么把这几个人揪出来的问题了。